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亚美am8官网-亚美am8官网开户 > 报告范文 > 综合报告 > 考察报告

旅游业考察报告10篇-亚美am8官网

发布时间:2022-11-20 07:00:22 查看人数:93

【导语】旅游业考察报告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10篇优秀的旅游业考察报告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旅游业考察报告,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旅游业考察报告

【第1篇】四川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四川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省政府赴四川考察组

11月3日

10月29日—11月2日,省政府副省长韩忠学率省直发展改革、财政、交通、建设、旅游、政策研究等部门和黄冈、神农架、武汉市黄陂区、武当山等地区政府负责人,赴四川省就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考察组一行考察了成都杜甫草堂和“农家乐”项目,阿巴州九寨沟和黄龙景区,广汉三星堆古遗址等景区以及基础配套建设情况,听取了四川省旅游业发展情况的介绍。总的认为,四川省发展旅游业的决心大,动作大,声势大,规模大,效益大,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也是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省份之一。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四川省加快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加快了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的步伐,使旅游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进入了良性的快速发展轨道。

——旅游资源丰富、有特色。四川自然风光雄奇秀美,巴蜀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品位高等特点。现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等4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14处国家4a级旅游区,1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处国家级地质公园,6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9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单体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整体开发的前景广阔。

——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大、有品位。四川省按照以市场定产品、定规划的思路,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地编制旅游规划。在1997年率先完成《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第一山”国际旅游区、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和都江堰—青城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等五大旅游区规划,从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宣传促销等方面增加投入,加快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国宝大熊猫、古蜀文化三星堆、童话世界九寨沟三大旅游品牌和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等4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等,已成为海内外旅游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完善、有档次。目前四川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近1700公里,拥有10个支线机场航空网络, 旅游的可进入性大大提高。特别是九寨黄龙机场的建成通航,很快地提高了这两大品牌景区的交通便捷性,进入了民航航班穿梭、景区客源大增、互促互动的良性发展。开通了同往欧洲、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0条国际旅游航线,为出入境特别是入境旅游的快速增长提供了便利条件。加快重点旅游公路以波形防护栏、各种路标路牌为重点的安全设施建设,遏制了重特大涉旅交通事故的发生。全省重视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功能的完善,形成了成都、绵阳、自贡、乐山等一批环境优美、文化浓郁、设施完善的旅游城市。全省有旅行社540多家,星级饭店380多家;重点旅游景区都建有具有一定规模的游客中心、购物场所和特色文艺表演场所,以及规范的停车场和生态型、环保型旅游厕所。各类旅游服务设施有规模、有档次,增强了景区的品位和对外吸引力。

——旅游产业效益增长快、有规模。四川省旅游总收入从1998年的126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21亿元,增长了3.34倍,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3.6%上升到2003年的7.8%。今年截止“十一”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旅游者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4亿元,预计今年旅游总收入超过500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突破70万人次,外汇收入突破2亿美元。在市场分布上,国内旅游增长很快,入境旅游稳步发展,省内市场和省外市场比重各半,旅游业呈现出效益型、规模型增长的态势。重点旅游景区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如按九寨沟景区目前的接待量计算,今年的门票及景区内交通收入达7亿元,旅游综合收入有望超过15亿元。

二、四川省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四川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落实发展措施,保持了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规模发展。目前四川正在以一流的旅游资源、一流的发展理念、一流的开发模式、一流的运作机制,打造一流的旅游品牌,营造一流的旅游环境,实现一流的发展目标,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十分看好。

(一)创新协调机制,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战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重点培育,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加大了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措施。一是率先在国内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去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两次召开“四川旅游发展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提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省委书记、省长、“四大家”领导,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市州和重点县(市)党政一把手,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海外投资商都参加了会议。两届的旅游发展大会至少达到了三个目的:一个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会议;一个是烘托旅游产业发展的节庆活动;一个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全民动员大会。同时,他们还将采取各地申办的形式,每年召开一次旅游发展大会,力争把“旅发会”办成国内知名的节庆会展品牌。二是制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去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的通知》,提出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三是加强了对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充实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省长张中伟担任,3位省委、省政府领导任副组长,27个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调整了省政府领导的分工,明确分管计划、交通、建设的副省长分管旅游行业。同时还加强了省旅游局对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行政执法、行业管理和指导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四是省领导全面督导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省委书记、省长利用周末多次带队深入景区调研,解决旅游发展的重大问题。书记、省长去年就旅游方面的批示达66次之多,今年开始在家的省委常委每个周末到旅游景区调研,现场解决有关问题。五是政府将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拿在手上来抓。今年初,由省长任组长在国内率先编制的省级生态旅游发展白皮书——《四川省生态旅游发展报告》正式出版,成为全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目前省政府正在组织编写《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报告》,以指导推进省内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2篇】台湾旅游业考察报告

今年2月上旬,我随省旅游协会代表团赴台湾学习考察与推介旅游,第一次接触台湾旅游,有所感触、启发和收获。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面,呈纺锤形,四周环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南靠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接,北濒东海。全岛总面积为35989.76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其中包括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钓鱼

岛、赤尾屿、兰屿、火烧岛和其他附属岛屿共88个,为我国的多岛之省。台湾境内山川秀丽,到处是绿色的森林和田野,日照充足,四季如春,自古就有“宝岛”的美誉。作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台湾风光以“山高、林密、瀑多、岸奇”而著称,浓厚的民俗风情更为台湾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风景。

我们此次赴台湾考察旅游业,从台北-台中-台南环岛行程共1800多公里,参观了中山博物院、阳明山公园、野柳风景区(海洋地质公园)、日月潭风景区、中台禅寺、阿里山风景区、赤崁楼(郑成功光复台湾的纪念馆)和安平古堡(荷兰人统治台湾时的工事与基地)、垦丁公园、“知本温泉”、太鲁阁风景区(峡谷)及其旅游配套设施。总的印象是:台湾旅游景区以海洋为背景、以山地为载体、以文化为特色,旅游景点售门票的不多,交通、服务设施比较完善,旅行社和饭店的服务质量高,旅游要素比较齐全。联系××旅游业,我们感触较深。

××禅宗文化旅游可培育成国际品牌 中台禅寺气势磅礴,它改变了传统寺庙平面布局的院落式建筑格局,由一幢主体大厦和若干裙楼组成,主要佛事功能区都集中在主体大厦里:第一层是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第五层有大庄严殿,第九层为大光明殿,第十六层是万佛殿,再往上是藏经阁和“金顶”。禅寺内采用了中央空调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包括消防设施等),为僧侣和信众们创造了舒适、幽静的环境。为了避免香火对空气污染和对建筑造成损坏,中台禅寺不许上香,其卫生状况可用“一尘不染”来形容。信众们把鲜花盛在小瓷碟里用来供佛,显得清雅别致。禅寺图书馆有宽带互联网和先进的影音设备接收世界最新信息,还有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各个门类的书籍。在这里修行的1600多位僧尼除了研习佛法,还可广泛涉猎其它知识。

该寺的法源属临济宗(祖庭在我市宜丰的黄檗寺),其创办长老惟觉禅师系四川人。他到台湾从住茅屋起步,提出了“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的教义,将佛教与生活、科技、教育、艺术完美结合,成为禅宗现代化、科技化、艺术化、生活化的典范。

中台禅寺规模、档次堪称当代禅宗之首,特别是其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给人以震撼与启迪,让我们看到了××禅宗文化旅游发展的方向与前景。××拥有“马祖兴丛林、百丈立清规”发祥地和南禅三宗(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的祖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老和尚还兼任着靖安宝峰寺的方丈,他题写了“××,是禅宗圣地”。我市发展禅宗文化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既要充分发挥禅宗祖庭的独特作用,更要强化与时俱进的意识,做好禅宗与现代文化、社会、科技、艺术和生活结合的大文章,把神秘的禅宗文化变为现代人读得懂的东西,如举办国际禅宗文化旅游节,开办禅宗斋饭餐馆,开发禅宗文化旅游商品(纪念品)。同时,搞好旅游服务相关设施的配套,推出禅宗文化旅游线路,做好把香客变游客的文章,致力打造×ד禅宗圣地”国际品牌。

明月山温泉休闲旅游大有可为

台湾人喜欢泡温泉,并把温泉洗浴叫做“泡汤”。考察期间,导游带我们参观了知本最好的一家温泉度假饭店。其规模不大(似乎不如我们温汤的矿疗),水质不好(看上去好象是刚犁田的水那么混浊),但温泉度假的客源广,到这里来休闲度假的人特别多。这更增强了我对××抓好明月山温泉休闲旅游的信心。

温泉旅游是我国休闲度假旅游的特色产品,形成产业后具有相当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月山奇特的优质温泉,不仅出水量大,温度高(68-72℃),水质清,而且富硒低硫,具有抗癌的功效,可饮可浴,品质之上乘,为国内仅有、世界第二。毫不夸张地说,天沐·江西明月山温泉度假村在水质、规模、档次、文化等方面远远胜出知本温泉。我市可以利用先天的温泉资源,认真研究温泉旅游的特点,在保证科学规划和适度开发的前提下,做好温泉自身文化发掘,差异化融入××禅宗文化和生态概念,逐步把温泉产业形成我市旅游产品和客源市场开发的突破口。

我市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在台湾考察的10天期间,台湾旅游服务的质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乘座的旅游车是一部价值160万元人民币的豪华大巴;一位年近50岁已从事30年的导游全程服务,景区内的讲解员也大多为“义工”,他们业务娴熟,推介产品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待游客相当热情、百问不烦,给人的感觉是相当敬业、任劳任怨;

每当我们乘座的旅游大巴开到下榻的酒店,行李生立即推来行李车,将我们的大件行李送到入住的房间,次日上车前,行李生又会提前半小时上门将我们的大行李装上车;景区的生态环境和卫生管理得不错。

相比之下,我市旅游服务却成了旅游业发展的“软肋”,主要表现在:旅游服务项目少,尤以旅游购物、文娱项目少;旅游厕所偏少且卫生管理差;服务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和服务技巧,规范服务不到位等。针对现实,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加大投入完善服务设施,丰富服务项目;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与同行的交流,着力提升我市旅游服务的水平,进而提升旅游服务的软件竞争力,改善我市旅游业的整体形象。

我市旅游协会的建设与作用有待强化

台湾旅游业管理有政府管理机构,但更多的是靠协会等中介组织来实施行业自律。如台湾旅游业品质保障协会,统管全岛旅游经营的质量,凡

是文秘杂烩网挂了其授予的牌证的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和旅游商店,都普遍提高了公信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适应政府职能转换的新形势,积极引导旅游协会的健康成长。通过研究完善我市旅游协会的组织与制度,积极探索并抓好协会工作的健全与活跃,让协会更好地履行行业自律、自行监督等职能,把它办成旅游从业单位与从业人员之家。

台湾客源市场有望启动

此次台湾之行,我们参加了“赣台旅游座谈会”、“高雄市旅游业商业同业商会”和“台北市旅游业商业同业商会”等座谈与推介活动,广泛地接触了台湾旅游界的朋友,发送资料3种近300份,有效地推介了××旅游,突出宣传推介了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

台湾旅行商车先生于今年3月中旬来××考察踩线,并拟于5月份组团来××,由××华夏国际旅行社负责对接,初步商定的线路是包括明月山观光、农家乐用餐、天沐温泉度假村“泡汤”、竹山洞探幽并观看傩舞与烟花、老虎冲生态农庄拾趣等在内的五日游行程线路。我市有望打开台湾旅游市场。

我们应该全面做好迎接台湾旅游团队进××的各项准备工作。抓紧做好××特色旅游产品的策划,加强蕴含本地文化项目的规划和招商;完善景区设施(特别是旅游厕所和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文娱等),改进食宿接待条件;加强对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与台胞去得多的周边城市和热点景区挂线联网,争取更多的台湾游客来××旅游

【第3篇】云南、四川等地发展旅游业考察报告

云南、四川等地发展旅游业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旅游的经验,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药、水、游”三大战略重点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安康旅游产业,经市委、市政府同意,我们于5月31日至6月9日对云南的昆明、大理、丽江和四川雅安等地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团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云南、四川等地旅游业发展的蓬勃势头,深受启发,很多地方值得安康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主要经验

云南、四川两省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特别是云南的昆明、大理、丽江和雅安的碧峰峡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旅游热点,深受中外游客青睐,其成功在于:

1、领导重视,政策支持。云南旅游业起步于“七五”时期,发展于“八五”时期,成熟于“九五”时期,四川雅安正处在大发展时期。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云南和四川雅安等地旅游业经历了从“接待事业型”到“经济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建设”的转变升级过程。他们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一是决策思路新。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把昆明建成绿色生态之都、康体休闲之都、商贸会展之都,丽江提出了要把丽江建成世界级精品旅游城市,大理提出了“以旅兴市”的战略。四川雅安提出了要建成西部生态乐园。二是规划起点高。昆明、大理、丽江、雅安等地都是由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高起点、大手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旅游产业规划,并充分发挥旅游规划在旅游开发管理中的龙头作用。雅安的碧峰峡为了使规划高起点、高水平,万贯集团赴国内外许多地方考察,从而使碧峰峡在与成都、重庆另外两个同类景点建设经营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政策扶持到位。从1988年开始昆明、大理、丽江市政府就确定把宾馆饭店、旅行社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收入全额返还给旅游管理部门,一定五年不变,做为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其中70%用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30%用于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旅游重大项目政府实行贴息贷款,如云南最大的旅游购物中心“七彩云南”就是由政府贴息贷款1.3亿元建设起来的;云南省政府还规定全省旅游企业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三(由税务部门征后返给旅游主管部门)用在旅游宣传促销上,仅昆明市旅游局,每年就有500─600万元返还资金作为旅游产业宣传促销费;全省每年还有1.5亿元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设,香格里拉的开发就是使用旅游发展基金建设起来的滇西著名旅游胜地。各部门在资金投入上也积极向旅游产业倾斜,有力的资金保障为云南旅游业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四是把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作为发展旅游的载体工程。昆明、大理、丽江都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各地都把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从硬件、软件等设施上给予加强。五是注重营造大旅游的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旅游带动战略,注重强化旅游部门职能,增强全社会为旅游业服务的意识,各行各业围绕旅游工作,围绕旅游发展,抓大旅游,打总体战。

2、机制灵活,管理创新。昆明、大理、丽江、雅安等地注重创新机制,把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紧密结合。一是重点景区都实行管委会制度,管委会主任由市县区政府主管领导担任,管委会行使对旅游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项目立项、土地开发及用地管理、规划建设管理、项目建设管理、环境保护、治安消防、劳动用工和旅游行业综合管理等地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由旅游开发公司独立经营,实行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二是市、县区一级大都成立了旅游集团公司或旅游开发公司,对辖区景区景点实行“一卡通”管理制度,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线路、统一营销、统一价格、统一结算”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办法,建立旅游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实现旅游企业之间的网络电子交易和帐务的适时清算、全市旅游信息资源的共享。三是景区景点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四川雅安碧峰峡景区1997年前是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先后实施了两期工程开发,都是政府出资,财力耗干投入了580万元,最终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接待能力。1998年,雅安市委、市政府冲破各方面的阻力,与四川万贯集团签订了投资开发、经营管理协议,把碧峰峡景区交由万贯集团开发经营,用了短短九个月时间,投资近2亿元,建成了西南最大的自然生态动物公园,从此一下激活了碧峰峡,1999年12月28日开业,2000年春节期间景区每天收入100万元,雅安市银行因景区带来的相关收益存款每天近500万元,每天约5000辆车穿过雅安城区。现在每年为雅安市财政上缴500万元税收,并增加了近千个就业岗位。碧峰峡景区成功的经验就是实行了“政府出资源,统一规划,企业出资金,独立建设、经营和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开发模式,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永续利用,使景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为中国旅游业投资开发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四是行业协会健全。云南、四川等旅游发达地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各个环节,都建立了行业协会,实行了行业管理,使各行各业都围绕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昆明、大理、丽江、雅安等地近年来加快了交通、电力、通讯、城市和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首先表现在城镇建设上:加大旅游重点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基本形成了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昆明有星级以上酒店114家,其中

四、五星级的酒店20余家,国际旅行社24家,国内旅行社190家,旅游专用汽车1500余辆。其次表现在交通基础设施上:凡是旅游重点区域的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尤其是高等级公路、专线铁路公路网络形成了点面辐射的骨架扩张。大理至昆明旅游专线铁路、大理至丽江专线公路、成都至雅安高速公路以及丽江机场口岸的建成等使游客来往自由。第三表现在景区功能上:景区内部电、水、通讯配套完善,游人所到之处,景区都能接通移动电话,绿化、净化、美化到位,游乐项目与服务功能遥相呼应,六大产业要素完备,旅游市场功能完善,使游人更深刻的感受到现代与自然,古朴和文明的有效结合,使自然景观、古迹风貌平添了许多人性化的风格。

4、旅游文化结合,旅游内涵丰富。在云南、四川各族游景点,都能够利用多民族地区的独特优势,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和风俗人情,使旅游和文化、体育紧密结合。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傣、纳西等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和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镇建筑,成为云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我们所到之处,不论是在少数民族十分集中的大理、丽江,还是在现代化都市的昆明,不论是在景区、餐厅,还是在交通车和游船上,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都可以欣赏到精彩纷呈,气氛热烈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和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比如昆明吉鑫园的宴舞、大理纳西族的三道茶表演和傣族的婚俗表演、丽江的丽水金沙表演等,游客在游览或观看时,还会不知不觉地参与到表演当中去,使游客真正达到了放松心情和休闲娱乐的目的。通过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集中向游人展示个性鲜明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人情。四川雅安碧峰峡也大力挖掘女娲传说和摩梭女王的神奇故事,充分展示女娲文化和摩梭文化,让游客也深深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他们一方面加大旅游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结合,使文化产业为旅游业发展需要寻找市场,为旅游业服务,旅游业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内涵。另一方面加快民族和地方文化的挖掘开发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和旅游文化演出公司,促吏旅游和文化共同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文化产品,丰富旅游文化内容。为了使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政府在分工上也大多由一名领导分管。

5、宣传促销力度大,方式灵活。我们所到之处,凡是旅游业发展迅猛的地方,没有不重视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的,不仅力度很大,而且方式灵活。昆明、大理、丽江、雅安等地每年都要从旅游发展基金或财政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宣传促销工作,树立旅游品牌形象,实施整体宣传促销。一是通过办节办会宣传促销。云南、四川等地结合特色民族文化资源,经常性开展节庆活动,昆明的世博会、国际旅游节和每年的民族服饰展销会,雅安的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和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等,当地政府还成立了经常性的旅游节庆活动协调领导小组,通过这些节庆活动,大做旅游宣传促销文章。同时,积极鼓励企业、中介组织、民间组织办节办会,做到“一季一节一月一活动”,吸引游客,提高旅游品味。就连曲靖市罗平县的油菜花节也办出了名气。二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促销。通过当地、省、中央媒体逐级举办专栏,滚动宣传促销。三是通过名人效应宣传促销。昆明通过国家著名舞蹈演员杨丽萍举办大型民族歌舞《云南印象》,四川雅安邀请了朱?基、李岚清、田纪云等十几位国家领导和一百多位省部级领导去碧峰峡检查指导工作,还邀请了挑战生命极限的奇人陈先生,在碧峰峡景区举办了饥饿49天的吉尼斯记录挑战活动,借助名人、领导人、奇人的光环效应,宣传促销旅游产业。

6、注重旅游商品开发,游客购物纳入旅游线路。昆明、大理、丽江、雅安等地都形成了旅游商品开发、加工、生产、销售与旅游线路一条龙。每个市都有多家旅游购物专业市场、商场或一条街,并把旅游购物纳入了旅游线路。我们此次考察不论在大理,还是在丽江,游客都会被导游带入二三家旅游购物定点商场参观和购物,在旅行的途中,需要喝水或上厕所方便,厕所和免费茶水房都设计在商场的最里面,这样强行刺激游客视觉,激发和诱导游客的购买欲望。尽管游客们大都知道纳入游程线路的定点商场的商品价格不菲,而且导游或者导购小姐在一番介绍以后,都会强调一句游客是否购买可以随意,不加强制,颇有人情化的味道。但是面对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特别是听了导购的热情讲解以后,还是禁不住诱惑,纷纷解囊购买。我们考察团在昆明黄家医圈参观,导游介绍说给大家免费洗脚,消除疲劳,刚一坐定,就来一位大夫,滔滔不绝地讲了黄家医圈的历史后就开始推销中药产品,这明知上当,但还是有不少同志愿意掏钱买药,心甘情愿地上当。

7、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较高,旅游环境较好。在昆明所有导游人员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国导证和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统一民族服饰,并经过专业院校系统培训后方可执业。导游的知识面广,解说得体,不仅熟悉当地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状况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而且一些导游还能歌善舞,教游客学习一些简单的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或舞蹈,使游客觉得整个游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导游的服务技能娴熟,回答问题不厌其烦,仪态端庄,机智聪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旅游行业管理有序,操作规范,欺客、宰客等现象较少,旅游发展环境较好。

二、主要启示

1、科学定位是做大做强安康旅游业的前提

安康旅游要真正实现大的发展,必须对安康旅游重新科学定位,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旅游发展方向,既要注意利用各景区自身的资源优势,又要全面认识安康旅游资源整体特色,更要充分认识安康旅游在周边乃至全国旅游中的地位。通过这次旅游考察,我们认为不仅仅定位在把安康建成西安的后花园,可否定位在安康建成北方最大的水上生态乐园。在开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安康绿色生态旅游特色资源优势,深挖安康生态旅游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完善和更新打造一批旅游特色产品。要突出重点,对汉滨、岚皋、平利、宁陕、紫阳、石泉等重点县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科学合理的安康旅游发展分布格局。要多设计一些游客参与性项目(如文艺演出、民间绝活表演和各种参与性比赛等),以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增加游客的消费量。通过科学定位、总体规划,整合旅游资源,推出几条特色旅游线路,以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2、制定产业政策是做大做强安康旅游业的重要保障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富民产业,它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主导,同时还需要政府扶持。借鉴云南、四川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很重要一条是在发展初期,要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安康在开发扶持旅游业发展上,一方面要用活各种项目资金,把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水资源保护、扶贫开发、移发开发等资金捆绑使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扶持和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工作机制和投融资机制,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投资经营旅游产业,对重大旅游项目实施政府贴息等,有效扶持旅游产业发展。

3、创新管理机制是做大做强安康旅游业的动力

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管理机制。目前,安康旅游业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主导与市场管理脱节,政府无法把各景区景点、旅游服务体系有机统一起来;二是景区景点多头管理,导致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三是景区景点管理权和经营权、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管理没有活力。因此,必须在管理机制上狠下功夫,建立旅游集团公司,重点景区实行管委会制度,完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大力培植旅游龙头企业,走集团化发展路子,形成以旅游集团为骨干,中小型企业为主体,责权明确,协同发展的旅游企业组织新格局。要大力提倡四川雅安碧峰峡“政府出资源,统一规划,企业出资金,独立建设、经营和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不能再走仅靠国家投资的低水平建设的路子。

4、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是做大做强安康旅游业的关键

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是制约旅游业快速发展之关键。安康旅游业其所以发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基础设施问题,因为交通原因,很多景点还处于原始状态,我们的鬼谷岭、千层河、羊山、燕子洞、擂鼓台等重要景区,都因为不通公路,开发举步维艰,好多民间资本看好景区景点的前景,也因公路不畅望而却步。因此,公路交通规划要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重点景区道路要纳入全市公路交通网络建设规划,安康至瀛湖旅游专线,瀛湖至岚皋二级公路,通往鬼谷岭、千层河、羊山、擂鼓台等重要景区的公路应尽快列入建设规划,以此来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景区开发。要加大重点景区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景区景点质量等级申报工作,不断提高景区景点档次。同时,要结合开展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加大安康中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服务体系功能,为做大做强安康旅游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创新宣传促销方式是做大做强安康旅游业的重要措施

旅游业的发展,一个景点的成熟在于宣传促销,在于炒作。正如昆明旅游局的负责同志饶有兴趣的说:“我们搞旅游工作就是无事生事,有事更要借题发挥,大造声势,以此来吸引游客,搞活人气。”安康旅游宣传促销要借鉴昆明的经验,改变过去局部、行业内部的宣传促销,为整个安康城市化的大宣传促销和城市形象展示,由过去单一型、分散型宣传促销,转变为综合型、整体型宣传促销。每年确定一个宣传主题,以塑造安康整体形象为重点,充分利用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及各县区举办的各种节庆活动,建立政府组织、部门联合、政企联手、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新机制。通过举办龙舟节,巩固已有的客源市场,不断向全国和海外开拓新的客源市场,聚集人气,和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一样,使安康龙舟节成为安康向外打出的一张比较固定的旅游品牌。在客源市场和周边城市要逐步建立营销网络,利用现代化手段,搭建旅游电子信息商务平台,组织文艺界人士宣传安康,采取画家画安康,作家写安康,歌手唱安康,摄影家拍安康的办法联合宣传推介安康旅游资源。

6、赋予旅游文化内涵是做大做强安康旅游业的灵魂

文化和旅游有着历史的渊源。安康尽管没有象云南、四川那样富集的多民族文化,但安康汉水、秦巴文化底蕴丰厚,民俗民风纯朴,各具特色,蕴藏着很多值得研究的文化内涵,比如岚皋的岚河漂流、南宫山宗教文化,石泉的鬼谷文化,平利的女娲文化,汉阴的三沈文化和民俗饮食文化,旬阳的太极文化,紫阳的茶文化和山歌文化等等,都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我们通过开发旅游产品,对旅游产品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旅游和文化、体育竞技活动得到有机结合,来打造旅游精品,提升和增强旅游文化品位。

7、开发旅游商品是做大做强安康旅游业的重要环节

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康旅游商品发展严重滞后,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业投入的比例很低。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旅游商品太少,二是旅游商品购物没有纳入旅游线路统筹安排,三是没有专门的旅游商品购物市场。要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经济中的比例,完善旅游市场功能,一是要加快我市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构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旅游商品发展平台,以安康已有一定名气的丝绸等工业产品、中药材和茶叶、绞股蓝等农副产品为基础,提高科技含量和包装质量,发展成名牌商品。二是加快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开发引进,把旅游工艺品开发与安康地方特色和民间特色产品生产相结合,逐步推出开发质优、款新、价廉、富有创意的安康旅游工艺品,如汉江奇石、根雕工艺品、木雕工艺品等。通过自主研发和借助外地企业加工相结合,逐步形成旅游工艺品的研发和生产体系。三是建立一批旅游定点购物商场,商场和旅行社密切合作,并通过旅游线路的包装把定点购物纳入游程计划。

8、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是做大做强安康旅游业的根本

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文化的传播根本在于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强全市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旅游、人事、教育等部门要加强对在职和在岗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培训,与大专院校联合搞好重点人才培养,从基础教育开始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导游队伍培训,推行景区景点专职导游制度,要努力使每个导游不仅熟悉景区景点的知识,而且熟悉安康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民俗风情和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积极引进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各类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和优胜劣汰竞争机制。

三、几点建议

1、重新修编安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现在的安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不适应目前安康旅游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对旅游总体规划重新修编。建议要立即着手成立专门班子,聘请知名专家,对全市旅游资源进一步全面普查,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反复论证,高起点大手笔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使之法规化,成为指导我市旅游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范性文件。

2、适当时候召开一个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年底适当时候,建议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一个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从现在起,组成专门班子,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出台《关于加快安康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政策措施,促进安康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3、完善旅游管理体制

①、针对我市旅游产业“小、散、弱”的特点,借鉴外地经验,市上拟组建安康旅游集团公司,为市旅游局直属企业。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线路、统一营销、统一价格、统一结算”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原则,推行“一卡通”制,并逐步建立旅游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实现旅游企业之间的网络电子交易和帐务的适时清算。

②、旅游发展重点县区要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可与县区旅游主管部门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③、瀛湖景区实行管委会管理,公司化经营。

④、由旅游局负责,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自律、监督和服务作用。

通过完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有效打破行业壁垒、条块分割和地域限制,大力培植旅游龙头企业,走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形成以旅游集团为骨干,中小型企业为主体,责权明确,协同发展的旅游企业组织新格局。

4、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通过城市建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创建活动,形成全社会共抓旅游的良好氛围。建议成立专门班子,拿出方案,向中省申报安康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此促进和带动旅游业全面发展。争取把安康创建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5、举办旅游商品展销会

从今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安康旅游商品展销会。今年十一黄金周可由市旅游、乡企、经贸等部门联合举办首届安康旅游商品展销会,通过组织市内外企业,展示展销,聚集人气,繁荣经济,促进发展。

(作者分别系安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科长)

【第4篇】赴内地旅游业考察团调研报告

赴内地旅游业考察团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政府安排,富蕴县旅游业发展考察团于20xx年1月7日至18日赴内地有关省市(县),围绕旅游产业培育、景区建设管理、旅游管理体制、旅游行业体系建设、营销宣传等课题,先后对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旅游业发达地区进行了考察学习和调查研究。一路下来,考察团成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感触很深、获益匪浅。并结合富蕴县旅游业发展现状,梳理出了几点内地省市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参考的做法。

一、决策层的重视程度决定发展速度

_____景区隶属_____省焦作市,该市历史上以“煤城”著称,经济以能源重化工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受体制机制不活、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资源枯竭、开采成本提高等不利因素影响,焦作发展逐渐进入低谷,gdp增长率一度呈下滑趋势,成为全国90多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但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却异军突起,发展迅猛。1999年焦作市接待游客51万人次、旅游收入1.48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不足1%;到20xx年,全年接待游客已近700万人次,是5年前的14倍,旅游综合收入已达41亿元,占全市gdp的9%。其中,_____景区20xx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门票收入331万元,到20xx年该景区游客人数达到253万人次、门票收入2.02亿元,分别是7年前的12.65倍和61倍,旅游产业增加值占修武县gdp的12%,旅游从业人员占全县就业人口的40%以上。据全国假日办的统计,20xx年“五一”黄金周,在全国99个重点监测的景区中,焦作的_____在景区门票收入和接待人数两方面分列全国第五和第八,门票收入超过北京故宫。

在短短6年左右的时间内,焦作市旅游业的超常规、井喷式发展和_____景区建设的飞速进步引起了旅游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国内旅游界著名的“焦作现象”和“_____模式”,被众多专家学者深入研究,被广泛认同的首要一条就是决策层高度重视,确定为“一把手工程”。提起焦作旅游,当地干部群众就会提到上世纪末的市委书记秦玉海(现任_____省副省长),在全市经济步入低谷的时期,他带领市委、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把发展旅游业做为发展的头等大事,列为“一号工程”,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的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形成全市上下、历届班子抓旅游的合力。1999年焦作市开始把旅游业投资纳入了财政预算,占到全市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20%左右,自20xx年开始该市设立了500万元的宣传促销财政专项经费,经费数额相当于该市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0.5%。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焦作市的煤业化工经济与我县的矿业支柱经济有相似之处,_____的自然资源与我县的额河大峡谷景区有许多共同点,不同的是焦作市是在煤矿资源开始枯竭萎缩的阶段才下决心狠抓旅游发展,而我县是在矿业经济开始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已强力启动旅游开发,应该说我县目前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条件要好于当时的焦作市,因为矿业属于投资回报快但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的短线产业、旅游业属于投资见效慢但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长线产业,只要我县统一思想认识,理清思路重点,统筹当前和长远利益,走矿业反哺旅游、长短线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富蕴旅游业一定会取得长足发展。

二、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精心包装是前提

旅游规划是区域旅游和景区建设的纲领,纲举才能目张,历来被旅游发达地区高度重视。_____景区从1988年开始编制总规,到20xx年该景区先后邀请国内著名设计单位进行数次大的修编完善,以适应景区发展需要,_____景区规划也前后经历了多次重大修编,都说明了旅游规划对一个地区和景区发展建设的重要性。在景区建设过程中,一次性高起点建设投入所产生的综合长远效益,要远远大于低水平重复投入产生的收效。_____景区提出的目标是创精品工程,坚持大投入、高起点,近几年的累计投入达到了6亿多元,他们介绍,_____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立什么牌、建什么店都严格按照规划、结合实际科学建设,从而使景区达到了处处是精品、点点有特色的视觉效果。以景区厕所为例,他们按照设计标准化、设施宾馆化、品位高雅化、管理长效化、造型美观化的要求,全部建成与周围景观完美协调的三星级以上旅游厕所,每年为游客免费提供手纸就达100万元以上。在景点打造上,他们注重精心包装,重点包装了十个景点,在峡、瀑、寺、湖、峰、洞、古迹、隐土文化等方面做足了文章,十大景点独具特色、丰富而细腻。其它景点也都经过认真推敲,精心包装,让游客来了有看头,有玩头。不仅形成了春观花、夏避署、秋赏红叶、冬看冰淋的四季美景,还注重自然、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极具内涵的旅游产品。

结合我县实际,建议应当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全县总规和景区单体规划应坚持高质量原则。对规划编制单位应当高标准、严要求,要求规划人员必须长时间深入实地踏勘,充分挖掘编制单位的智力资源,组织不同层次的专家评审会,不断完善规划内 容,其中景区开发商组织编制的祥规必须通过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如果因为项目申报和工程建设需要,可以先通过初定稿满足程序要求,在规划编制单位没有完全达到要求之前,我方暂不履行全部合同,实现规划编制速度和质量的统一。二是广泛引智借脑,不断帮助我们准确定位资源、科学规划产品、逐步理清思路。可借助我们已经取得的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称号,广泛与疆内外、国内外的高校、科研机构缔结协议,建立产学研基地、博士工作站、青少年科普基地等形式,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旅游业专家学者来我县调研考察,做专题演讲报告。三是景区景点建设要在严格遵循规划的基础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宁可缓建甚至不建,避免低水平建设造成的资源破坏。

三、理顺体制机制是基础

目前国内旅游管理体制和景区运营机制不尽相同,行政管理体制大致有三类,一是旅游行政部门负责制,多见于旅游业发展初期;二是建立旅游业部门协调机制,常见的为旅游领导小组模式;三是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多见于旅游发达地区,例如广西桂林、_____焦作。景区运行机制大致也有三种模式,一是国有国营、景政合一模式,属于事业制模式,经济靠财政拨款,人员上靠政府核编,目前的_____*属于此模式;二是国有民营、两权分离模式,实行景区经营权和景区所有权相对分离,属于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目前的_____景区基本是这种模式;三是多种所有制模式,是包括一个跨行业跨所有制、跨管理模式的新型的旅游企业集团管理模式,兼两种管理 (事业、企业) 性质。相对应的景区管理机构也有4种形式:一是政府组成景区管理局,承担日常管理工作;二是景区所在的地方政府和景区管理局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三是地方政府授予旅游职能部门一定的行政权力,全面管理景区各项工作;四是以景区为辖区成立地方政府,管理日常工作。

上述各种模式各有利弊,在全国各地都同时存在,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协调政府、企业、当地居民和游客之间的不同利益需求。目前我县实行的国资旅游公司与开发商合资合作模式,比较适应当前的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总之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手段,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深入研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更好地实现旅游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最终目的。

四、有效的营销宣传是旅游腾飞的双翅

强有力的营销,是_____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焦作从旅游开发之初,就对客源市场进行了超常规的全面宣传,集中轰炸式的营销,成功策划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宣传促销活动,其中_____每年的宣传促销经费占到总支出的15%,达到了2800多万元。以下几点值得借鉴:一是奖励旅行社。焦作旅游业发展之初,采用的营销手段就是奖励旅行社,他们认识到“旅游业是船,旅行社是帆”。为此政府专门制定了奖励政策,对组织、招徕客源的组团社给予科学打折优惠和现金补贴奖励,如焦作市政府对首次组织专列到_____的旅行社给予10万元奖励,大大调动了旅行社组团的积极性;每年召开两次旅行社老总联谊会,与全国83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对激活焦作旅游市场起了积极作用。二是借助强势媒体强势宣传。坚持选择影响大、效果好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强势媒体作为主阵地,进行交叉互动、持续叠加的宣传。《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文汇报》、《_____日报》等,千余篇图文并茂的报道使“焦作山水”家喻户晓;央视一套、二套、四套、旅游卫视、香港凤凰卫视等,百余部生动直观的电视风光片使“焦作山水”享誉海内外;《华夏风情》、《旅游中国》、《旅游资讯》等,上百份专业性杂志的引导使“焦作山水”成为游客出行的首选目标。三是办好旅游节会活动。20xx年以来,焦作先后成功举办了_____观瀑暨三日游线路推介活动、国际太极拳年会、焦作山水国际旅游节、焦作山水国际摄影节、“走进焦作山水”电视友好采访等大型节会活动。焦作每年举办的旅游节会活动,位列_____省第一。四是开着“大篷车”周游各地促销。利用旅游“大篷车”叫卖是一种形式活、成本低、影响大、效果佳的宣传方式。20xx年亮相的焦作旅游“大篷车”作为焦作山水的移动广告,常年在全国各地巡回促销,已先后奔赴国内100多个城市,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万份。“大篷车”还开到了上海、广东、香港、澳门等城市。五是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会、推介会。书记、市长亲自带队,先后奔赴北京、上海、天津、山西、河北、香港、澳门及省内周边地市开展大规模的旅游促销活动,邀请北京等地的旅行商和新闻媒体到_____考察,扩大了焦作山水的影响力。六是借助“头衔名片”宣传。目前_____同时拥有一个世界级地质公园和国家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森林公园、自然遗产等7个国家级称号,对支撑景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旅游经济是知名度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名度营销。景区建设上的大量资金投入结束后,剩下的就是市场开拓了。我县旅游业尚处于基础建设阶段,但也要及早开始着手制定近中期旅游宣传营销规划,结合政府财力,联合景区投资商,走多种形式捆绑、硬软广告结合、长枪短炮一起上的整合式营销模式,立足独特资源,突出文化特色,在主要客源市场上迅速打响富蕴旅游。

五、苦练“内功”,强化行业建设是根本

_____做的统计调查显示,景区游客中46%是依靠亲朋介绍、30%是靠旅行社组团、10%是通过看媒体广告前来,充分说明了口碑广告的强大威力。规范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接待服务,树立良好的外部口碑,是_____旅游蓬勃发展的一个秘密武器。他们提出“不让一位游客在_____受委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加强规范化服务。汇编制定了各项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法规,工作人员人手一册,在主干道和通往各景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置了数量充足的景区指示牌,在景区、宾馆饭店、车站等公共场所增设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及旅游信息触摸屏,在市县电视台增加了景区天气预报栏目,在黄金周期间发布出行参考和信息预报,在各星级宾馆饭店悬挂旅游交通图和山水宣传画。二是突出人性化服务。通过在各星级宾馆饭店发放游客意见表,在焦作旅游网站建立游客留言版等形式,广泛收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游客对焦作旅游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注重从细节上不断完善景区服务。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必须有一流的员工。在焦作流传着一个故事:为使员工克服不注意形象的陋习,一位县委副书记口袋里随时装着一把梳子,见哪一位员工的头发有点乱,就拿出梳子替他们梳理一下,从此再也见不到乱头发的员工。三是追求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信仰、不同身体条件的游客,设计了数十条旅游线路,使每一位游客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和线路。旅游餐饮单位推出了适合南方人、北方人、中国人、外国人、老人、孩子等不同地域、不同群体游客口味的个性化食谱,使游客在焦作不仅能吃到当地特色菜肴,还能尝到可口的“家乡菜”。四是高度重视数字化管理。20xx年五一黄金周期间,_____景区接待游客5万多人,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游客拥堵、停车场爆满等不良情况。06年景区开始上马总投资1.5亿元的数字化景区建设工程,到07年完成了一期工程投资6200万元,并在当年的五一黄金周大显神威,在电子门禁、视频监控、多媒体显示、gps车辆调度等先进设备帮助下,有条不紊地接待了7.5万名游客,并对各方面服务十分满意。

加强富蕴旅游行业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是实现我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因为如果游客来了不能享受到满意的服务,所有的宣传甚至都会成为一种负面的宣传。旅游行业建设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涉及吃、住、行、游、购、娱乃至城市建设、精神文明等方方面面,需要广泛动员参与,同时也能迅速整体推进旅游行业建设。布尔津县通过开展创建自治区和全国“旅游强县”,并顺利通过达标验收,从而整体提升了全县旅游行业建设水平,大大增强了县域旅游的美誉度,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持续驱动力,目前哈巴河县也开始启动了此项工程,值得我县旅游行业借鉴参考。

【第5篇】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实施中央确定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方针,进一步加快湖北的改革和发展,5月30日至6月7日省政府咨询委员会派出调研组赴贵州省考察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情况。贵州省政府办公厅组织了旅游局、扶贫办、民族宗教委员会、党史办等部门召开的座谈会,介绍了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发展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贵州省按照《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通知》中提出的“发展特色旅游业”的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把旅游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加以大力扶持和发展,培育成支柱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积极推进贵州省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近五年来,全省旅游总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提前三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目标。,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3.1万人次,外汇收入8020.27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2480.21万人次,同比增长31.88%,国内旅游收入16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8%,旅游总收入167.75亿元,同比增长43.54%。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一是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进一步坚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2002年出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标志着贵州省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从贵州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旅游业富民强省、保护自然生态和民族民间文化、推动改革开放等功能和产业联动效应,使旅游业的发展与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协调。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强化旅游产品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素质,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使贵州旅游业形成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发展之路。二是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2000年至,国家和贵州省各相关部门对旅游业投入共计4.03亿元,其中旅游国债资金达3.25亿元,投资总额超过了1980年至1999年贵州省财政对旅游业的投入总和,极大地改善了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贵州省委、省政府在财政比较紧张困难的情况下,决定从2002年起,每年拨出专款1200万元建立贵州省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把对旅游业的投入纳入到财政预算中(从起增加到2000万元),这对进一步完善贵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高等级公路主骨架正在形成,公路主干线通往重点旅游区的道路条件显著改善,几个旅游支线机场相继通航和开工。四是旅游规划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的指导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由国际著名旅游规划专家编制的《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获得了贵州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批准,地、县级旅游发展规划和支线机场旅游线路规划及长征文化、乡村旅游等专项旅游规划编制(修编)工作已相继完成或启动。五是旅游精品战略全面实施,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多民族特色文化体验旅游为重点的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省首批三个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建设进展顺利。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成效明显,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媒体参与的联合促销机制基本形成,“文化千岛,生态贵州”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已经凸现。六是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以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进展,旅游企业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工作全面推进。

二、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1、从贵州实际出发,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营造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扩大旅游业投入、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壮大旅游产业规模作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

2、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围绕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按照“规划先行,保护第一”的原则,切实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和旅游资源保护等基础性工作,认真解决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3、坚持“以质取胜”和“以特取胜”,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品体系。大力拓展中高端客源市场,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努力塑造贵州旅游新形象。

4、始终把加强旅游教育培训、整治旅游市场秩序、规范行业管理,作为提高我省旅游业管理水平、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来抓。大力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在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体制、经管机制的创新上进行新的探索。

三、贵州省旅游业“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总体要求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富民兴黔为旅游业发展的根木任务,把促进就业、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对外开放和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作为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质取胜”、“以特取胜”,进一步转变旅游业经济增长方式,在切实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实施精品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旅游和红色旅游,打造精品线路,创建旅游品牌;加大以入境游为重点的高中端客源市场开发力度,加强区域合作,拓展旅游发展空间;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相关行业、部门的资源优势,形成合力,努力开创旅游业齐抓共建的新局面。

发展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实现旅游业总收入突破 3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预计全省生产总值的13%左右,初步把旅游业建成支柱产业,使贵州成为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成为中国西部旅游热点地区。

四、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继续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形成航空、公路、铁路和航运构成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以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争取在首批三个优先发展旅游区率先取得突破。以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不断巩固和完善现有观光、度假旅游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突出特色,打造一批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安全舒适、服务配套、在旅游市场上影响大、竞争力强的旅游精品,建设一批重点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城镇及民族文化村寨,构建起初具规模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二)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按照“资源共享、市场共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以资源为载体,以交通为纽带,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区域旅游发展方向,确定功能定位和区域分工,促进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加强与国内外旅游界的合作及与重点客源城市的协作,联合周边省区市共同策划推出省际特色线路,形成开放、联动和多元化的市场格局。以联手开发客源市场、联合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建立无障碍旅游区为重点,形成区域旅游精品环线。近期正积极参与和推动“9 2”泛珠三角的旅游合作,西南六省市区旅游合作,以及不断推进川黔渝、滇桂黔、湘渝黔等多边合作,努力促进区域旅游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拓展旅游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抓住两个市场,着力拓展中高端旅游客源市场。按照营销渠道多样化、营销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切实把目的地形象推广与旅游产品营销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专业营销网络开发旅游市场的特长,形成组合优势,有效拉动客源增长。大力开发日本、港台、东南亚和韩国、欧美等入境游市场,不断拓展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北及周边国内重点市场。

(四)实施人才兴旅战略。围绕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目标,实施人才兴旅战略。进一步加快旅游院校教育、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和岗位培训的协调发展,扩大旅游教育培训与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力争到,建立起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把人才培养和招才引智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培育旅游人才市场,优化旅游人才资源配置,在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形成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服务贵州旅游业的良好机制和有效渠道。通过项目合作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吸引各类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对做出重要贡献的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实行期权、股权等激励措施,以及采取知识、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和智力,推动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加强旅游岗位培训的力度,加大对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旅游教育投入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文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五)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规范行业管理。营造依法行政、诚实守信的旅游业发展环境。继续抓好国家和省级旅游管理、服务标准的实施和建设,通过实施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完善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客运等旅游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以旅行社管理、导游管理、规范出境游和查处非法经营旅游业务等四个环节为重点,加强旅游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强化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进一步加强旅游行风建设,促进全行业管理水平、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防止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几点启示

1、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旅游行政管理方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我省要进一步深化旅游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权责分明、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旅游行政执法体系,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旅游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真正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加大旅游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逐步实行以监督执法为主的管理方式。

2、推进重点旅游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创新。我省要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属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业指导、企业自主经营”、“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继续推进重点旅游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创新,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的分离。积极鼓励旅游区(点)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旅游资源能够有效保护和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前提下,依据规划和相关法规的要求,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股份合作、租赁等多种形式,通过公开招标等多种方式选择业主,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区(点)的建设、管理,引进人才和现代管理理念。

3、扩大旅游业对内对外开放。推进国有独资旅行社股份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相互参股,促进国有旅行社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旅行社业。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鼓励省内外优势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到我省合资、合作经营旅行社。积极引进国外旅行社采取合资、独资方式在我省开展旅行社业务。对在我省兴办旅行社的省外、境外旅行社,在资质审查与项目审批方面适当放宽标准。省外、境外优势企业通过投资、兼并、参股、收购、迁移总部等方式来湖北开展旅游经营,凡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的,我方企业可以不控股。

4、进一步改善旅游投资环境,建立协调对外、运转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规范旅游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搭台、以企业为主体的旅游招商引资机制,建立滚动的、分层次、分行业的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大力推行定点定向招商、代理招商等方式,提高旅游招商引资的服务质量和实效。

5、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省财政每年安排的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要根据财力情况适当增加,主要用于旅游开发项目贷款贴息及补助、旅游规划编制及产业发展研究、旅游宣传促销等,其中用于宣传促销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各市州和重点旅游县(市、区)政府应安排相应旅游业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切实保证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保护的资金需求,相对集中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交通、生态、水利、小城镇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等方面的资金和项目,要适当向重点旅游景区倾斜。加快建设湖北旅游项目库,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更大的支持。

6、拓宽旅游项目融资渠道。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我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和延长贷款期限;争取国家商业银行总行对我省贷款金额较大的旅游重点项目给予直贷。选择条件成熟的部分旅游区,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吸引国外和省外资金参与我省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国外优惠贷款、政府间投资进行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和生态环保项目建设。积极探索以旅游项目收益权作为质押向银行贷款,通过建立旅游产业基金、开放式旅游基金和股权置换等方式进行市场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展成为上市公司。

考察组成员:周大仁 尹光志 王元谋 邓 锋

执笔:邓 锋

【第6篇】东北三省发展冬季旅游业的考察报告

东北三省发展冬季旅游业的考察报告

青海省旅游业迅猛发展,但冷冻季节旅游业的发展至今未有大的突破,成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东北三省旅游业尤其是冬季旅游业享誉国内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东北三省发展冬季旅游业的启示

启示之一:发展冬季旅游业不仅要做优做大自身特色,还要千方百计拓展外延,放大旅游优势。黑龙江省在做大做优冰雕。雪雕、滑雪等特色旅游品牌的同时,积极开发适宜四季旅游的项目,丰富冬季旅游产品,将原在大兴安岭林区的东北虎繁育中心迁至哈尔滨市郊,建成名誉全球的“野生东北虎园”,有效地放大了冬季旅游的优势。大庆市在大做油城、铁人王进喜文章的同时,大力挖掘温泉资源,引进日资建成“浪淘沙温泉度假村”,以高档的设施。丰富的内容和优质的服务。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增强冬季旅游的优势。吉林省在做大松花江雾版净月潭滑雪。伪满皇宫精品旅游项目的同时,大做工业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的文章,开拓了“长春一汽、丰满发电厂”工业旅游。“长影世纪城”文化旅游、“左家特产、公主岭农业科技园’等农业旅游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冬季旅游项目。辽宁省投资4亿多元,全力申办中国城市园艺博览会,在沈阳植物园建起集国内各直辖市、省会市、副省级市特色景象的大型园林博览园,有效地提升了沈阳旅游的知名度,聚集了冬季旅游的旺势。大连市冬季气候较暖,冰雪较少,为了繁荣冬季旅游,他们大力开发地热资源建设温泉休假区,兴建高标准人工滑雪场,大造“冬季购物到大连”的热潮,有效地激发了国内和俄罗斯、日本等游客对大连冬季游的热情,放大了大连旅游的优势,繁荣了冬季旅游。

启示之二:发展冬季旅游业不仅要重视做大做强旅游景区,还要注重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黑龙江省把丰富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作为提升旅游业品位、拓展旅游市场的重要措施,大做悠久历史、优秀文化的文章,精心打造“圣索菲亚教堂、尼古拉教堂。俄罗斯木屋、哥特式楼字、欧式建筑的中央大街”,雅洁明快的建筑色调,灯红酒绿、繁华似锦的俄罗斯风情充分展示了中外文化结合的诱人魁力,吸引了大批游客忘我畅游。大庆市深入挖掘石油文化和铁人王进喜精神,建设“石油科技博物馆”,充分展示“石油与自然”、“石油与科教”、“石油与人文”、“石油与社会进步”,今年又重新建造“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丰富展馆内容,放大铁人精神,有效地拉动了大庆冬季旅游热。吉林省在长春市中心建起占地面积92公顷的集东西方文化。世界雕塑艺术观赏和自然山水为一体的“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展现来自五大洲130个国家296位雕塑家创作的雕塑作品341件,极大地提升了旅游业品位。辽宁充分发掘沈阳故宫涨氏帅府、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东陵、北陵等文化遗产内涵,不仅使国内外游客欣赏到了精致的中华优秀建筑,而且增进了对华夏文化和祖国历史的了解,提高了文史涵养。大连市区的“俄罗斯商品一条街”,使游客不出国境就感受到他国异域风情,购买到异国他乡的精美商品,令人流连忘返,终身难忘。哈尔滨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乡村大院”里,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演出独树一帜,长春市的民间“二人转”剧院,门庭若市,生意火爆,也彰显旅游城市的文化品位。

启示之三:发展冬季旅游不仅要重视培育旅游品牌,还要注重品牌优化组合,培育和扩大规模优势。黑龙江省精心培育哈尔滨等重点旅游城市百公里车程旅游圈,优化布局富有龙江特色的游、购、吃、娱等旅游配套项目,在哈市品牌旅游景区附近布设了一批购物街、文化娱乐区和农家餐饮城,形成了精品聚集、品牌荟萃的大格局,创造了游哈尔滨,赏黑龙江的新气象,有效地放大了旅游规模优势。大庆市精心打造“浪淘沙温泉度假村”,汇集星级旅游、休闲度假、温泉格水、山水别墅、特色餐饮、娱乐游玩为一体,创造了宾至如归、百游不厌的旅游氛围,有效地拉动了大庆的冬季旅游。吉林省全力挖掘游客对朝鲜族圣山长白山和对朝鲜族民俗的浓厚兴趣,吸引国内外游客“游朝鲜族圣山,赏朝鲜族民俗”,朝鲜族民俗村、朝鲜族美味小吃城、朝鲜族聚居生活区、朝鲜族特色产品专卖街,吸弓;了大量游客,有效缓解了“一年旅游半年闲”的问题。大连市大力创新旅游发展理念,按照“将城市变成风景,将风景变成资源”的新思路,以特色建筑构筑城市,以绿草鲜

花美化城市,以景观雕塑扮靓城市,以休闲购物激活城市,充分整合了大连特色,形成了旅游整体优势,打造出了“以大海为背景,绿色为基调,城市为品牌,活动为载体”的四季如画、活力进发的“浪漫之都”,创造了旅游业高潮迭起的辉煌业绩。

启示之四:发展冬季旅游不仅要做优做强旅游产业,还要高度重视对外宣传,提高外界知名度。黑龙江以“寒冷是优势,冰雪是资源”为口号,利用多种形式向国内外大力宣传冰雪旅游,成功地推出了冰雪大世界旅游精品,形成了“南到三亚观海,北到龙江赏雪”的冬季旅游新格局,冰雪经济和特色旅游带热了黑土地,仅2002年,接待游客342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亿美元。吉林连年开展“多彩吉林游”主题活动,在央视等主流媒体上大做旅游广告宣传,邀请境内外媒体走进吉林专访,聘请世界小姐关搞为吉林旅游形象大使,走出去参加境内外大型旅游交易会、兴办吉林旅游宣传周等一系列宣传形式和促销手段,极力宣传吉林旅游,知名度一年胜似一年,旅游客源已从2000年的周边省(区)市扩展到全国各地和韩国、俄罗斯、日本和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吉林旅游网自2001年建成以来,已与全国31个省区市和世界较大的知名同站进行友情连接,扩大了影响面,提升了知名度。大连与夏季旅游3s相呼应,推出冬季旅游3s(即温泉、运动、购物)旅游品牌,打向全国各地,“奥运在北京,观光到大连”的旅游广告宣传招牌挂到了首都机场、北京火车站等八方宾客人海如潮的胜地,如火如茶的宣传,宏大强力的推介,使得大连赢得了“浪漫之都”的美名,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名声大震,引来了滚滚游客和四海财源。

二、加快青海省冬季旅游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1.因地制宜地开发冬季旅游资源。冬季旅游项目特别是冰雪项目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较多,我们既不能不顾条件的一哄而上,也不能瞻前顾后无所作为,必须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在开发项目上,要重点突出滑雪、滑冰和登山,积极开发温泉疗养休闲游。要在搞好已有赛纳德滑雪场、南川河、宁湖及青海湖滑冰场建设的同时,可考虑在西宁、格尔木和青海湖周边再增加几处自然雪和人工造雪相结合的滑雪场所,培育规模优势;在搞好青海湖冰雕活动的同时,还可考虑在西宁几个公园内开展小型冰雕活动,或利用闲置的大型厂房和冷库,开办冰雕观赏活动。充分利用高原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利的一面,可考虑在贵德开发集温泉、疗养、运动、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区,利用城南新区的温泉资源,并统筹惶中上新庄温泉,在城南新区抓紧引资建设若干温泉度假中心,丰富冬季旅游项目,拓展旅游市场,形成规模优势,吸引和增加游客。

2.尽力丰富青海旅游的文化内涵。缺乏文化内涵是青海旅游产品的通病,也是旅游业发展的软肋。有关方面要大力发掘旅游品牌的文化历史内涵,有效提升塔尔寺、青海湖等著名景区的文化品位。在塔尔寺可考虑增建黄教始祖宗喀巴的历史展馆、十世班禅大师爱国爱教业绩展馆、拓展藏药疗养游,佛学院授课观摩、僧人辩经游,酥油花、堆绣、唐卡制作表演游。应考虑以政府引导、民间运作的方式,形成一批土族、撒拉族、藏族、蒙族双族风情园和黄河奇石园,全方位展现青海世居民族的政治社会文化生活和各自独特的民俗民风。考虑将诸如塔尔寺灯节、民和纳顿。乐都“九曲黄河灯会”等富有特色的宗教文化、民间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在省博物馆开辟同仁吾屯艺术和都兰吐谷浑文化精品专展。应大力倡导旅游景区(点)。宾馆、餐馆等开办小舞台,展现民族歌舞和青海传统曲目的风采。切实加大青海湖和日月山神秘传说的挖掘整理力度,做大做强原于城景区“两弹”元勋创业史,做够做足金银滩景区西部歌王王洛宾的文章,规划兴建一批能充分反映名牌景点历史源渊和文化内涵的人工景点,在城市规划中,建设一批具有藏族特色的一条街、伊斯兰文化特色一条街、蒙古族特色一条街等,改变西宁建筑和内地省市千篇一律的格调,有效提升西宁和王牌景区的文化品位。

3.发展一批四季皆宜的旅游项目。旅游业的发展要靠旺盛的人气,而人气要靠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要围绕西宁旅游圈。青海湖旅游圈优化整合形成一批新的旅游项目。要抓紧西宁虎台、青唐城、沈那等古迹公园的建设步伐,丰富东关清真大寺、馨庐、南山公园等的旅游内容,增强西宁市区旅游的引力。要重视利用黄河上游水电走廊、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生物开发园区和城市周围蔬菜、花卉基地j积极开发一批工业、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发挥多巴体育训练基地优势拓展体育旅游项目。青海湖和日月山景区要在增加游客参与式项目上下功夫,可考虑开发藏家风俗、草原放牧游,开展骑马、骑牛、野味烧烤活动,增加祭海、藏族歌舞、焰火晚会游,推进沙漠运动游,千方百计拉长旅游产品链,丰富青海的旅游项目和内涵。

4.重视开发和丰富旅游纪念品。旅游纪念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放大旅游产品知名度,吸引游客来青旅游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要采取税收优惠、资金补助等政策扶持手段,鼓励和支持企业和个体创业者开发各类特色农牧副产品和特色工艺品,努力丰富青海旅游纪念品种类。要引进和培育绘画人才,开发羊皮画工艺品,积极探索将堆绣、唐卡、麻记石、藏毯等开发转化为旅游纪念品,并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加工。要整合旅游纪念品企业和经营商贩,在西宁。格尔木和重点旅游区集中布设民族用品、特色农牧副产品和特色工艺品一条街,方便外来游客购买和鉴赏。要积极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便利条件,将西宁培育成为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和西藏特色工艺品和特色商品的分流中心,借助外力扩大青海旅游的影响,放大青藏高原旅游的优势。

5.持续加大青海旅游的对外宣传力度。酒香还需清风送,加快发展青海旅游业离不开强有力的对外宣传和推介。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资金资助力度,支持旅游部门借助环湖自行车赛。藏羚羊申报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成功的影响力,持续强化青海旅游的促销宣传工作。省财政应安排一定量的专项资金,支持省旅游部门在中央广播电视媒体上宣传青海旅游品牌,有效提高青海旅游的影响力。省内各类媒体要把宣传青海旅游作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广泛宣传西宁“夏无酷暑是名符其实的夏都,冬无严寒是冬季旅游休闲的胜地”,打响中国夏都、三江源头、塔尔寺、青海湖旅游品牌,使外界了解青藏高原夏有夏韵,冬有冬景,有效地消除外界对青海高原的疑惑和误解,增强到青海旅游的向往和憧憬。社会各界也要把宣传青海旅游作为份内的事情,利用各种机会,运用各种手段,广泛向外界宣传青海高原诱人的秀丽风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历史悠久的黄教文化,令人心醉的旅游胜地,为青海旅游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全省上下,方方面面,都要宣传青海旅游,推介青海旅游,同心协力推动青海旅游在“十一五”有个大提高、大发展,有个新气象,上个新台阶。

作者:沈灿

(作者单位:青海省政府参事室)

【第7篇】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5月26日至29日,市委常委、副市长××带领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赴××市学习考察旅游业发展情况。学习考察组重点对开发、运作结果较好的××*等景区进行了现场考察学习,听取了有关部门的经验介绍。学习考察组的同志普遍感到××市旅游产业发展道路值得××学习借鉴。

一、××市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市地处××省东北部,面积2.28万平方公里,有660多万人口,是闽浙赣皖四省结合部。境内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十余处。近年来,××市在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旅游业发展上思路明确、措施得力,发展效果非常明显。20xx年××市接待国内旅游者450万人次,增幅达38.9%;国内旅游收入23.6亿元人民币,增幅达24.9%;接待入境游客1.2万人次,增长35.5%;旅游外汇收入452万美元,增长15.9%,旅游业发展的总量与增幅均大大超过我市。三清山去年仅门票收入就突破了3000万元,综合收入达到近2亿元。

在学习考察过程中,该市发展旅游业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的工作与成效,给考察组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启迪了思路。

1、政府主导力度大。××市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在旅游资源整合方面真抓实干,如成立××集中营景区管委会,理顺了信州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对××集中营的管理体制;整合弋阳、横峰两县红色旅游资源及其他相关资源,组成方志敏纪念馆和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管委会,由市人民政府直管。同时,在宣传促销上舍得加大投入,注重宣传推介。

2、规划策划起点高。该市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来喜教授领衔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请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如今,他们又把规划修编和策划的眼光转向浙江,舍得花重金请高手来帮助策划旅游项目。

3、品牌打造功夫深。××市已经拥有三清山、龟峰两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且都是4a景区;婺源县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和3a景区;投资1600万元建设的××集中营纪念馆,历史资料与声光电现代手段相结合,在红色旅游景区品牌打造方面也获得成功。

4、融资建设路子宽。弋阳县龟峰景区在体制转换过程中,及早动手,以门票资源作质押向银行贷款30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景区建设启动资金问题。为更好地筹融资加快景区开发建设,龟峰、三清山景区都设立了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有了市场化运作的主体雏形。我们学习考察期间,××市正在举办外商招商洽谈活动,有50多位海外客商到××考察。

5、宣传推介思路活。××市加入了长三角旅游区和泛珠三角旅游区组织,积极组织参加其他全国性旅游推介活动,如成功加入以杭州为代表的旅游发达城市的“15 1”(即杭州、苏州等15个旅游发达城市 ××)的旅游经济合作组织,以“15 1”为平台,建立起了稳定的客源市场,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实现了与旅游发达地区的成功对接。在拓展市场方面,他们采用政府搭台(由政府牵线搭桥,组织安排,召开推介会),行业唱戏(由旅游部门具体操作,组织景区和旅行社参与);领导带队(对重要市场加大力度,领导亲自带队),兵团作战(旅游局、景区、旅行社、宾招服务单位对应联系跟进,立体作战);步步为营(对客源市场循序渐进,一块一块逐步攻占推进),机动灵活(认真分析自身实力和市场实情,该进则进,该缓则缓,进退自如)的办法,大力加强对客源市场的外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今年花15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请您欣赏”播出广告宣传3个月。

二、××市发展旅游业的经验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市旅游业近年快速发展,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培育旅游产业、加速旅游发展,需要有新理念、新的思路。最主要的有如下几点:

1、要用强有力的政府主导抓旅游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仅靠几个部门和景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业内共为。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方向,形成发展合力,取得发展实效。

2、要用浓厚的市场意识开拓客源市场。发展旅游业必须强化市场意识。××市注重旅游客源市场培养,从周边城市做起,提出并实现了与杭州等发达城市进行市场对接,在国内市场还处于拓展时期,便积极进军新加坡等境外市场的超前作为。我们要尽快找准××旅游宣传的切入点,强化推介,通过一系列的“外宣”、“外联”,开拓较为稳固的客源市场。

3、要用创新的运作机制谋求更快发展。创新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是景区加快开发建设的不竭动力。他们在景区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已经着手组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我们在理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前提下,也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建 立起旅游景区负责的市场运作机制。

4、要用更高的品牌目标培育产业链条。品牌建设是旅游特色的标志。三清山面对同行业群雄并起的局面,提出了打造“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目标,精心开展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不断提高景区品位的精品意识。我们应在中心城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除参与武功山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同时,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他旅游景区也要做好创建旅游品牌的工作,着力培育旅游产业链条。

三、加快××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考察,结合我市旅游业发展滞后的客观现实,认真分析目前落后的原因,并就全市特别是中心城区旅游业加速发展进行了思考,××旅游业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加快全市旅游业发展的举措

1、重点抓好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先行。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的县市区在年内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然后依据《旅游业发展规划》策划项目,筹集资金,加快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旅游产业的培育。市政府将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全市旅游业发展进行宏观指导。

2、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切实解决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的问题。着力做好精品线路的编制和客源市场的开拓工作。充分调动各县市区发展旅游产业的积极性;鼓励旅游从业单位积极推介××,突破地界,整合资源,做旺全市旅游人气。

3、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工作。要切实加强旅游从业队伍建设,逐步实现规范管理。认真研究《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导游员管理条例》,密切与相关部门合作,整顿和管理旅游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二)加快中心城区旅游发展的举措

1、明确旅游发展目标。中心城区旅游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以市区为游客聚集地(为游客中转进出服务,还应在食宿接待、旅游购物、娱乐观光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城区也应该有游览项目),以万载县为延伸地(竹山洞、湘鄂赣革命纪念馆),构成山、泉、城、洞、文旅游资源综合利用的旅游地。

2、把中心城区旅游作为一个大项目来做。抽调人员组成专门队伍,重点做好旅游产业培育工作,主要是策划总体形象进行宣传推介;策划项目向上争资、对外引资和市内筹资。

(三)加快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的举措

1、修编规划,统筹发展。以省里组织武功山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契机,修编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重点整合明月山自然风光、温汤温泉和仰山禅宗文化,打造整体品牌,加快景区发展。

2、采用市场化运作,加大融资引资的力度。学习龟峰通过成立公司(管委会和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以景区资源和门票质押的方式,一次就向银行贷款2100万元的做法。尽快研究成立“明月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争取用门票质押的方式,向银行贷款;精心策划项目,制定科学的利益分配政策,激活市外、省外甚至海外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我市的景点开发,做大做强景区,形成品牌效应。

3、打造品牌,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大景区设施建设,重点建好游客服务中心,不断提高景区品位管理水平;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开展iso9001景区质量认证和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工作。用高标准规范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力避走弯路,实现建一处成一处美一处,迅速走上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4、加大联谊互动拓展市场的力度。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提升旅游社管理水平作为基础性工作,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开拓境内外市场。明月山拟于今年7-9月向南昌、长沙、武汉、杭州、上海等城市,一个一个地召开旅游推介会,加大对客源市场旅行社联谊和对市场拓展的力度。

5、加大旅游市场整治的力度。着力整治旅游发展环境,严打车匪路霸,严查索拿卡要,凡是外地车辆和旅游车辆一律无障碍通行,交警对其只纠章,不罚款、不扣照、不扣车,协调成立市城管局明月山综合执法大队,加大对影响明月山旅游发展的不良行为的整治力度。

【第8篇】华东五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华东五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单大年率由市人大民宗侨外委员会、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市旅游局有关人员组成的旅游工作考察组,于2000年5月10日至19日先后对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五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考察组通过与五市人大、旅游主管部门座谈、实地考察、查阅“创优”及旅游业发展有关文件等形式,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华东五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1998年10月,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作为54家全国第一批申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列的城市,经国家旅游局考核、检查、验收,均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且在考核得分上位居全国前列。 近几年来,华东五市先后确定了大旅游发展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思路,在旅游产业定位、旅游规划、资源开发、市场管理、市场促销等方面摸索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一)在产业定位上确立了发展大旅游的思想 南京市的旅游产业定位于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无锡市则定位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中的重点支柱产业;苏州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上海市定位是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杭州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各市在城市定位上,突出了旅游产业的重要地位:南京市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无锡市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著名的旅游胜地”;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杭州市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上海市是“西太平洋沿岸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二)在城市规划上体现了大旅游的发展思路 华东五市坚持城市规划与大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大旅游发展规划因素,以保护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南京市政府成立的“市旅游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规划委员会”。

该委定期会同计委、规划等部门对旅游项目论证审批;上海市形成了“旅委”与计委、规划部门集中审定表决旅游改扩建项目的议事制度;苏州市在旅游立法中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改建旅游项目应当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审核同意后,再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县级市、区的旅游建设项目应当报苏州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同时,苏州市政府在建设发展中,为保护苏州古城及古典园林风貌,作出保留旧城区、建设新区和工业园区的决定,使苏州古城、古典园林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充分保护,使苏州旅游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杭州市政府也明确提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坚持“统一规划、依法开发、体现特色、合理利用、科学保护”的原则,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三)在市场管理上实施了依法综合治理的措施 华东五市认为建立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是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他们均采用联合公安、工商、市容等部门综合执法等形式,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并取得明显成效。

南京市旅游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管理委员会”,其职能就是负责协调公安、工商、市容等部门,联合对旅游市场违规、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治理;无锡市政府针对日趋升温的“一日游”市场,专门颁布了《无锡“一日游”公告》,并责成各景区(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对景区点及周边环境进行严格管理,依法整治;杭州市建立“一日游”经营活动专项审批制度,有力地维护了当地旅游市场秩序。

(四)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形成了社会办旅游的局面 杭州市在景区点的建设上,市政府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倡导内资外资、国有民营一起上,并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政策扶持。近三年来,共吸收40多亿元人民币投入景区(点)建设,建设了宋城、未来世界等一批文化品位高、具有高科技内涵的新景区(点),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形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苏州市全市60余家星级宾馆90%以上利用外资、吸收内资兴建,社会资金在旅游饭店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五)在旅游产品上突出地方特色创名优品牌 华东五市在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中充分体现本地文化特色,用特色文化包装旅游、包装城市。南京市政府依托“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利用国际互联网、中央电视台1—7频道等各大媒体,隆重推出“南京国际梅花节”,南京的花车巡游驶进了上海滩,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培育和发展当地饮食文化,使秦淮河美食文化形成南京旅游的一大特色,苏州向世界推销“三古一湖”(古城、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太湖),在住、食、购上充分展示吴文化的特色,即住——古典园林饭店,食——吴越菜,购——苏州工艺品、苏绣等,同时,举办国际性“苏州丝绸节”推销苏州旅游;无锡充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推出中国第一桥——江阴长江大桥、神州第一佛——灵山大佛、华夏第一村——华西村、太湖第一渚——鼋头渚,并以一首《太湖充满温情和水》的歌曲占领了日本客源市场;上海着重推介都市旅游(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购物);杭州以“三江两湖”树立杭州旅游形象。通过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形象包装,使华东五市旅游形象充满个性化,城市充满个性化。

近几年来,华东五市海外旅游者人数、创汇收入连年攀升。

(六)在政府主导上给予政策扶持 上海市政府为发展都市旅游,建立旅游“两委体制”,采取制定征收旅游企业旅游附加的政策,保证上海旅游发展基金,同时,市财政每年拨款5000万元,用于上海旅游促销;南京市政府从第三产业发展基金中列支1000万元每年递增15%用于发展南京旅游业;杭州市政府制定了按全市饭店利润的10%征收旅游附加的制度,每年13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基金;苏州市每年旅游市场促销费为500多万元。

(七)在城市环境建设与治理上为大旅游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华东五市旅游业发展得益于基础环境建设与治理。上海市政府为开辟“黄浦江夜游”旅游项目,动用巨额资金搬迁上海外滩所有货运、军用码头;南京市政府近年来改造了60多条道路,实现绿、亮、洁、美,投入4000多万元治理秦淮河、玄武湖;无锡市政府近年来投入巨资改造、扩建通往景区点道路50多条;为了维护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形象,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于去年7月专门作出了《关于拆除违法建筑遏制违法建设行为的决定》,人大决定,政府执行。

杭州新任市长上任不到一年,拆除违章建筑达137万平方米,拆违铺绿,改造了环沿西湖的环境,树立了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得到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此外,在城市的建设上,着眼于树立国际大都市的形象,与国际接轨,在旧城改造和建设中,考虑了盲人和残疾人的设施建设,也考虑国内国外游客方便,设立了中英文对照指示方向的路牌等。

华东五市从抓城市环境建设、治理城市环境入手,创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增强了城市旅游的可进入性,有力保证了大旅游的发展。

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旅游业的几点思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定位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大力培植和扶持,通过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21世纪武汉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市旅游业克服起步晚、基础差等不利因素影响,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特别是近几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1999年旅游总收入达111亿元,又创新高。

结合我市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文化内涵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快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使我市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有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

(一)要把旅游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我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与华东五市人大、旅游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座谈中,他们均对武汉的旅游资源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是,要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市到旅游强市的过渡,必须要有超常规的发展思路。

原因之一,武汉市要建成国际化旅游城市必须首先建成国际旅游城市。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城市国际化道路的必经阶段。

原因之二,发展武汉大旅游与市委、市政府建设滨江、滨湖城市的思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原因之三,市委、市政府环境创新工程的大力实施,使发展武汉大旅游、大产业成为可能。

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朝着支柱产业的方向进一步加以扶持发展,最终培植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要挖掘个性、渲染特色,把我市建设成为富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城市 华东五市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证明,没有特色的城市就是没有个性的城市,更不可能成为国际化城市。旅游业是以城市形象、城市特色为品牌的产业,这就需要在发展城市旅游业中发掘个性、渲染特色。

我市是一个有着3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楚文化、三国文化、辛亥革命文化底蕴;具有高山流水琴台觅知音、编钟、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汉阳兵工厂、张公堤、红楼等一大批可供挖掘的历史人文资源;同时,我市又是全国知名的滨江、滨湖特大中心城市,长江和汉水在市内交汇,泾渭分明,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自然景观。因此,开发和利用好现有的自然、人文资源,形成鲜明的楚文化和滨江滨湖城市特色和个性,是我市发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关键所在。

在旅游纪念品、饮食、景点、娱乐等旅游要素上需要展开充分研究,深度挖掘楚文化、民间文化特色,使旅游饮食、娱乐、地产品、人文自然景观突出我市充满个性和特色的旅游城市形象。同时,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使旅游业保持可持续发展。

(三)要强化旅游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大力宣传城市形象 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我市旅游业实际已形成一批旅游精品景区点,如黄鹤楼、东湖、晴川阁、琴台等等,但是包装组合不够,宣传促销力度不大,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形象,因此,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海内外推介、促销。同时,有一批精品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不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些专业人士认为旅游业是一个“点子”产业,要画龙点睛。同时创新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必须树立创新的意识。

结合武汉的自然、历史文化优势可探索在水文化、热文化上,在名人故居等题材上深入挖掘、开发、实施创新,以“新”取胜,真正形成知名度高、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我市旅游精品和精华旅游线路。

(四)要注意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相结合 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又构成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就武汉的实际来说,要发展旅游、形成大旅游格局,必须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旅游规划,两方面要做到相互结合,相互呼应。

南京市为拓宽道路,曾准备砍掉市区几十年的树林,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社会的呼吁,南京市政府思量再三,下令停止砍伐,保护了树林,保护与开发并进。

据有关部门测试,南京虽与武汉同为“火炉城市”,但因园林绿化覆盖率高,每年夏季气温降低了2—3℃。大量的事实表明,城市规划应与旅游规划相结合,两者相互融合,才能形成一个城市的整体特征、树立整体形象。

为保证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充分体现旅游规划的特殊性,一方面要做好我市历史文化名城、滨江滨湖城市的整体性旅游规划、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要令行禁止,使城市的建设性破坏、不伦不类的人造景观、“假古董”建设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华东五市“创优”工作的主要经验和作法

(一)政府主导抓“创优” 华东五市从1995年起开始着手“创优”工作。均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分管副市长为副主任,相关各委办局、区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指导委员会”。

由于“创优”工作关联性强、涉及面广、协调量大,各市“创优”指导委员会把“创优”工作始终抓在手中。各市认为“创优”是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功能的大好契机,是拉动内需,加快大旅游发展的“助推器”。

五市市政府均提出一次“创优”一次成功的目标。为此,各市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主持召开“创优”动员大会,并且每年召开两次旅游经济工作会议,抓“创优”、促“创优”、推“创优”,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督办整改,市人大、市政协密切关注,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工程。

【第9篇】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单大年率由市人大民宗侨外委员会、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市旅游局有关人员组成的旅游工作考察组,于200x年5月10日至19日先后对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五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考察组通过与五市人大、旅游主管部门座谈、实地考察、查阅“创优”及旅游业发展有关文件等形式,取得了第一手资料。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华东五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1998年10月,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作为54家全国第一批申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列的城市,经国家旅游局考核、检查、验收,均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且在考核得分上位居全国前列。

近几年来,华东五市先后确定了大旅游发展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思路,在旅游产业定位、旅游规划、资源开发、市场管理、市场促销等方面摸索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一)在产业定位上确立了发展大旅游的思想

南京市的旅游产业定位于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无锡市则定位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中的重点支柱产业;苏州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上海市定位是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杭州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各市在城市定位上,突出了旅游产业的重要地位:南京市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无锡市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著名的旅游胜地”;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杭州市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上海市是“西太平洋沿岸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二)在城市规划上体现了大旅游的发展思路

华东五市坚持城市规划与大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大旅游发展规划因素,以保护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南京市政府成立的“市旅游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规划委员会”。该委定期会同计委、规划等部门对旅游项目论证审批;上海市形成了“旅委”与计委、规划部门集中审定表决旅游改扩建项目的议事制度;苏州市在旅游立法中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改建旅游项目应当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审核同意后,再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县级市、区的旅游建设项目应当报苏州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苏州市政府在建设发展中,为保护苏州古城及古典园林风貌,作出保留旧城区、建设新区和工业园区的决定,使苏州古城、古典园林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充分保护,使苏州旅游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杭州市政府也明确提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坚持“统一规划、依法开发、体现特色、合理利用、科学保护”的原则,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三)在市场管理上实施了依法综合治理的措施 华东五市认为建立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是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他们均采用联合公安、工商、市容等部门综合执法等形式,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并取得明显成效。南京市旅游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管理委员会”,其职能就是负责协调公安、工商、市容等部门,联合对旅游市场违规、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治理;无锡市政府针对日趋升温的“一日游”市场,专门颁布了《无锡“一日游”公告》,并责成各景区(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对景区点及周边环境进行严格管理,依法整治;杭州市建立“一日游”经营活动专项审批制度,有力地维护了当地旅游市场秩序。

(四)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形成了社会办旅游的局面

杭州市在景区点的建设上,市政府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倡导内资外资、国有民营一起上,并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政策扶持。近三年来,共吸收40多亿元人民币投入景区(点)建设,建设了宋城、未来世界等一批文化品位高、具有高科技内涵的新景区(点),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形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苏州市全市60余家星级宾馆90%以上利用外资、吸收内资兴建,社会资金在旅游饭店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五)在旅游产品上突出地方特色创名优品牌 华东五市在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中充分体现本地文化特色,用特色文化包装旅游、包装城市。南京市政府依托“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利用国际互联网、中央电视台1—7频道等各大媒体,隆重推出“南京国际梅花节”,南京的花车巡游驶进了上海滩,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培育和发展当地饮食文化,使秦淮河美食文化形成南京旅游的一大特色,苏州向世界推销“三古一湖”(古城、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太湖),在住、食、购上充分展示吴文化的特色,即住——古典园林饭店,食——吴越菜,购——苏州工艺品、苏绣等,同时,举办国际性“苏州丝绸节”推销苏州旅游;无锡充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推出中国第一桥——江阴长江大桥、神州第一佛——灵山大佛、华夏第一村——华西村、太湖第一渚——鼋头渚,并以一首《太湖充满温情和水》的歌曲占领了日本客源市场;上海着重推介都市旅游(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购物);杭州以“三江两湖”树立杭州旅游形象。通过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形象包装,使华东五市旅游形象充满个性化,城市充满个性化。近几年来,华东五市海外旅游者人数、创汇收入连年攀升。

(六)在政府主导上给予政策扶持

上海市政府为发展都市旅游,建立旅游“两委体制”,采取制定征收旅游企业旅游附加的政策,保证上海旅游发展基金,同时,市财政每年拨款5000万元,用于上海旅游促销;南京市政府从第三产业发展基金中列支1000万元每年递增15%用于发展南京旅游业;杭州市政府制定了按全市饭店利润的10%征收旅游附加的制度,每年13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基金;苏州市每年旅游市场促销费为500多万元。

(七)在城市环境建设与治理上为大旅游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华东五市旅游业发展得益于基础环境建设与治理。上海市政府为开辟“黄浦江夜游”旅游项目,动用巨额资金搬迁上海外滩所有货运、军用码头;南京市政府近年来改造了60多条道路,实现绿、亮、洁、美,投入4000多万元治理秦淮河、玄武湖;无锡市政府近年来投入巨资改造、扩建通往景区点道路50多条;为了维护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形象,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于去年7月专门作出了《关于拆除违法建筑遏制违法建设行为的决定》,人大决定,政府执行。杭州新任市长上任不到一年,拆除违章建筑达137万平方米,拆违铺绿,改造了环沿西湖的环境,树立了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得到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此外,在城市的建设上,着眼于树立国际大都市的形象,与国际接轨,在旧城改造和建设中,考虑了盲人和残疾人的设施建设,也考虑国内国外游客方便,设立了中英文对照指示方向的路牌等。华东五市从抓城市环境建设、治理城市环境入手,创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增强了城市旅游的可进入性,有力保证了大旅游的发展。

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旅游业的几点思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定位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大力培植和扶持,通过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21世纪武汉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市旅游业克服起步晚、基础差等不利因素影响,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特别是近几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1999年旅游总收入达111亿元,又创新高。结合我市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文化内涵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快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使我市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有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

(一)要把旅游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我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与华东五市人大、旅游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座谈中,他们均对武汉的旅游资源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是,要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市到旅游强市的过渡,必须要有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原因之一,武汉市要建成国际化旅游城市必须首先建成国际旅游城市。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城市国际化道路的必经阶段。原因之二,发展武汉大旅游与市委、市政府建设滨江、滨湖城市的思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原因之三,市委、市政府环境创新工程的大力实施,使发展武汉大旅游、大产业成为可能。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朝着支柱产业的方向进一步加以扶持发展,最终培植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要挖掘个性、渲染特色,把我市建设成为富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城市

华东五市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证明,没有特色的城市就是没有个性的城市,更不可能成为国际化城市。旅游业是以城市形象、城市特色为品牌的产业,这就需要在发展城市旅游业中发掘个性、渲染特色。我市是一个有着35xx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楚文化、三国文化、辛亥革命文化底蕴;具有高山流水琴台觅知音、编钟、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汉阳兵工厂、张公堤、红楼等一大批可供挖掘的历史人文资源;同时,我市又是全国知名的滨江、滨湖特大中心城市,长江和汉水在市内交汇,泾渭分明,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自然景观。因此,开发和利用好现有的自然、人文资源,形成鲜明的楚文化和滨江滨湖城市特色和个性,是我市发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关键所在。在旅游纪念品、饮食、景点、娱乐等旅游要素上需要展开充分研究,深度挖掘楚文化、民间文化特色,使旅游饮食、娱乐、地产品、人文自然景观突出我市充满个性和特色的旅游城市形象。同时,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使旅游业保持可持续发展。

(三)要强化旅游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大力宣传城市形象

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我市旅游业实际已形成一批旅游精品景区点,如黄鹤楼、东湖、晴川阁、琴台等等,但是包装组合不够,宣传促销力度不大,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形象,因此,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海内外推介、促销。同时,有一批精品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不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些专业人士认为旅游业是一个“点子”产业,要画龙点睛。同时创新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必须树立创新的意识。结合武汉的自然、历史文化优势可探索在水文化、热文化上,在名人故居等题材上深入挖掘、开发、实施创新,以“新”取胜,真正形成知名度高、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我市旅游精品和精华旅游线路。

(四)要注意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相结合

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又构成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就武汉的实际来说,要发展旅游、形成大旅游格局,必须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旅游规划,两方面要做到相互结合,相互呼应。南京市为拓宽道路,曾准备砍掉市区几十年的树林,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社会的呼吁,南京市政府思量再三,下令停止砍伐,保护了树林,保护与开发并进。据有关部门测试,南京虽与武汉同为“火炉城市”,但因园林绿化覆盖率高,每年夏季气温降低了2—3℃。大量的事实表明,城市规划应与旅游规划相结合,两者相互融合,才能形成一个城市的整体特征、树立整体形象。为保证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充分体现旅游规划的特殊性,一方面要做好我市历史文化名城、滨江滨湖城市的整体性旅游规划、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要令行禁止,使城市的建设性破坏、不伦不类的人造景观、“假古董”建设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华东五市“创优”工作的主要经验和作法

(一)政府主导抓“创优”

华东五市从1995年起开始着手“创优”工作。均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分管副市长为副主任,相关各委办局、区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指导委员会”。由于“创优”工作关联性强、涉及面广、协调量大,各市“创优”指导委员会把“创优”工作始终抓在手中。各市认为“创优”是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功能的大好契机,是拉动内需,加快大旅游发展的“助推器”。五市市政府均提出一次“创优”一次成功的目标。为此,各市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主持召开“创优”动员大会,并且每年召开两次旅游经济工作会议,抓“创优”、促“创优”、推“创优”,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督办整改,市人大、市政协密切关注,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工程。

(二)宣传发动广泛深入

“创优”过程中,上海市政府向广大市民倡导“在外国人面前是中国人,在中国人面前是上海人”的口号,充分展示上海市市民的精神风貌。无锡市政府提出“人人都是旅游环境,处处都是无锡形象”,深入人心。南京市政府向全市一万多辆出租车驾驶员和1万多辆公交车司乘人员下发了“创优”宣传资料,并要求熟记“创优”内容、要求、标准,形成了“创优”宣传的声势和社会氛围。并在新闻媒体上开办“创优”专版,专栏40余个,宣传“创优”,推动“创优”。无锡市对全市所有寻呼机用户,2个月不间断地发出“创优”信息及要求。五市在“创优”中,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创优”舆论氛围。

(三)环境创新与综合治理相结合

无锡市政府拨出专款资金5千万元,对通往景区的道路及景区厕所进行全面改造,建设“绿色走廊”,做到一路一景,充分体现城市亮、绿、洁、美。杭州市投入巨资对全市主干道及环西湖沿线道路拆违还绿。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创建为主,软件为主”、“完善城市整体功能”的“创优”思路。南京市1997年投入246亿元,搬迁了18家城市污染企业,同时,将城市主干道中山东路、汉中路、湖南路等一批道路按“创优”标准建设成“城市景观路”,并全面实施了亮化、美化、绿化和净化工程。三年来,南京市对全市24个主要景点和城区主干道及公共场所的200座公厕按“创优”标准进行了改造和翻新。

(四)注重“创优”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制作

在“创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上,各市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南京市、无锡市资料准备工作将近三年时间,仅各相关行业的附件资料就堆满了一房间;上海市迎检冲刺阶段,突击“创优”资料,6台电脑、6台复印机,整整工作了两个月,与此同时,各市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按“创优”要求18大项,加总目录共计19本,单独成册,设计和制作十分精美、规范、完备详实的“创优”资料,给予检查组良好的直观印象。

(五)以检查促“创优”

华东五市反复检查社会“创优”,成为他们推动全市“创优”工作的重要手段和经验。南京市四大家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兵分四路,针对薄弱环节、薄弱部门、薄弱领域重点检查,现场督办整改,每次确定重点对象60家;无锡、苏州、杭州,甚至上海都是市主要领导亲自检查,现场督办整改,这种不间断、反复进行、直至达标为止的检查,确保了“创优”目标责任的彻底落实。

(六)迎检工作准备到位

华东五市均成立了“迎检指挥部”,市长任总指挥,分管市长任常务总指挥,市直委办局、区县一把手为成员,下设宣传组、现场组、资料组、服务接待组等。第一次与检查组见面,市四大家班子所有成员、各委办局、区县主要负责人全体出动,热情迎接,博得了良好的印象分。同时,公安、工商、交通、市容调动一切力量跟踪服务,排除意外。分管副市长亲自坐镇指挥、协调,亲自为检查组调用资料。出租车队对检查组随时应候服务,公安巡警便衣执勤,严密防范,各城市迎检准备十分充分。

四.关于我市“创优”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我市“创优”工作的优势

1.市委、市政府有“创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1996年我市召开了首次“创优”动员会,1999年11月再次召开了全市“创优”动员大会,成立了“创优”领导小组,市委罗书记参加了会议,王守海市长亲自作动员讲话,明确要求一次“创优”成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同时,市政府目标办向全市43家委办局下达了“创优”目标分解责任。经过全市上下近半年的努力,“创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旅游立法工作超前完成。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创优”工作,《武汉市旅游管理条例》数易其稿,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审议。1997年9月,《武汉市旅游管理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在旅游立法上,我市比华东五市先行一步。同时,市政府已制定《武汉“一日游”管理办法》,并颁布施行。因此,在旅游立法上,我市已具备很好的基础。

(二)抓住“创优”机遇,提升城市功能

“创优”工作涉及一个城市的形象、地位和品牌。城市之争是综合实力之争,更是城市形象、城市功能之争。我市作为华中特大城市,要树立应有的形象和地位,“创优”工作为我市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创优”是一个系统工程,借助“创优”可以全面推动我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城市”建设。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市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提高全市各行业服务水平。楚文化、三国文化、辛亥革命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利用,可形成我市独特的城市文化品味,从而整体提升我市的城市功能。

(三)“创优”与建设山水园林城市齐头并进

市政府提出把我市建设成为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近年来,这一目标的大力推进,已经为“创优”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创优”与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相互呼应,成为树立我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同时,“创优”工作又有力地推进了“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两者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创优”工作是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重要阶段,与市政府环境创新工程不谋而合。“创优”涉及自然山水园林历史文化的挖掘、开发、利用和国际性旅游城市的进程,因此,“创优”为我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又注入了新的内涵,大力推进“创优”工作成为我市环境创新工程的必然。

(四)继续深化我市“创优”工作

1999年11月市政府目标办,向全市43家委办局区下达了“创优”目标后,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各单位按目标责任完成,公安、计委、交委、建委、公用、卫生、环卫、东湖局、质监局等单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实施“创优”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仍有一些单位工作起色不大。目前,“创优”验收已进入到倒计时阶段,10月份,我市将接受国家“创优”工作的验收,按照“创优”1000分标准,要达到900分以上的要求,工作量巨大而繁重,不仅涉及方方面面,而且时间紧迫,仅靠旅游管理部门协调,是难以胜任的。因此,需要政府主导,调动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促“创优”。

1.加大力度,进一步推进环境创新与综合治理相结合。我市在市政建设、园林绿化、亮、洁、绿、美工程上实施了大手笔,城市环境治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形象不断改善。但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仍是当前的一大课题,乱搭乱盖,马路经济,麻木占道经营,出租车宰客等影响城市形象的现象仍有发生,使我市旅游可进入性降低,需进一步进行根本治理,实施还路、还道、还绿措施。

2.加大“创优”宣传力度,营造“创优”浓厚的社会氛围。截至目前,各区“创优”广告宣传牌未完全到位,媒体宣传没有形成板块和阵势,市民对“创优”知之不多,必须集中新闻媒体优势,深入宣传“创优”目的、意义和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办法,加大宣传的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创优”、支持“创优”的良好局面。

3.加大“创优”工作的检查力度。全市旅游行业正进行第二次“创优”规范达标检查整改。但是对行业外部,市直各委办局区的检查力度不够,一些单位没有建立“创优”责任制,没有具体的工作部门和人员,因此,需要针对薄弱环节和参与“创优”工作的部门,进行深入检查,必要时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亲自挂帅,现场督办。

4.加大“创优”资料收集整理、建档归档工作力度。一些单位存在“创优”资料、建档归档工作没有开展的问题。“创优”工作涉及文字方面的得分近800分,因此,资料收集整理、建档归档工作十分关键,要投入大量力量,有专人专班,明确责任,全面收集整理各相关“创优”单位的资料,以形成全市完备齐全的“创优”资料库。

“创优”是树立城市形象、创城市品牌的大好契机,是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我市大旅游产业格局,实现拉动内需,拉动经济的有效方式。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通力配合和支持下,只要领导重视、措施到位,全市各方面共同努力,相信我市“创优”一定能一次验收成功。

【第10篇】广州市越秀区商贸旅游业的考察报告

广州市越秀区商贸旅游业的考察报告

柳军辉

广州商贸旅游业一直比较繁荣,与制造业、加工业并列为三大中心。作为广州城发祥地的越秀区,总面积仅9·16平方公里,但一直是商家必争的黄金地段,向有“东山少爷,西关小姐,越秀商贾”之称。有鉴于此,越秀区把“商旅富区”列为四大发展战略之首,做好“商旅互动”大文章。去年11月,组织上安排我到广州市越秀区大新街道办事处跟班学习。借此机会,我对全区商贸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有所感悟。

一、越秀区发展商贸旅游业的历程和现状

早在90年代初期,越秀区按“工商并举”发展战略,注重抓项目、抓投入,基本形成了“一路五区三带十街”的商贸旅游经济格局,即:一条既具现代时尚、又有岭南风情的商业步行街,五个以服装商贸、经济会展、休闲旅游、金融商业服务、政务中心为主的功能区,三条汇集文化史迹、宗教文化、城市传统中轴线景观的游览带,十条专营批发业务的专业街。1997年,适时将发展战略调整为“商旅富区”,从抓具体经济项目转变到抓营造环境,从搞“马路经济”到注重环境效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以商贸业、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08亿元,年均增长1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48亿元,年均增长15.47%。全区工业与商贸旅游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从1997年的25:75调整到2003年的7:93,基本形成了与现代化中心城区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二、越秀区发展商贸旅游业的主要做法

1、多层规划,准确定位。1999年,越秀区以建设商旅中心城区为目标,开展全区性的调研,形成了三个层面的规划方案:一是区级宏观规划。出台了《越秀区商贸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围绕“古城商都发祥地”的形象定位,贯穿“构筑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这条主线,确定了“经济与文化并举、商贸与旅游互动”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产业布局和行业规划,确定了商圈拓展和古城遗迹、历史文物的保护范围。按照居住区与商业区相对分离的原则,明确不在居住区内开发新的专业街、专业市场。二是商圈详细规划。对大的商贸区、主要旅游点进行调研定位,细化了大型商圈的业态与功能、商圈内部行业和层次的布局与规模,规划了道路、停车场、绿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如北京路步行街,以“一路阅尽千年沧桑”为主题,定位为“最能代表广州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现代文明融汇发展的趋势、充满时尚活力和集聚力、辐射力的国际商贸区”。改变以往拆旧建新的规划,保留有特色的东西,特别是千年文化景观,实行差异化发展。商贸综合区定位为“山水城市特色、岭南建筑特色、民俗文化特色和传统商业特色”,发挥交通便捷、产业配套的优势,着力引导大商号加盟,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充分融合。三是专业街专题规划。10条专业街所属街道,按照总体要求,以巩固特色、发展特色为主题,对经营状况、街区环境、管理构架、文化特色进行了详细规划,力求挖掘文化资源,重构历史风貌,完善配套服务,提高经营档次。规划的制定中,始终坚持政府主持、专家主言、公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政府把调研课题交给专业院所,经专家调研形成方案后,通过越秀区政务网、公众网,甚至广州日报等传媒征求意见,反复研讨形成。准确的定位,为大型民营企业进驻起到引航、导向作用。1999年至2002年间,引进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民营商贸企业210家。

2、多管齐下,打造品牌。越秀区积极挖掘潜在资源,打造两张商贸旅游品牌。一是历史文化品牌。通过发掘整合历史资源,形成了8个国家级、9个省级、26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着力保护、开发和利用,凸显“南越文化”特色,展示“古城商都”风貌,促进商旅经济与历史文化的结合。如北京路步行街以千年水闸、千年古道为历史文脉,改造大佛寺广场,越秀书院群及其他景观,构筑主题购物公园,提升历史文化和商业文化品位,日均人流量超过30万人次,节假日高达90万人次;商铺面积由1997年的2.68万m2发展到2002年的10.8万m2;商铺价值平均每年递增8%,1995年以前200多万元购买的商铺现已接近2000万元。二是城市景观品牌。越秀区打造品牌的三条措施值得借鉴:①健全机构抓协调。成立了分管区长牵头,经济、商贸、旅游、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辖内商会、大型商厦和旅行社等负责人组成的商旅发展协调委员会。定期协调解决问题,落实规划和相关措施。②多方宣传重推广。公开发行《越秀区导游全览图》、《越秀区美食购物攻略》、《越秀区导游词(中英文版)》、《越秀区投资服务指南》等平面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借项目建设、升级改造之机,举办专题研讨会。如2003年举办的北京路建设高峰论坛、越秀区商贸旅游与民俗文化研讨会、光明广场室内设计研讨会,吸引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知名人士2000多人参加,国内媒体广为报道,引进项目3个,资金2000多万元。借几大历史遗址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机,举办万众欢娱北京路活动,日均人流超100万,日均营业额10多亿元。③政府引导促发展。如大新街在1999年引进4个皮革经营大户,免费提供停车场所,免费代办一切手续。通过大户带动,3年后商户由1000户发展到4000户,形成一条皮革批发专业街,年交易额1.2亿元,上交税收800万元。

3、市场运作,筑巢引凤。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深度挖掘和打造优良的投资软环境。一是出台奖励政策鼓励中介招商。越秀区出台了《鼓励引进内、外资投资项目和新办企业试行办法》、《鼓励新办企业暂行措施》两个文件,明确以归区所有的地税额为奖励依据,以50万元为起点,奖励中介组织。近两年,引进项目20多个,奖励金额2000多万元。二是建立投资服务中心抓好协调服务。区设立了投资服务中心,街道建立了工贸公司,分别全程全权代理大中型、小型项目的风险分析、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行政审批等手续。区委政府要求各部门给予极大支持和配合,使投资者通过区投资服务中心或工贸公司这个窗口,切实感受到“一站式”服务的便捷和高效。三是强化服务理念树越秀口碑。越秀区提出:“能提供的东西要最好,不能提供的要服务好。”如全球最大的物流企业--伯灵顿公司总部引进越秀区后,为满足企业仓储用地的需要,积极与花都区洽谈共建一个几千亩的物流仓储园区,园区税收按比例分成,优势互补,联盟发展。四是重视协会和商会抓沟通联络。

三、加强商贸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借鉴越秀区的做法,学习珠三角的经验,我认为加强湘潭商贸旅游业的发展,要坚持四个方面:

1、坚持规划先行。组织专家学者和行业部门按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着力挖掘丰厚的历史底蕴,结合市场群体建设和当前人居情况,商贸布局现状,城市规划要求,编制好商贸旅游业发展规划。在规划编制中,注意把建设、改造与保护结合起来,使独有的古城文化遗迹和风貌通过科学规划与现代风格相融合,科学规划和调整城区功能布局。既规划好各大“商圈”各自的业态与功能,又重视“商圈”内部各行业、各层次的布局,规模适度,功能互补,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既重视“商圈”内部主业的发展,又重视发展配套服务;既重视“商圈”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又重视“商圈”内部的环境建设,改善“商圈”内部的文化与生态环境,走商贸业与旅游业、经济与文化互动之路,增强“商圈”的文化氛围。坚持以城区经营理念推动“商圈”的建设,注意运用利益导向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按照政府的规划参与建设,构筑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的现代化商贸旅游中心区的格局,实现共建双赢。

2、全力打造品牌。一个品牌,可以支撑一个城市、一片市场。打造品牌至关重要。一是商业化包装。在当前品牌时代,专业市场的发展需要专业化的营销、运作手段,对行业市场的结构进行优化,把同行业中零乱、信息不对称的经销商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集中交易的平台,为广大零售商提供一个进货渠道,也为终端客户提供良好的购买场所。比如说一个酒店用品博览城,其实就是一个酒店用品的批发市场。通过专业化的运作,达到使买卖双方共赢的批发市场,“新专业市场”之说也因此诞生。二是专业化管理。包装后,通过专业化管理,为入驻市场的商家做好配套服务、统一品牌宣传以及售后管理等工作。比如虎门国际布料交易中心,其股东就专门筹备了2000万元的经营管理和物业管理费,交由某市场策划营销公司运作。三是政策的引导。专业市场要提高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必须要有政府的引导。如虎门富民时装城、黄河时装城,厚街几个家具市场等,都是有了政府的规范、引导和扶持,其运作才比较成功。政府打造产业集群的努力为专业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这些专业市场作为会展的场馆,形成了“永不落幕的交易会”,带动专业市场的发展。另外,政府提供配套设施如物流体系和便利的工商、税务服务,为专业化市场更好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实施四大战略。一是点轴发展战略。即在各商圈内重选取一到两个具有一定规模,性质符合该商圈规划定位,特色鲜明,能够起龙头示范作用的大型商业项目或商业街,作为政府着力扶持的对象,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配合政府推出的该点/轴所处商圈的整体发展规划,引导和带动其他商业网点项目和商业街的开发建设,从而推动整个商圈的建设发展。二是规模经济政策。要积极实施规模经济政策,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扶优扶强,鼓励大型的品牌商业企业或集团公司,实施规模扩张的发展策略,兼并小型、零散的商铺,实现经营上档升级。三是税源经济策略。通过统筹规划,引导商圈内的商业网点进行改造升级,使其向展销、电子商务等高级贸易形态转变,实现市场升级换代。四是部门大合唱。要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着力改善商业区的道路交通、停车场、街区环境等。建立区内写字楼和在湘大公司、品牌企业的资料库,有针对性地提供必要的服务,尽力吸引国内或区域内的知名大型商业企业的总部或分部到本区安家落户。

4、发展中介机构。在政府加强和改善对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同时,着力培育专业性协会和商会,架设沟通政府和经营户的桥梁,承担营利性组织服务工作。同时,带动相关行业,加强自律。制订行业自律公约,抵制假冒伪劣,抵制违规交易,依法经营纳税,依约供货付款,遵守合同合约,守诺履行服务,组织商家共同努力打造商誉招牌。通过建立信用制度,用制度保证诚信者得益,失信者受损,提高商贸旅游业的信誉。

(作者单位:雨湖区广场街道办事处)

旅游业考察报告10篇

东北三省发展冬季旅游业的考察报告青海省旅游业迅猛发展,但冷冻季节旅游业的发展至今未有大的突破,成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东北三省旅游业尤其是冬季旅游业享誉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旅游业范文

  • 旅游业考察报告10篇
  • 旅游业考察报告10篇93人关注

    东北三省发展冬季旅游业的考察报告青海省旅游业迅猛发展,但冷冻季节旅游业的发展至今未有大的突破,成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东北三省旅游业尤其是冬季旅 ...[更多]

考察报告热门信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