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亚美am8官网-亚美am8官网开户 > 报告范文 > 社会报告 > 农村报告

农村青年报告15篇-亚美am8官网

发布时间:2022-10-10 12:44:02 查看人数:99

【导语】农村青年报告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15篇优秀的青年农村报告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青年报告,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农村青年报告

【第1篇】农村青年创业调研报告范文2022

实践证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是农村的全面小康,必然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青年农民,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一、xx街道农村青年创业现实情况

为了更加真实、全面了解街道青年创业的特点和发展态势,八月底,xx街道团工委联合街道妇联、工会共同组成了“农村青年创业致富”专题调研小组,集中走访了28个村,采取创业青年摸底、召开代表座谈会、实地考察项目等综合形式,初步梳理了当前xx街道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特点,基本廓清了我市农村青年创业的现实情况。

1、从创业主体年龄阶段来看:20-35周岁有201人,35-40周岁有147人,40周岁以上有77人。由此可见,80后、90后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愿望日益强烈,已经发展成了街道农村创业创富的“主力军”。

2、从创业主体性别比例来看:425名创业青年抽样中,男性314人,女性112人。男性创业青年明显多于女性。

3、从创业主体类别来看:农村创业青年中,大学生占7.2%(其中,大学生村官占1.2%),返乡青年占33.3%,本土“草根”占55.3%,下岗青年占2.1%,其他占2.1%。由此可见,返乡青年、大学生等创业青年逐渐成为农村创业的重要力量。

4、从创业行业分布来看:从事种植业的有77人,从事养殖业的有26人,同时从事种养殖业的有25人,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有14人,从事农产品服务业的有65人,从事其他行业(如建筑矿业、服装贸易、运输等)有218人。由此可见,青年创业门类更加广泛,但从事种养殖业的创业青年还不是很多。

二、我市农村青年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调研中发现,虽然我街道农村青年创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从以上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创业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

1、传统观念影响创业“选择率”。一方面,本土人才尤其是高学历、高素质青年大都喜欢在市、区中心等地就业,回乡创业并不是他们首选,尤其是回到农村创业更是少之又少,青年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另一方面,传统学而优则仕、获取稳定职业等观念影响青年创业抉择,即便是大学生村官在1―2年后参考公务员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再则,农业项目大多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风险高,项目成效难以“立竿见影”,导致很多创业青年“望而却步”或中途放弃。

2、社会环境影响创业“关注率”。一方面,目前主流媒体在营造创业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还不够,参与创业和政策的宣传推广、创业典型挖掘报道还不多。另一方面,部分人对回农村创业青年均表示不同程度的不理解,甚至有的认为是因为在外地无法生存,被迫回乡。而大多数创业成功人士,社会责任意识并不强烈,不愿参与创业帮扶行列中来,创业青年缺少传、帮、带。

3、政策服务影响创业“成活率”。一是贷款融资难。青年创业者大都是“白手起家”,创业投入“先天不足”,初始资金是创业的第一“拦路虎”。青年“贷款难”、银行“放贷难”的“两难”局面尤为突出,集中表现为创业信用体系不健全,既无抵押物、也无人担保;中小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过高。二是享受政策帮扶难。由于普遍受年龄、学历、身份、项目类别等限制,以及对政策了解度不高、各地相关政策落地差异,真正享受到政策扶持的创业青年并不多。三是获取技能培训、市场准确信息支持难。农村创业青年普遍接受专业、正规的培训指导十分有限,获取信息和亚美am8官网的技术支持的也不多,更缺乏横向和纵向的沟通交流。

【第2篇】全国农村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报告

青年中心是共青团主动应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大胆进行基层组织创新的有效实现形式。它是在当地团委领导和指导下,以35岁以下团员青年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为主要服务手段,以服务青年成长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社区青年组织,也是新形势下开展基层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其基本功能是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共青团十五大精神,切实推进全国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共青团中央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揽,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共青团十五大精神,适应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当代农村青年的新特点,以保持团的先进性为核心,以密切联系青年、有效服务青年、积极引导青年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手段,统筹整合社会城乡资源,大力推动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创新,更好地服务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村青年增收成才。

二、目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所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已经并正在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把广大青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拥有强大的生力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适时进行基层团建创新,使基层团组织做到联系青年经常、服务青年有力、引导青年有效,团结引导带领青年永远跟党走,这成为新阶段做好农村共青团和农村青年工作的关键所在。

第一,建设青年中心是创新共青团基层组织形式,扩大团组织覆盖面的迫切需要。建设一个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组织网络,是共青团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全团上下积极探索,努力工作,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不断进步,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从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问题仍然存在,乡村基层青年工作力量严重不足。长期困扰共青团的整瘫轮回怪圈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双新组织”和流动青年中还存在大量团建空白点。因此,大胆地进行基层组织创新,努力扩大基层团组织的覆盖面,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

第二,建设青年中心是加强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村青年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等越来越多样化,他们迫切需要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和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与之相适应。但是,农村基层团组织普遍存在服务力量薄弱、服务手段缺乏、服务时有时无等现象。农村青年高涨的需求与农村基层团组织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形成十分突出的矛盾。建设青年中心,就是要最广泛地整合城乡资源,为农村基层团的组织搭建一个强有力的服务平台,及时满足青年的现实需求,从而全面提高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建设青年中心是加快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现阶段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为全团指明了工作方向。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青年农民是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也是全国青年的主体。农村青年科技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影响农村,而且影响全局;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影响未来。青年中心建立后,可以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为青年农民提供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一方面推动农村青年带头示范、带动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另一方面,提高农村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水平,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带头发展二、三产业,积极向非农领域转移,实现劳动力优势向人才优势的转变,最大可能地满足现代化、城镇化发展要求。

三、试点范围

青年中心建设鼓励各级各地积极开展试点,原则上每个省(区、市)至少选择1至2个市(地)、县(市)进行试点,由团省(区、市)委直接联系指导。各市(地)、县(市)也可选择部分地方开展试点。

为推进试点工作,团中央确定辽宁省沈阳市、浙江省台州市、广东省东莞市和北京市密云县、山西省灵丘县、吉林省公主岭市、江苏省常熟市、河南省偃师市、湖北省应城市、四川省双流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市等地作为联系点,进行重点联系。联系点所在地区60%以上的乡镇应建设青年中心。

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对接,在西部12省(区、市)各选定2个市(地)、县(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选1个县(市),开展试点工作。6000名被选拔派遣到西部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都可专职或兼职参与青年中心建设,工作需要、个人条件特别优秀的可挂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兼青年中心主任,其他大学生志愿者可挂任青年中心主任或副主任。试点地区由有关省级团委确定,报团中央备案。

选择的试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应具有一定基础,小城镇建设发育有一定规模,团的工作基础和外部环境较好,所在地区具有试点工作积极性。

四、工作内容

青年中心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团建创新的重大举措,实现团的组织、工作、阵地有机结合,辐射带动基层团组织整体活跃。青年中心按照“先建设、后规范”的路子,逐步实现“七个一”的规范化建设目标。

一个组织。青年中心在当地团委的领导和指导下,通过会员制或青年社团的形式联系凝聚广大团员青年,以理事会制民主管理青年中心事务,依照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运行。

一个依托。青年中心可依托中学、文化站(中心)、广播电视站(中心)、图书馆、影剧院等已有的固定场所建立。有条件的也可单独建设。

一个网络。青年中心要配备至少一部电话、一台计算机、一台电视机,拥有卫星接收设备和互联网接入线路等一套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形成一个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工作阵地。

一个骨干。每个青年中心都要招募至少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骨干力量,专门从事青年中心工作。大学生志愿者由市(地)以上团委负责招募选派,定期轮换。

一套项目。青年中心应结合当地实际,选择易于为青年提供便利服务的一个以上产业发展服务项目和其他服务项目,用项目促进青年中心建设,用项目吸引青年参与,用项目服务青年增收成才。

一个章程。青年中心要制定统一的章程,实行规范化运作、项目化服务、品牌化经营、企业化管理。

一个形象。青年中心要统一进行形象设计,共同树立青年中心形象,共同传播青年中心文化,共同打造青年中心品牌。

试点工作要围绕着建设、运转、管理三个环节,努力探索青年中心建设的规律和机制。

1.建设。青年中心是新形势下扩大农村共青团工作覆盖面和组织覆盖面的新途径,是服务青年的新载体,是凝聚青年的新阵地。青年中心依照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在当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在当地团委领导和指导下,承办团务和政府委托的部分青年事务,以青年社团联盟的形式建设成为各类青年社团和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会所。每个青年中心至少配备一部电话、一台计算机、一台电视机,拥有卫星接收设备或互联网接入线路等一套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形成一个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工作阵地。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建设思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独立建设青年中心,也可依托乡镇中学、乡镇文化站(中心)、广播电视站(中心)、图书馆、影剧院等已有的固定场所建设。可以整合当地现有资源,采取合作方提供场所阵地,团组织主要从事软环境建设等方式进行合作开发。可以调动社会力量,采用股份制等市场化手段进行合作建设。也可以争取财政和有关部门支持进行自主建设,形成团属阵地。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选择的场所应交通便利,适宜人群聚集,适合成为服务窗口。试点地区要形成青年中心统一管理、相互联通的工作机制,统一青年中心标识,逐步开发共同活动项目,共同树立青年中心形象,传播青年中心文化,打造青年中心品牌。

2.运转。青年中心以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为主要任务。一是开展远程教育和技能培训。利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联合开办远程教育、学历教育等业务,满足农村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职业技能、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引导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带头兴办二、三产业,带头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国家职业准入制度,帮助青年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二是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利用互联网络等现代信息传媒,开展科技、市场、人才、项目等信息查询、信息发布、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服务;开展劳动中介服务,帮助青年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开展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承办远程医疗,举办婚姻家庭、健康卫生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三是开展青年联络与交流活动。可采取会员制的办法,以青年中心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凝聚广大农村青年;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以青年中心为平台,以各类农村青年专业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支点,促进城乡各类组织在市场、技术、文化、产业等资源与信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办理团务和承办部分青年事务。在当地团委领导下,参与管理本区域团的日常事务,落实团的工作项目,促进基层团支部工作活跃;受政府委托,协助政府管理部分青年事务,逐步参与管理青年社团、青年志愿者行动、维护青少年权益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等青年事务。

3.管理。青年中心在当地团委领导和指导下,通过会员制形式联系凝聚广大团员青年,以理事会制民主管理青年中心事务,依照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运行。每个青年中心至少有一名志愿者作为骨干工作力量,该志愿者可挂任当地团委副书记,专门从事青年中心工作。青年中心将制定统一的《章程》,进行规范化运作,项目化服务,品牌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以低偿养无偿,形成长期良性运行机制。全国青年中心建设规划和统一网络平台建设由团中央负责,青年工作志愿者的招募、派遣和管理以团中央、团省委两级为主实施,各省(区、市)和试点市(地)团委负责统筹城乡社会资源、为青年中心建设管理提供力所能及的政策物资支持,试点县(市)团委负责具体实施和指导日常管理。

五、实施步骤

青年中心的建设,按照试点先行、全面铺开、全国联网、规范运作四个阶段分步实施。从现在试点工作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符合条件的乡镇基本建立起青年中心(符合条件的中心村也可建立)。试点工作将分三个阶段实施。

1.部署安排阶段。各试点地区根据有关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团中央适时召开全国农村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对试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安排。

2.组织实施阶段。各试点地区按照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团中央和有关省(区、市)、地(市)团委加强调研指导,畅通信息交流,提供必要服务。

3.总结推广阶段。各地对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团中央。团中央将适时组织各地进行交流研讨,总结推广成熟的做法和经验。

六、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要把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作为关系到团的工作全局的大事来抓,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试点地区要成立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团省(区、市)委和试点地区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做到书记亲自抓,分管书记具体抓,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争取支持,优化环境。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为青年中心的建设管理工作争取有力的

政策支持。试点地区要把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具体支持措施。县以上团的领导机关要加大服务基层的工作力度,为试点地区青年中心的建设提供具体指导和实际支持。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广泛宣传,积极推动广大农村青年和社会各个方面都来参与支持试点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

3.整合资源,城乡互动。逐步把青年中心建成促进城乡团的工作良性互动的重要平台,以青年中心为联接点和中心枢纽,促进城乡青年在人力资源、产业、市场、信息、文化等方面良性互动。县和县以上团组织尤其要重视动员组织城市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支持青年中心的建设和农村共青团工作。

4.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坚持以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注意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广泛开展组织创新、工作创新、阵地创新和机制创新。团的领导机关要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指导推动面上的工作。团中央将对试点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基层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行之有效的试点经验予以总结推广。

【第3篇】关于县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_____县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情况的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摆脱贫困,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下,我县广大农村青年逐步转变'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纷纷走出山门,开始自发的或通过各种劳务方式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于是,一支敢闯敢干又充满活力的'劳务大军'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壮大,对加快我县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挥青年作为劳动力资源的优势,着力做好做实'劳务输出'这篇特色文章,景宁团县委通过召开回乡探亲、过春节的青年座谈会,赶赴外出青年集中的城市了解情况等形式,对全县农村青年流动的规模、现状以及青年外出务工对我县地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了调研。

一、流动现状

1、总体流动规模。全县总人口17.6万人,劳动力总数为9.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8.1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83.4%。截止2002年10月底止,全县17至35周岁的农村青年实现跨县、市和跨省、市流动就业的达23574人,占流动总人数的74%。在外出务工青年中,以初中文化程度的为最多,达19331人,占总数的82%;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为3064人,占总数的13%。

2、职业分布情况。据调查,我县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所从事的职业相对集中,以零售贸易、餐饮业、商业服务业以及一些低技能性的制造加工业为主,其从业人员约占流动总数的74.8%,且带有较强的地域性。如在北京从业的4000多人中,有近90%的均从事零售贸易;而在温州务工的,则大多从事皮革制品的生产和加工。

3、流动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多数农村青年的流动是经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通过政府或社会职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劳务输出的人数不到流动总数的10%。二是流动周期长。在我县青年劳务人员中,90%的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流动时间在5年以上的达2500多人,举家外出的亦大有人在。三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我县青年劳务人员遍及全国各地,近至邻县,远至中缅边境。但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在丽水、温州、杭州、北京等地。其中,在丽水市内(除本县外)流动的劳务人员约2000人,温州市为6500人,杭州市近5000人,北京市约4000余人。除此之外,宁波、上海、石家庄、广州、深圳等地也集中了一定量的青年劳务人员。

二、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1、扩大就业,稳定大局。我县地方工业经济脆弱,经济总量小,劳动力大量剩余,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确保富余劳动力充分实现就业,不仅事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据统计,通过劳务输出方式已使我县69.5%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既满足了社会生产各部门对劳动重新配置的需要,又扩大了就业领域,极大的缓解了我县就业压力,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发展。

2、全面提高了外出青年素质。从总体上说,我县农村青年因受思想观念、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整体素质明显偏低,尤其是具有'一技之长'者为数甚少,就业能力相对较弱。而通过劳务输出后,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广大青年转变了观念,增长了见识。同时,也从客观上促使他们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以增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3、加强了区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县外出务工青年相对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他们的流动为我县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沟通与交流架起了桥梁,大大缩短了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大量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信息反流,既让'山里'的人们看到了经济发达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择业观念和市场理念,也为促进我县地方产品的市场开发,扩大劳务输出渠道,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地加强了与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青年劳务输出成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型产业'。据统计,2001年我县实现劳务总收入7022万元。其中农村青年的劳务收入为5902万元,占总劳务收入的84.3%,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的11%,人均劳务收入2312元,仅此一项为农村人均增收58元。而一些外出劳务人员相对集中的乡镇,劳务收入比例则更高。如渤海镇,全镇劳务输出半年以上的达451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2.1%;实现劳务收入1612.5万元,占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7.4%,人均劳务收入达到3570元。地处海拔800多米的大顺乡徐洋村,总劳动力不过399人,而长年在温州等地务工的劳务人员却多达279人,占全村总劳动力总数的69.9%,年实现的劳务收入达62.59万元。

5、资金反流促进了我县地方经济全面发展。劳务输出给广大劳务人员和农村家庭增加了经济收益,不仅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效益农业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我县的地方经济建设。首先,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一批世居深山的农村青年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致富后,在县城购置商品房,踊跃参与土地、商业用房的拍卖竞标,促进了人口集聚,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其次,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年来,我县提出并实施'创畲乡生态优势,建风情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目标,小水电业、旅游业迅速崛起,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一些具有较强经营意识和经济实力的劳务人员带资返乡创业。

三、劳务输出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流动的无序化。我县农村青年流动主要是通过自发性和裙带性等方式来实现,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青年'盲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其次,增加了流动成本,一些急于实现流动就业的青年,不从自身条件或家庭条件出发,也不办理相关证件(如务工证、计生证),仅凭个人意愿或偏信虚假劳动信息而盲目外出求职,其结果是皆因各种原因或'无业'而返,或上当受骗,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不应有的损失。此外,无序化的流动也给输入地的社会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设、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2、外出务工青年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尽管劳务输出使我县广大劳务人员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素质,也造就了一批'百万富翁和企业家'。但是,因受文化程度的制约,我县务工青年的整体素质依然较低,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抗衡的能力不强。特别是'技术型'人才的匮乏,导致大批既缺文化又缺技能的劳动力只能以'打工者'的身份在外谋业,且从事的也大多是一些简单劳动或低技能性的职业,其比例约占流动总人数的70%。既降低了劳务人员的经济收益,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他们的自身发展。

3、返乡创业者少,资金回流量不大。我县青年的流动周期普遍较长,大多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青年又都在输入地站稳了脚跟,有了自己的产业和发展空间,继续实现'导地创业'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他们的成功也影响和吸引了大批劳务人员长期在外拼搏,以求得进一步的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4、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据调查,我县以'打工'为业的劳务人员,大部分从业于经济发达地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其中个体私营企业约占总数的65%。由于法制不健全和执法不力,目前,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个私企业的劳动用工很不规范,私招乱雇现象尤为严重,且招用工后大都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以致发生劳资纠纷或工伤事故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蒙受不应有的损失。

四、对策与措施

1、健全组织,做好服务。无论是现在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转移就业仍将是我县解决就业问题、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保护广大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首先,要与司法等部门联合加强劳动法、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提高广大劳务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其次,要积极寻求驻外党支部,驻外办事机构的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建立团组织或青年组织,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城市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组织或机构,为本区域内的我县务工青年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具体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处理等等。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青年素质。 要充分利用现有培训基地,联合劳动、司法等部门,加强对外出务工青年的技能培训。要增强培训的计划性、目标性和适用性,围绕劳动力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要增加与发达地区团组织的联系,及时掌握用工信息,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实行定向培训。要对外出青年进行法律知识,特别是劳动法和合同法等有关知识的培训,增强法律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此外,还要尽快培养或引进一批具有专业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的职教人才,解决当前培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3、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外出青年返乡创业。要通过典型引路扩大劳务输出的同时,运用多种形式、方法和途径,在劳务人员中大力宣传返乡创业的典型事例和我县地方经济的发展动态,引导、鼓励广大劳务人员返乡创业,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加快我县地方经济建设。建议有关部门要致力改善投资环境,努力为返乡创业者做好一系列的配套服务工作;要根据我县具体实际,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给予返乡兴办企业的创业者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如建设用地、资信贷款、劳动用工、职业技能培训等等。

【第4篇】2022年全国农村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报告范文

青年中心是共青团主动应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大胆进行基层组织创新的有效实现形式。它是在当地团委领导和指导下,以35岁以下团员青年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为主要服务手段,以服务青年成长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社区青年组织,也是新形势下开展基层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其基本功能是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为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共青团xx大精神,切实推进全国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共青团中央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揽,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共青团xx大精神,适应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当代农村青年的新特点,以保持团的先进性为核心,以密切联系青年、有效服务青年、积极引导青年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手段,统筹整合社会城乡资源,大力推动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创新,更好地服务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村青年增收成才。

二、目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所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已经并正在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把广大青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拥有强大的生力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适时进行基层团建创新,使基层团组织做到联系青年经常、服务青年有力、引导青年有效,团结引导带领青年永远跟党走,这成为新阶段做好农村共青团和农村青年工作的关键所在。

第一,建设青年中心是创新共青团基层组织形式,扩大团组织覆盖面的迫切需要。建设一个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组织网络,是共青团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全团上下积极探索,努力工作,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不断进步,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从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问题仍然存在,乡村基层青年工作力量严重不足。长期困扰共青团的整瘫轮回怪圈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双新组织”和流动青年中还存在大量团建空白点。因此,大胆地进行基层组织创新,努力扩大基层团组织的覆盖面,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

第二,建设青年中心是加强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村青年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等越来越多样化,他们迫切需要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和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与之相适应。但是,农村基层团组织普遍存在服务力量薄弱、服务手段缺乏、服务时有时无等现象。农村青年高涨的需求与农村基层团组织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形成十分突出的矛盾。建设青年中心,就是要最广泛地整合城乡资源,为农村基层团的组织搭建一个强有力的服务平台,及时满足青年的现实需求,从而全面提高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建设青年中心是加快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现阶段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为全团指明了工作方向。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青年农民是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也是全国青年的主体。农村青年科技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影响农村,而且影响全局;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影响未来。青年中心建立后,可以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为青年农民提供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一方面推动农村青年带头示范、带动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另一方面,提高农村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水平,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带头发展二、三产业,积极向非农领域转移,实现劳动力优势向人才优势的转变,最大可能地满足现代化、城镇化发展要求。

三、试点范围

青年中心建设鼓励各级各地积极开展试点,原则上每个省(区、市)至少选择1至2个市(地)、县(市)进行试点,由团省(区、市)委直接联系指导。各市(地)、县(市)也可选择部分地方开展试点。

为推进试点工作,团中央确定辽宁省沈阳市、浙江省台州市、广东省东莞市和北京市密云县、山西省灵丘县、吉林省公主岭市、江苏省常熟市、河南省偃师市、湖北省应城市、四川省双流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市等地作为联系点,进行重点联系。联系点所在地区60%以上的乡镇应建设青年中心。

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对接,在西部12省(区、市)各选定2个市(地)、县(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选1个县(市),开展试点工作。6000名被选拔派遣到西部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都可专职或兼职参与青年中心建设,工作需要、个人条件特别优秀的可挂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兼青年中心主任,其他大学生志愿者可挂任青年中心主任或副主任。试点地区由有关省级团委确定,报团中央备案。

选择的试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应具有一定基础,小城镇建设发育有一定规模,团的工作基础和外部环境较好,所在地区具有试点工作积极性。

四、工作内容

青年中心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团建创新的重大举措,实现团的组织、工作、阵地有机结合,辐射带动基层团组织整体活跃。青年中心按照“先建设、后规范”的路子,逐步实现“七个一”的规范化建设目标。

一个组织。青年中心在当地团委的领导和指导下,通过会员制或青年社团的形式联系凝聚广大团员青年,以理事会制民主管理青年中心事务,依照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运行。

一个依托。青年中心可依托中学、文化站(中心)、广播电视站(中心)、图书馆、影剧院等已有的固定场所建立。有条件的也可单独建设。

一个网络。青年中心要配备至少一部电话、一台计算机、一台电视机,拥有卫星接收设备和互联网接入线路等一套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形成一个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工作阵地。

一个骨干。每个青年中心都要招募至少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骨干力量,专门从事青年中心工作。大学生志愿者由市(地)以上团委负责招募选派,定期轮换。

一套项目。青年中心应结合当地实际,选择易于为青年提供便利服务的一个以上产业发展服务项目和其他服务项目,用项目促进青年中心建设,用项目吸引青年参与,用项目服务青年增收成才。

一个章程。青年中心要制定统一的章程,实行规范化运作、项目化服务、品牌化经营、企业化管理。

一个形象。青年中心要统一进行形象设计,共同树立青年中心形象,共同传播青年中心文化,共同打造青年中心品牌。

试点工作要围绕着建设、运转、管理三个环节,努力探索青年中心建设的规律和机制。

1.建设。青年中心是新形势下扩大农村共青团工作覆盖面和组织覆盖面的新途径,是服务青年的新载体,是凝聚青年的新阵地。青年中心依照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在当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在当地团委领导和指导下,承办团务和政府委托的部分青年事务,以青年社团联盟的形式建设成为各类青年社团和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会所。每个青年中心至少配备一部电话、一台计算机、一台电视机,拥有卫星接收设备或互联网接入线路等一套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形成一个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工作阵地。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建设思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独立建设青年中心,也可依托乡镇中学、乡镇文化站(中心)、广播电视站(中心)、图书馆、影剧院等已有的固定场所建设。可以整合当地现有资源,采取合作方提供场所阵地,团组织主要从事软环境建设等方式进行合作开发。可以调动社会力量,采用股份制等市场化手段进行合作建设。也可以争取财政和有关部门支持进行自主建设,形成团属阵地。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选择的场所应交通便利,适宜人群聚集,适合成为服务窗口。试点地区要形成青年中心统一管理、相互联通的工作机制,统一青年中心标识,逐步开发共同活动项目,共同树立青年中心形象,传播青年中心文化,打造青年中心品牌。

2.运转。青年中心以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为主要任务。一是开展远程教育和技能培训。利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联合开办远程教育、学历教育等业务,满足农村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职业技能、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引导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带头兴办二、三产业,带头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国家职业准入制度,帮助青年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二是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利用互联网络等现代信息传媒,开展科技、市场、人才、项目等信息查询、信息发布、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服务;开展劳动中介服务,帮助青年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开展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承办远程医疗,举办婚姻家庭、健康卫生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三是开展青年联络与交流活动。可采取会员制的办法,以青年中心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凝聚广大农村青年;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以青年中心为平台,以各类农村青年专业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支点,促进城乡各类组织在市场、技术、文化、产业等资源与信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办理团务和承办部分青年事务。在当地团委领导下,参与管理本区域团的日常事务,落实团的工作项目,促进基层团支部工作活跃;受政府委托,协助政府管理部分青年事务,逐步参与管理青年社团、青年志愿者行动、维护青少年权益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等青年事务。

3.管理。青年中心在当地团委领导和指导下,通过会员制形式联系凝聚广大团员青年,以理事会制民主管理青年中心事务,依照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运行。每个青年中心至少有一名志愿者作为骨干工作力量,该志愿者可挂任当地团委副书记,专门从事青年中心工作。青年中心将制定统一的《章程》,进行规范化运作,项目化服务,品牌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以低偿养无偿,形成长期良性运行机制。全国青年中心建设规划和统一网络平台建设由团中央负责,青年工作志愿者的招募、派遣和管理以团中央、团省委两级为主实施,各省(区、市)和试点市(地)团委负责统筹城乡社会资源、为青年中心建设管理提供力所能及的政策物资支持,试点县(市)团委负责具体实施和指导日常管理。

五、实施步骤

青年中心的建设,按照试点先行、全面铺开、全国联网、规范运作四个阶段分步实施。从现在试点工作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符合条件的乡镇基本建立起青年中心(符合条件的中心村也可建立)。试点工作将分三个阶段实施。

1.部署安排阶段。各试点地区根据有关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团中央适时召开全国农村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对试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安排。

2.组织实施阶段。各试点地区按照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团中央和有关省(区、市)、地(市)团委加强调研指导,畅通信息交流,提供必要服务。

3.总结推广阶段。各地对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团中央。团中央将适时组织各地进行交流研讨,总结推广成熟的做法和经验。

六、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要把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作为关系到团的工作全局的大事来抓,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试点地区要成立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团省(区、市)委和试点地区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做到书记亲自抓,分管书记具体抓,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运转。青年中心以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为主要任务。一是开展远程教育和技能培训。利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联合开办远程教育、学历教育等业务,满足农村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职业技能、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引导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带头兴办二、三产业,带头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国家职业准入制度,帮助青年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二是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利用互联网络等现代信息传媒,开展科技、市场、人才、项目等信息查询、信息发布、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服务;开展劳动中介服务,帮助青年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开展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承办远程医疗,举办婚姻家庭、健康卫生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三是开展青年联络与交流活动。可采取会员制的办法,以青年中心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凝聚广大农村青年;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以青年中心为平台,以各类农村青年专业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支点,促进城乡各类组织在市场、技术、文化、产业等资源与信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办理团务和承办部分青年事务。在当地团委领导下,参与管理本区域团的日常事务,落实团的工作项目,促进基层团支部工作活跃;受政府委托,协助政府管理部分青年事务,逐步参与管理青年社团、青年志愿者行动、维护青少年权益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等青年事务。

3.管理。青年中心在当地团委领导和指导下,通过会员制形式联系凝聚广大团员青年,以理事会制民主管理青年中心事务,依照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运行。每个青年中心至少有一名志愿者作为骨干工作力量,该志愿者可挂任当地团委副书记,专门从事青年中心工作。青年中心将制定统一的《章程》,进行规范化运作,项目化服务,品牌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以低偿养无偿,形成长期良性运行机制。全国青年中心建设规划和统一网络平台建设由团中央负责,青年工作志愿者的招募、派遣和管理以团中央、团省委两级为主实施,各省(区、市)和试点市(地)团委负责统筹城乡社会资源、为青年中心建设管理提供力所能及的政策物资支持,试点县(市)团委负责具体实施和指导日常管理。

五、实施步骤

青年中心的建设,按照试点先行、全面铺开、全国联网、规范运作四个阶段分步实施。从现在试点工作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符合条件的乡镇基本建立起青年中心(符合条件的中心村也可建立)。试点工作将分三个阶段实施。

1.部署安排阶段。各试点地区根据有关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团中央适时召开全国农村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对试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安排。

2.组织实施阶段。各试点地区按照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团中央和有关省(区、市)、地(市)团委加强调研指导,畅通信息交流,提供必要服务。

3.总结推广阶段。各地对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团中央。团中央将适时组织各地进行交流研讨,总结推广成熟的做法和经验。

六、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要把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作为关系到团的工作全局的大事来抓,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试点地区要成立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团省(区、市)委和试点地区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做到书记亲自抓,分管书记具体抓,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第5篇】设立发展农村青年创业基地调查报告

为整合青年创业资源,健全青年创业体系,解决青年创业融资难。共青团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建立农村青年创业基地,通过提供就业导航、信息服务、技能培训、资金支持等,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发展。那么,这种集信息平台、项目平台、培训平台、资金平台为一体的成长平台,是否能有效解决青年创业难题,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一、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重要性

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广大青年是创业就业的主体力量,推动青年创业就业是青年最具体、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共青团组织团结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有效的载体和途径。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立,不仅为青年创业提供融资、培训、项目等,更重要的还是为青年创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

目前,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在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了全面发展,它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搭建创建平台,引导自主就业。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设,最为核心的理念一是教育青年人自食其力,针对不同群体定制不同的培训内容,引导青年树立自主择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二是有利于创业人才和项目库的建设,为创业工作搭建一个丰富的资源平台,基地能把具有创意的项目和掌握一定创业技能的人纳入到这两个资源库中,争取造就一批符合地方产业模式的新项目。

2、争取财政支持,解决融资难题。创业能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现阶段国务院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立,能为创业青年提供有效支持,这其中包括政府拨款、税收减免、siyb创业培训。特别是青年融资难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关注,建立基地有利于金融机构全面系统的了解辖内青年创业情况和资信等级,针对性地做好创业贷款的发放工作。

3、实现优势互补,获得资源共享。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以乡镇为单位筹建,实现辖内不同行业集中管理,使青年创业者共同拥有一个创业致富平台。该种模式的运用,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一方面有利于创业青年分享经验、汲取教训,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创业青年及时获得市场信息,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从而实现辖内青年自主创业、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引领地方百姓共同致富。

二、制约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作为解决农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成果,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诸多优势和机遇,也必须遭遇各种条件的制约。

1、管理成本较高,经营存在风险。尽管有不少部门表示,他们会响应团组织号召,积极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筹建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但是企业在重视社会效应同时,也时刻关注着成本支出。由于农村地域广阔,有创业需求的青年较为分散,要将他们实现集中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经营场所,这期间涉及水费、电费、场地租赁、办公经费等各项费用支出,这些费用由谁来承担,以及今后维系基地正常运转的资金由谁提供,这都是事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融资渠道单一,授信额度偏低。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发放贷款往往要求提供住房等抵押物,农村青年虽有创业热情,但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财富积累,加上部分青年家庭实力有限,又难以提供有效担保。虽然在信贷支农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推出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这一专项金融产品,但是授信额度相对偏低,5万元信贷资金虽能解决简单种养业需求,倘若遇到科技创新型项目,则也只能杯水车薪。

3、存在惧贷心理,影响基地建设。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信贷资金投放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但是一些基层信贷人员指出,在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贷款项目的风险程度是最高的,一缺有效抵押物,二缺实践能力,一旦产生风险,吃亏的肯定是银行。另外,大多数信贷人员又实行的是模拟利润考核,对小额农业贷款实行包收、包放、包管理,绩效薪酬直接与资产质量挂钩,这也使得他们存在惧贷心理,从而影响基地建设。

4、政策支持不足,制约规模扩张。农村就业问题是国务院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如何发挥基地作用,凝聚团员青年力量,引领新时代农民致富、奔小康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这不仅仅是团组织和金融部门的工作任务,它的成长更离不开政府及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目前,基地部分产业项目虽获不少优惠政策,但是多数以部门为单位针对-

项目设定,缺少对整个创业基地的专项扶持政策。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优秀青年创业项目难以落户,基地抗风险能力不足。

5、人才难以引进,缺少科技支撑。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不仅需要在摸索中发展完善,更需要有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参与。但是多数基地地处农村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且创业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如何能够引入优秀产业项目,留住那些具有专业技能和执业经验的人才,也是关系基地建设成败的一项因素。

【第6篇】2022年农村青年创业调查报告

在党的xx大提出关于“自主创业就业的精神”给广大青年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目前引导扶持青年创业,以创业促就业,是创建“创业型城市”的根本要求。为充分了解我县青年创业态势、发展方向、所需支持等情况,深入推动青年创业行动。团县委在本县的广大青年中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

一、 我县青年创业的态势和特点

青年是创业的主流群体。调查中,发现我县青年创业群体呈现出良好态势,但也伴随一些客观问题,表现出鲜明的特点:

1、创业意识较强,但创业素质不高。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将创业定义为“自己或与人合作创办经济实体”,广义创业中的“立足本职工作创造好的业绩”暂不考虑。从待业青年类型来看,农村待业青年相比较农民工、城镇待业青年创业愿望越强,在座谈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青年群体想干事创业的强烈愿望。创业热情可以推动创业,但个人技能才是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在本次调查中,将近半数的被调查青年认为计算机培训的需求较大。被调查青年创业者感到最缺乏的是创业经验,最希望得到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岗位项目培训、创业贷款援助、转变就业理念等。

2、创业方向明确,但创业资源不足。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青年选择创业领域的四个方向:一是择己所长,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创业;二是择世所需,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需求进行创业;三是择己所利,从自己的获得预期出发进行创业;四是择己所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创业。在创业地域方面,大部分青年选择在城市开展创业活动。虽然我县青年的创业方向比较明确,但创业资源明显不足,创业行动受到制约。首先是创业资金不足,部分有创业意愿的青年需要银行贷款。在调查座谈中了解到,大部分青年创业者获得启动资金来源于家庭的储蓄和亲朋处的借款。大多数被调查青年认为,如果创业之初银行能够进行贷款创业的起点会更高、成效会更好;其次是创业项目选择难。在调查访谈中,超过三分之二的青年反映有心创业、无力选择,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无法正确的选择创业项目,易使有志创业青年遭受挫折;其次是创业政策信息不畅。有些被调查青年反映,近年来国家为鼓励、支持、引导创业就业陆续出台很多政策,但具体执行部门政策落实的公开程度不够,青年表示对现有的创业政策不清楚,被调查青年认为扶持创业配套政策少。

3、创业活动活跃,但创业规模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县青年创业活动一直比较活跃,涌现出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一批青年创业典型。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内经济发展较快和就业压力增大的大环境下,青年已成为我县创业活动的主体,我县青年创业活动虽然很活跃,但创业规模整体偏小。

二、制约我县青年创业的相关因素

创业是一条充满艰辛、充满挑战之路。青年创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创业中反映出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此次调查,反映出制约我县青年创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创业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创业文化是影响青年创业的重要因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稳定、体面、有保障的工作是大多数青年择业的普遍价值取向,创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就业模式还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对大学生创业,人们还未接受大学生由“社会精英”向“普通劳动者”的转变,对大学生创业持怀疑和冷漠的态度。在社会对创业缺乏理解与支持的大环境下,多数青年拘泥于一份收入不错的稳定工作,存在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心理,访谈中大部分高学历的青年首选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就是例证。调查显示,多数农村待业青年认为“创业文化与创业密切相关”;毕业学生青年认为没有形成自主创业的氛围。

2、创业培训体系不够完备。创业能力是影响青年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长期占主导地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校培养的是就业型人才,而不是创业型人才,缺乏适应社会的广博知识和实践能力是青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目前,我县共青团、工会等创业培训和指导机构也不发达,远远不能满足创业青年的需求。由于缺少创业知识,大部分待业青年甘愿去民营企业打工也不愿意从事自主创业。

3、创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创业服务是影响青年创业的主要因素。青年创业需要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青年创业提供各种有利条件。被调查创业青年普遍反映,近几年来我县创业环境不断在改善,但服务体系还有差距。首先是创业信息不对称。接近半数的创业青年反映及时获得创业信息的渠道不畅通,不能及时了解有关创业项目及相关政策等;其次是创业服务不规范。部分被调查青年反映在创业时没能及时得到有关部门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在创业之初遇到很多具体困难;其三是中介服务组织缺位,且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4、创业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创业资金是影响青年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没有创业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绝大数创业者认为在创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目前我县青年创业者获得创业资金的渠道主要包括自有资金、亲朋借款、银行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调查表明,自我积累仍是大多数创业者资金的主要来源,其中,个人和家庭储蓄积累、向亲友借款占大多数,银行贷款、小额担保贷款、政府及社团提供创业资金这三种从外部获得资金的方式还没有成为青年获得创业资金的主要渠道,而社会的风险基金市场尚未建立。大多数青年创业者认为目前的贷款政策只愿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与政府鼓励、支持创业的政策不完全一致。

三、促进我县青年创业的对策建议

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为大力促进青年创业,发挥青年创业者在我县追赶跨越发展中的先锋作用,引领全民创业新高潮,建议应强化以下举措:

1、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培育青年创业精神。创业文化决定青年创业价值观。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文化氛围,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增强青年创业意识,引导青年投身创业实践,以艰苦创业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一是要在创业意识教育上下工夫。从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始,采取优秀创业青年报告会、青年创业论坛等多种形式,切实教育引导青年认识到当前我县大力支持创业的良好机遇,破除等待安置的旧观念,树立走出去闯天下的新思想。特别要教育青年树立创业无大小的观念,从小生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量的积累求得质的突破;二是要在选树青年创业典型上下功夫。大部分的被调查青年表示创业精神来自于周围人的影响。我们要广泛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奖”等评选活动,选树一大批青年身边的创业典型,大力宣传他们自立自强、成功创业的事迹,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创业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上自主创业、能力创业之路。

2、完备创业培训体系,增强青年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实现创业成功的保证。一是整合我县有限的成人教育学校资源,建立一批创业培训基地,组成创业培训网络,针对创业者的自身特点和创业阶段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培训;二是建立一支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提升培训质量与水平,对参加培训的青年创业者提供开办企业指导和后续跟踪扶持,切实提高青年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三是丰富培训方式和手段,借助互动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网络远程教育等手段扩大创业培训范围。

3、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创造良好创业环境。青年创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资源引导、社会力量支持都是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应由管理向服务转移,打破部门分割、体制不顺的束缚,特别是加快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和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培育,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人性化的服务,铺设青年创业的绿色通道。在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建设包括创业指导、产权交易、资金融通、亚美am8官网的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共享、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创业信息服务方面,加强青年创业网建设,建立公共经济信息和公共创业服务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企业和社会公布重要行业规划、重大项目规划、政府采购和建设招标、各项优惠政策等信息;在创业项目开发方面,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开发既符合区域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合青年自主创业的经营服务项目;在优化创业环境方面,要加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建设,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审批程序,保护创业成果,保障创业者的合法权益。

4、加快创业信息网络建设。运用网络资源,建立青年创业信息管理系统,围绕青年创业项目、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市场分析、人员聘用等,开发相关栏目,建立创业项目查询系统和企业开业指导、经营管理等有关创业知识的查询系统,并有效链接中国青年创业网,最大限度地提供创业信息。建立青年创业人才库,建立创业进展情况和开业成功人员档案管理服务系统。所以,希望政府能够牵头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并能够及时对信息进行更新,确保信息的实效性。

5、畅通创业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保障能力。创业资金是创业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石。我县各相关部门要实施创业战略积极开辟融资渠道,为青年创业筹资搭建平台。一是发挥政府融资的主导作用,建立青年创业基金,提供青年创业贴息贷款,经常组织银行与创业青年见面会,集中解决青年创业贷款问题;二是发挥财政部门融资的主体作用,加大对青年创业信贷的支持力度,将青年创业信贷纳入年度信贷计划,逐年提高青年创业贷款比例;三是发挥信用担保部门的辅助作用,对有发展前景的青年创业项目给予信用担保,保障创业青年及时办理银行担保贷款;四是发挥创业企业融资的互助作用,选择信用资质好的青年创办企业成立青年创业互助会,组织成员企业之间相互融资和担保。

【第7篇】发展农村青年入党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通知要求,大邢庄乡党委对乡21个农村党支部5年来的党员发展特别是农村青年培养及入党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xx年至2022年每年党员、新发展党员、培养党员积极性分子年龄结构及2022年党支部书记年龄结构情况。

(一)xx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xx年农村党员428名,35岁及以下48名,36至59岁244名,60岁及以上136名;新发展党员7名,25岁及以下3 名,占43%,36岁至59岁4名,占57%;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36至55岁4名,占13。3%。

【第8篇】农村青年创业调查报告

农村青年创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事情,下面小编整理了农村青年创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农村青年创业调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团十八大精神,准确了解和把握我乡青年创业发展情况,我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就我乡农村创业青年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现将实地调研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农村青年基本情况

乡地处阆中西北部,与镇接壤,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全乡共辖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8670人,2631户。该乡有青壮年3250人左右,在本地创业的青年有39人,根据调查汇总分析可知,从年龄上看,30到45岁这一年龄段相对集中,受自然、交通等条件影响,学历不高仍是一大现状,大部分为高中、初中学历,大专以上学历极少,知识不够丰富成为制约青年创业的“瓶颈”。

在对39位青年本地创业者调查中发现,创业项目相对集中,侧重于养殖业和种植业,如养猪、养鱼、养蜂和发展有机蔬菜。这些项目的特点是:一是投资少,效果明显。二是技术少,操作容易。因项目基本上属于“农活儿”,对土生生长的本地青年来讲,就没有过多的技术要求,一点就通、一学就会;三是人为少,季节决定。从事养殖业,受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影响较大,通常均为年初放养,年底贩卖,规律性强。这此项目大多数所需资金不多,两三年之内都基本上能收回成本,但由于项目过于单一、重复,产业特色不够明显,对争取政府和民间资金政策支持缺少一定的吸引力。

从全乡范围看,农村青年创业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绝大多数创业者还属于个人单干和夫妻双干,聘请2名以上人员共同创业的除有机蔬菜方面其他的很少。这就为实现以点代面,产生规模效应,继而推动全村乃至全乡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度。

二、青年农民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几点主要问题

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得出我乡农村青年创业难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业资金不足。“创业开头难,资金是保障”,创业初期,青年创业者虽然手头有一定的资金,但投入到产业后,手中的“活钱”就不多,同时收回成本还需一段时间,这期间如果要扩大产业规模、改进技术,资金自然捉襟见肘,一位养鱼专业户在调查中反映,他将全部个人积蓄用来购买鱼苗,鱼苗长大可以出售,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期间如果想买更多的鱼苗,扩大规模,手中就没有余钱,只好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但贷款需要担保人,自己的亲戚不是在外面打工,没有固定职业,就是自家还承担着部分生产经营,自己朋友又担心风险,不敢担保,只好原地踏步。资金问题已成为农村青年创业最大的拦路虎。

2、缺乏一定技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农村青年眼界进一步开阔,创业热情得到提高,他们愿意因地制宜,改变传统产业,引进新技术,发展新产业。但因地处山区,信息相对闭塞,交通不便,对相关技术的掌握存在一定难度,无论请师上门还是外出学艺,资金和时间就成为他们的头痛问题。

3、创业引导不够。因本地创业尚属于新生事物,无论是当地党委政府还是相关部门对引导青年创业的办法还不是很多,青年农民由于缺少经验,导致创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往往是道听途说,头脑一发热,就开始行动,因对创业的前瞻性思考不足,缺少信息渠道和相关的成熟技术,结果造成中途夭折或举步艰难的现象比较常见。

三、几点建议

1、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对青年创业的资金支持。主要是降低信贷门槛,减少审批程序,进一步扩大农村青年创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对创业贷款利率在同等次的基础上,实行优惠。同时积极发挥党员联保制度,对符合年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创业愿望的农村青年,乡村两级的党员干部在其申请创业小额贷款时,充当好担保人角色。通过这些措施,力争解决农村青年创业的资金瓶颈问题,提高农村青年初次创业的成功率。

2、多部门联合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共青团、劳动保障、农业等部门应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实现阵地前移,深入农村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对部分返乡农村贫困青年实行免费培训,今年10月份,市农牧业局针对我乡当前农业发展状况,在我乡举办了一次农业技术讲解会,全乡共有100余户农户参加讲解会,其中参加讲解会的人大多是我乡的农村青年和中年村民,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乡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3、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当地政府需加大对农村青年成功创业事例的相关宣传,积极发挥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作用,力争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由政府出面,组织本地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实地接受蔬菜产业基地建设、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培训,并且以加盟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进行创业。同时通过政府搭台,鼓励青年创业者走集团化道路,实现“农户 公司 市场”模式,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力争进行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影响力。

【第9篇】全国农村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报告范文

青年中心是共青团主动应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大胆进行基层组织创新的有效实现形式。它是在当地团委领导和指导下,以35岁以下团员青年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为主要服务手段,以服务青年成长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社区青年组织,也是新形势下开展基层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其基本功能是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为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共青团xx大精神,切实推进全国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共青团中央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揽,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共青团xx大精神,适应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当代农村青年的新特点,以保持团的先进性为核心,以密切联系青年、有效服务青年、积极引导青年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手段,统筹整合社会城乡资源,大力推动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创新,更好地服务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村青年增收成才。

二、目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所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已经并正在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把广大青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拥有强大的生力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适时进行基层团建创新,使基层团组织做到联系青年经常、服务青年有力、引导青年有效,团结引导带领青年永远跟党走,这成为新阶段做好农村共青团和农村青年工作的关键所在。

第一,建设青年中心是创新共青团基层组织形式,扩大团组织覆盖面的迫切需要。建设一个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组织网络,是共青团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全团上下积极探索,努力工作,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不断进步,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从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问题仍然存在,乡村基层青年工作力量严重不足。长期困扰共青团的整瘫轮回怪圈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双新组织”和流动青年中还存在大量团建空白点。因此,大胆地进行基层组织创新,努力扩大基层团组织的覆盖面,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

第二,建设青年中心是加强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村青年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等越来越多样化,他们迫切需要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和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与之相适应。但是,农村基层团组织普遍存在服务力量薄弱、服务手段缺乏、服务时有时无等现象。农村青年高涨的需求与农村基层团组织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形成十分突出的矛盾。建设青年中心,就是要最广泛地整合城乡资源,为农村基层团的组织搭建一个强有力的服务平台,及时满足青年的现实需求,从而全面提高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建设青年中心是加快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现阶段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为全团指明了工作方向。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青年农民是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也是全国青年的主体。农村青年科技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影响农村,而且影响全局;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影响未来。青年中心建立后,可以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为青年农民提供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一方面推动农村青年带头示范、带动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另一方面,提高农村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水平,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带头发展二、三产业,积极向非农领域转移,实现劳动力优势向人才优势的转变,最大可能地满足现代化、城镇化发展要求。

三、试点范围

青年中心建设鼓励各级各地积极开展试点,原则上每个省(区、市)至少选择1至2个市(地)、县(市)进行试点,由团省(区、市)委直接联系指导。各市(地)、县(市)也可选择部分地方开展试点。

为推进试点工作,团中央确定辽宁省沈阳市、浙江省台州市、广东省东莞市和北京市密云县、山西省灵丘县、吉林省公主岭市、江苏省常熟市、河南省偃师市、湖北省应城市、四川省双流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市等地作为联系点,进行重点联系。联系点所在地区60%以上的乡镇应建设青年中心。

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对接,在西部12省(区、市)各选定2个市(地)、县(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选1个县(市),开展试点工作。6000名被选拔派遣到西部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都可专职或兼职参与青年中心建设,工作需要、个人条件特别优秀的可挂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兼青年中心主任,其他大学生志愿者可挂任青年中心主任或副主任。试点地区由有关省级团委确定,报团中央备案。

选择的试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应具有一定基础,小城镇建设发育有一定规模,团的工作基础和外部环境较好,所在地区具有试点工作积极性。

四、工作内容

青年中心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团建创新的重大举措,实现团的组织、工作、阵地有机结合,辐射带动基层团组织整体活跃。青年中心按照“先建设、后规范”的路子,逐步实现“七个一”的规范化建设目标。

一个组织。青年中心在当地团委的领导和指导下,通过会员制或青年社团的形式联系凝聚广大团员青年,以理事会制民主管理青年中心事务,依照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运行。

一个依托。青年中心可依托中学、文化站(中心)、广播电视站(中心)、图书馆、影剧院等已有的固定场所建立。有条件的也可单独建设。

一个网络。青年中心要配备至少一部电话、一台计算机、一台电视机,拥有卫星接收设备和互联网接入线路等一套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形成一个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工作阵地。

一个骨干。每个青年中心都要招募至少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骨干力量,专门从事青年中心工作。大学生志愿者由市(地)以上团委负责招募选派,定期轮换。

一套项目。青年中心应结合当地实际,选择易于为青年提供便利服务的一个以上产业发展服务项目和其他服务项目,用项目促进青年中心建设,用项目吸引青年参与,用项目服务青年增收成才。

一个章程。青年中心要制定统一的章程,实行规范化运作、项目化服务、品牌化经营、企业化管理。

一个形象。青年中心要统一进行形象设计,共同树立青年中心形象,共同传播青年中心文化,共同打造青年中心品牌。

试点工作要围绕着建设、运转、管理三个环节,努力探索青年中心建设的规律和机制。

1.建设。青年中心是新形势下扩大农村共青团工作覆盖面和组织覆盖面的新途径,是服务青年的新载体,是凝聚青年的新阵地。青年中心依照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在当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在当地团委领导和指导下,承办团务和政府委托的部分青年事务,以青年社团联盟的形式建设成为各类青年社团和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会所。每个青年中心至少配备一部电话、一台计算机、一台电视机,拥有卫星接收设备或互联网接入线路等一套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形成一个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工作阵地。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建设思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独立建设青年中心,也可依托乡镇中学、乡镇文化站(中心)、广播电视站(中心)、图书馆、影剧院等已有的固定场所建设。可以整合当地现有资源,采取合作方提供场所阵地,团组织主要从事软环境建设等方式进行合作开发。可以调动社会力量,采用股份制等市场化手段进行合作建设。也可以争取财政和有关部门支持进行自主建设,形成团属阵地。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选择的场所应交通便利,适宜人群聚集,适合成为服务窗口。试点地区要形成青年中心统一管理、相互联通的工作机制,统一青年中心标识,逐步开发共同活动项目,共同树立青年中心形象,传播青年中心文化,打造青年中心品牌。

2.运转。青年中心以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为主要任务。一是开展远程教育和技能培训。利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联合开办远程教育、学历教育等业务,满足农村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职业技能、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引导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带头兴办二、三产业,带头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国家职业准入制度,帮助青年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二是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利用互联网络等现代信息传媒,开展科技、市场、人才、项目等信息查询、信息发布、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服务;开展劳动中介服务,帮助青年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开展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承办远程医疗,举办婚姻家庭、健康卫生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三是开展青年联络与交流活动。可采取会员制的办法,以青年中心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凝聚广大农村青年;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以青年中心为平台,以各类农村青年专业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支点,促进城乡各类组织在市场、技术、文化、产业等资源与信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办理团务和承办部分青年事务。在当地团委领导下,参与管理本区域团的日常事务,落实团的工作项目,促进基层团支部工作活跃;受政府委托,协助政府管理部分青年事务,逐步参与管理青年社团、青年志愿者行动、维护青少年权益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等青年事务。

3.管理。青年中心在当地团委领导和指导下,通过会员制形式联系凝聚广大团员青年,以理事会制民主管理青年中心事务,依照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运行。每个青年中心至少有一名志愿者作为骨干工作力量,该志愿者可挂任当地团委副书记,专门从事青年中心工作。青年中心将制定统一的《章程》,进行规范化运作,项目化服务,品牌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以低偿养无偿,形成长期良性运行机制。全国青年中心建设规划和统一网络平台建设由团中央负责,青年工作志愿者的招募、派遣和管理以团中央、团省委两级为主实施,各省(区、市)和试点市(地)团委负责统筹城乡社会资源、为青年中心建设管理提供力所能及的政策物资支持,试点县(市)团委负责具体实施和指导日常管理。

五、实施步骤

青年中心的建设,按照试点先行、全面铺开、全国联网、规范运作四个阶段分步实施。从现在试点工作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符合条件的乡镇基本建立起青年中心(符合条件的中心村也可建立)。试点工作将分三个阶段实施。

1.部署安排阶段。各试点地区根据有关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团中央适时召开全国农村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对试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安排。

2.组织实施阶段。各试点地区按照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团中央和有关省(区、市)、地(市)团委加强调研指导,畅通信息交流,提供必要服务。

3.总结推广阶段。各地对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团中央。团中央将适时组织各地进行交流研讨,总结推广成熟的做法和经验。

六、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要把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作为关系到团的工作全局的大事来抓,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试点地区要成立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团省(区、市)委和试点地区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做到书记亲自抓,分管书记具体抓,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运转。青年中心以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为主要任务。一是开展远程教育和技能培训。利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联合开办远程教育、学历教育等业务,满足农村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职业技能、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引导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带头兴办二、三产业,带头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国家职业准入制度,帮助青年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二是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利用互联网络等现代信息传媒,开展科技、市场、人才、项目等信息查询、信息发布、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服务;开展劳动中介服务,帮助青年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开展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承办远程医疗,举办婚姻家庭、健康卫生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三是开展青年联络与交流活动。可采取会员制的办法,以青年中心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凝聚广大农村青年;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以青年中心为平台,以各类农村青年专业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支点,促进城乡各类组织在市场、技术、文化、产业等资源与信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办理团务和承办部分青年事务。在当地团委领导下,参与管理本区域团的日常事务,落实团的工作项目,促进基层团支部工作活跃;受政府委托,协助政府管理部分青年事务,逐步参与管理青年社团、青年志愿者行动、维护青少年权益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等青年事务。

3.管理。青年中心在当地团委领导和指导下,通过会员制形式联系凝聚广大团员青年,以理事会制民主管理青年中心事务,依照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运行。每个青年中心至少有一名志愿者作为骨干工作力量,该志愿者可挂任当地团委副书记,专门从事青年中心工作。青年中心将制定统一的《章程》,进行规范化运作,项目化服务,品牌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以低偿养无偿,形成长期良性运行机制。全国青年中心建设规划和统一网络平台建设由团中央负责,青年工作志愿者的招募、派遣和管理以团中央、团省委两级为主实施,各省(区、市)和试点市(地)团委负责统筹城乡社会资源、为青年中心建设管理提供力所能及的政策物资支持,试点县(市)团委负责具体实施和指导日常管理。

五、实施步骤

青年中心的建设,按照试点先行、全面铺开、全国联网、规范运作四个阶段分步实施。从现在试点工作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符合条件的乡镇基本建立起青年中心(符合条件的中心村也可建立)。试点工作将分三个阶段实施。

1.部署安排阶段。各试点地区根据有关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团中央适时召开全国农村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对试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安排。

2.组织实施阶段。各试点地区按照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团中央和有关省(区、市)、地(市)团委加强调研指导,畅通信息交流,提供必要服务。

3.总结推广阶段。各地对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团中央。团中央将适时组织各地进行交流研讨,总结推广成熟的做法和经验。

六、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要把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作为关系到团的工作全局的大事来抓,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试点地区要成立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团省(区、市)委和试点地区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做到书记亲自抓,分管书记具体抓,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第10篇】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情况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摆脱贫困,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下,我县广大农村青年逐步转变“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纷纷走出山门,开始自发的或通过各种劳务方式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于是,一支敢闯敢干又充满活力的“劳务大军”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壮大,对加快我县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挥青年作为劳动力资源的优势,着力做好做实”劳务输出”这篇特色文章,景宁团县委通过召开回乡探亲、过春节的青年座谈会,赶赴外出青年集中的城市了解情况等形式,对全县农村青年流动的规模、现状以及青年外出务工对我县地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了调研。

一、流动现状

1、总体流动规模。全县总人口17.6万人,劳动力总数为9.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8.1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83.4%。截止xx年10月底止,全县17至35周岁的农村青年实现跨县、市和跨盛市流动就业的达23574人,占流动总人数的74%。在外出务工青年中,以初中文化程度的为最多,达19331人,占总数的82%;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为3064人,占总数的13%。

2、职业分布情况。据调查,我县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所从事的职业相对集中,以零售贸易、餐饮业、商业服务业以及一些低技能性的制造加工业为主,其从业人员约占流动总数的74.8%,且带有较强的地域性。如在北京从业的4000多人中,有近90%的均从事零售贸易;而在温州务工的,则大多从事皮革制品的生产和加工。

3、流动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多数农村青年的流动是经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或社会职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劳务输出的人数不到流动总数的10%。二是流动周期长。在我县青年劳务人员中,90%的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流动时间在5年以上的达2500多人,举家外出的亦大有人在。三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我县青年劳务人员遍及全国各地,近至邻县,远至中缅边境。但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在丽水、温州、杭州、北京等地。其中,在丽水市内(除本县外)流动的劳务人员约xx人,温州市为6500人,杭州市近5000人,北京市约4000余人。除此之外,宁波、上海、石家庄、广州、深圳等地也集中了一定量的青年劳务人员。

二、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1、扩大就业,稳定大局。我县地方工业经济脆弱,经济总量小,劳动力大量剩余,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确保富余劳动力充分实现就业,不仅事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据统计,通过劳务输出方式已使我县69.5%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既满足了社会生产各部门对劳动重新配置的需要,又扩大了就业领域,极大的缓解了我县就业压力,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发展。

2、全面提高了外出青年素质。从总体上说,我县农村青年因受思想观念、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整体素质明显偏低,尤其是具有”一技之长”者为数甚少,就业能力相对较弱。而通过劳务输出后,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广大青年转变了观念,增长了见识。同时,也从客观上促使他们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以增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3、加强了区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县外出务工青年相对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他们的流动为我县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沟通与交流架起了桥梁,大大缩短了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大量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信息反流,既让”山里”的人们看到了经济发达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择业观念和市场理念,也为促进我县地方产品的市场开发,扩大劳务输出渠道,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地加强了与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青年劳务输出成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型产业”。据统计,xx年我县实现劳务总收入7022万元。其中农村青年的劳务收入为5902万元,占总劳务收入的84.3%,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的11%,人均劳务收入2312元,仅此一项为农村人均增收58元。而一些外出劳务人员相对集中的乡镇,劳务收入比例则更高。如渤海镇,全镇劳务输出半年以上的达451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2.1%;实现劳务收入1612.5万元,占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7.4%,人均劳务收入达到3570元。地处海拔800多米的大顺乡徐洋村,总劳动力不过399人,而长年在温州等地务工的劳务人员却多达279人,占全村总劳动力总数的69.9%,年实现的劳务收入达62.59万元。

5、资金反流促进了我县地方经济全面发展。劳务输出给广大劳务人员和农村家庭增加了经济收益,不仅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效益农业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我县的地方经济建设。首先,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一批世居深山的农村青年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致富后,在县城购置商品房,踊跃参与土地、商业用房的拍卖竞标,促进了人口集聚,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其次,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年来,我县提出并实施”创畲乡生态优势,建风情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目标,小水电业、旅游业迅速崛起,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一些具有较强经营意识和经济实力的劳务人员带资返乡创业。

三、劳务输出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流动的无序化。我县农村青年流动主要是通过自发性和裙带性等方式来实现,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青年”盲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给各级____________________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其次,增加了流动成本,一些急于实现流动就业的青年,不从自身条件或家庭条件出发,也不办理相关证件(如务工证、计生证),仅凭个人意愿或偏信虚假劳动信息而盲目外出求职,其结果是皆因各种原因或”无业”而返,或上当受骗,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不应有的损失。此外,无序化的流动也给输入地的社会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设、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2、外出务工青年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尽管劳务输出使我县广大劳务人员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素质,也造就了一批”百万富翁和企业家”。但是,因受文化程度的制约,我县务工青年的整体素质依然较低,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抗衡的能力不强。特别是”技术型”人才的匮乏,导致大批既缺文化又缺技能的劳动力只能以”打工者”的身份在外谋业,且从事的也大多是一些简单劳动或低技能性的职业,其比例约占流动总人数的70%。既降低了劳务人员的经济收益,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他们的自身发展。

3、返乡创业者少,资金回流量不大。我县青年的流动周期普遍较长,大多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青年又都在输入地站稳了脚跟,有了自己的产业和发展空间,继续实现”导地创业”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他们的成功也影响和吸引了大批劳务人员长期在外拼搏,以求得进一步的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4、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据调查,我县以”打工”为业的劳务人员,大部分从业于经济发达地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其中个体私营企业约占总数的65%。由于法制不健全和执法不力,目前,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个私企业的劳动用工很不规范,私招乱雇现象尤为严重,且招用工后大都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以致发生劳资纠纷或工伤事故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蒙受不应有的损失。

四、对策与措施

1、健全组织,做好服务。无论是现在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转移就业仍将是我县解决就业问题、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保护广大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首先,要与司法等部门联合加强劳动法、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提高广大劳务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其次,要积极寻求驻外党支部,驻外办事机构的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建立团组织或青年组织,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城市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组织或机构,为本区域内的我县务工青年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具体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处理等等。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青年素质。要充分利用现有培训基地,联合劳动、司法等部门,加强对外出务工青年的技能培训。要增强培训的计划性、目标性和适用性,围绕劳动力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要增加与发达地区团组织的联系,及时掌握用工信息,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实行定向培训。要对外出青年进行法律知识,特别是劳动法和合同法等有关知识的培训,增强法律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此外,还要尽快培养或引进一批具有专业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的职教人才,解决当前培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3、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外出青年返乡创业。要通过典型引路扩大劳务输出的同时,运用多种形式、方法和途径,在劳务人员中大力宣传返乡创业的典型事例和我县地方经济的发展动态,引导、鼓励广大劳务人员返乡创业,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加快我县地方经济建设。建议有关部门要致力改善投资环境,努力为返乡创业者做好一系列的配套服务工作;要根据我县具体实际,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给予返乡兴办企业的创业者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如建设用地、资信贷款、劳动用工、职业技能培训等等。

【第11篇】设立发展农村青年创业基地调研报告

设立发展农村青年创业基地调研报告

为整合青年创业资源,健全青年创业体系,解决青年创业融资难。共青团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建立农村青年创业基地,通过提供就业导航、信息服务、技能培训、资金支持等,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发展。那么,这种集信息平台、项目平台、培训平台、资金平台为一体的成长平台,是否能有效解决青年创业难题,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一、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重要性

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广大青年是创业就业的主体力量,推动青年创业就业是青年最具体、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共青团组织团结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有效的载体和途径。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立,不仅为青年创业提供融资、培训、项目等,更重要的还是为青年创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

目前,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在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了全面发展,它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搭建创建平台,引导自主就业。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设,最为核心的理念一是教育青年人自食其力,针对不同群体定制不同的培训内容,引导青年树立自主择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二是有利于创业人才和项目库的建设,为创业工作搭建一个丰富的资源平台,基地能把具有创意的项目和掌握一定创业技能的人纳入到这两个资源库中,争取造就一批符合地方产业模式的新项目。

2、争取财政支持,解决融资难题。创业能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现阶段国务院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立,能为创业青年提供有效支持,这其中包括政府拨款、税收减免、siyb创业培训。特别是青年融资难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关注,建立基地有利于金融机构全面系统的了解辖内青年创业情况和资信等级,针对性地做好创业贷款的发放工作。

3、实现优势互补,获得资源共享。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以乡镇为单位筹建,实现辖内不同行业集中管理,使青年创业者共同拥有一个创业致富平台。该种模式的运用,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一方面有利于创业青年分享经验、汲取教训,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创业青年及时获得市场信息,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从而实现辖内青年自主创业、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引领地方百姓共同致富。

二、制约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作为解决农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成果,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诸多优势和机遇,也必须遭遇各种条件的制约。

1、管理成本较高,经营存在风险。尽管有不少部门表示,他们会响应团组织号召,积极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筹建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但是企业在重视社会效应同时,也时刻关注着成本支出。由于农村地域广阔,有创业需求的青年较为分散,要将他们实现集中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经营场所,这期间涉及水费、电费、场地租赁、办公经费等各项费用支出,这些费用由谁来承担,以及今后维系基地正常运转的资金由谁提供,这都是事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融资渠道单一,授信额度偏低。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发放贷款往往要求提供住房等抵押物,农村青年虽有创业热情,但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财富积累,加上部分青年家庭实力有限,又难以提供有效担保。虽然在信贷支农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推出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这一专项金融产品,但是授信额度相对偏低,5万元信贷资金虽能解决简单种养业需求,倘若遇到科技创新型项目,则也只能杯水车薪。

3、存在惧贷心理,影响基地建设。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信贷资金投放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但是一些基层信贷人员指出,在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贷款项目的风险程度是最高的,一缺有效抵押物,二缺实践能力,一旦产生风险,吃亏的肯定是银行。另外,大多数信贷人员又实行的是模拟利润考核,对小额农业贷款实行包收、包放、包管理,绩效薪酬直接与资产质量挂钩,这也使得他们存在惧贷心理,从而影响基地建设。

4、 政策支持不足,制约规模扩张。农村就业问题是国务院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如何发挥基地作用,凝聚团员青年力量,引领新时代农民致富、奔小康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这不仅仅是团组织和金融部门的工作任务,它的成长更离不开政府及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目前,基地部分产业项目虽获不少优惠政策,但是多数以部门为单位针对项目设定,缺少对整个创业基地的专项扶持政策。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优秀青年创业项目难以落户,基地抗风险能力不足。

5、人才难以引进,缺少科技支撑。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不仅需要在摸索中发展完善,更需要有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参与。但是多数基地地处农村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且创业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如何能够引入优秀产业项目,留住那些具有专业技能和执业经验的人才,也是关系基地建设成败的一项因素。

三、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成败事关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对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发展初期也同样面临着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那么如何实现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呢?

1、统一思想认识,落实筹建资金。创业就业是民生问题,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设对于引导青年自主就业,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此,政府各级部门应从构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正确对待基地建设。关于基地资金的筹集,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企业冠名。邀请县域优质企业出资冠名,由其承担基地首期资金投入,配合乡镇团组织做好基地筹建,或能引进项目、解决销售。二是政府出资。由地方政府部门或所在行政村在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对部分资金予以留成,用于维系基地正常运作。三是青年缴纳。基地对青年创业者的作用显而易见,作为基地创业主体的青年理应分摊一部分基地费用,确保其有序运作。

2、创新担保模式,解决融资难题。创业难,难点更在融资。农村青年创业者由于缺少财富积累,初期阶段大多缺少资金,又无有效抵押物,借贷肯定碰壁。因此,如何解决贷款担保难问题是基地创建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予以解决:

(1)设立农村青年创业担保基金。基金资金来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政府财政拨款、企业或成功人士出资冠名赞助、县农业担保中心划出专项资金、农村创业青年共同筹集。担保基金可按1∶5比例承担风险责任,由县农业担保中心负责具体事项运作,但考虑农村青年经济承受能力,建议担保中心免费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担保。

(2)建立农村青年创业联保贷款。青年创业联保贷款可由5名以内员工组成,采用集中授信、随用随贷原则,由乡镇团组织根据基地青年资信等级情况推荐,并完成初评估。由于创业项目在基地内实行集中管理,辖内创业者的生产经营情况相互了解,采用互保模式,大大增强了风险可控性。同时,不同行业联合重组,允许种植户、贩销户和养殖户相互担保,也降低了因季节性因素而导致的经营风险,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

(3)推进丰收小额贷款卡业务。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主力军,在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信用社必须创新流程、简化手续,特别是对10万元以下的支农项目,可以通过发行丰收小额贷款卡等形式,实行“额度一次核定,担保、抵押一次落实,贷款分次发放使用”,真正做到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主动为青年创业者提供资金服务。

3、实现支农倾斜,支持基地发展。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事关农民增收、农村长效发展,对解决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农村信用社应从构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农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重要意义。关于基地青年贷款担保方式可以通过上述基金或联保等方式予以解决,在客户经理的薪酬考核中要视同抵押贷款,促使客户经理转变经营理念,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农村信用社还不应过份强调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而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反哺农村发展,主动下调基地创业贷款利率,以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入驻创业。

4、加强政策引导,做好典型推进。农村青年创业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只有将金融保障和多方综合服务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农村青年创业中遇到的各项困难和问题。因此,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应当受到政府部门关注,农口等政府职能部门应为基地引进专家、学者做好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等;人行、信用社应在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基地全程了解农村青年的生产经营情况,根据资信评估数据建立对农村青年的信用档案;各级团组织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建立基地专项扶持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财政支持、工商登记等,引导农村青年落户创业。

5、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对外宣传。各级团组织应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意义和目的,介绍基地开展的相关业务,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以现代化手段和优质服务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以带动青年创业致富。

【第12篇】关于设立发展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调查报告

一、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重要性

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广大青年是创业就业的主体力量,推动青年创业就业是青年最具体、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共青团组织团结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有效的载体和途径。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立,不仅为青年创业提供融资、培训、项目等,更重要的还是为青年创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

目前,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在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了全面发展,它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搭建创建平台,引导自主就业。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设,最为核心的理念一是教育青年人自食其力,针对不同群体定制不同的培训内容,引导青年树立自主择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二是有利于创业人才和项目库的建设,为创业工作搭建一个丰富的资源平台,基地能把具有创意的项目和掌握一定创业技能的人纳入到这两个资源库中,争取造就一批符合地方产业模式的新项目。

2、争取财政支持,解决融资难题。创业能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现阶段国务院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立,能为创业青年提供有效支持,这其中包括政府拨款、税收减免、siyb创业培训。特别是青年融资难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关注,建立基地有利于金融机构全面系统的了解辖内青年创业情况和资信等级,针对性地做好创业贷款的发放工作。

3、实现优势互补,获得资源共享。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以乡镇为单位筹建,实现辖内不同行业集中管理,使青年

创业者共同拥有一个创业致富平台。该种模式的运用,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一方面有利于创业青年分享经验、汲取教训,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创业青年及时获得市场信息,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从而实现辖内青年自主创业、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引领地方百姓共同致富。

二、制约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作为解决农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成果,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诸多优势和机遇,也必须遭遇各种条件的制约。

1、管理成本较高,经营存在风险。尽管有不少部门表示,他们会响应团组织号召,积极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筹建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但是企业在重视社会效应同时,也时刻关注着成本支出。由于农村地域广阔,有创业需求的青年较为分散,要将他们实现集中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经营场所,这期间涉及水费、电费、场地租赁、办公经费等各项费用支出,这些费用由谁来承担,以及今后维系基地正常运转的资金由谁提供,这都是事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融资渠道单一,授信额度偏低。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发放贷款往往要求提供住房等抵押物,农村青年虽有创业热情,但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财富积累,加上部分青年家庭实力有限,又难以提供有效担保。虽然在信贷支农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推出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这一专项金融产品,但是授信额度相对偏低,5万元信贷资金虽能解决简单种养业需求,倘若遇到科技创新型项目,则也只能杯水车薪。

3、存在惧贷心理,影响基地建设。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信贷资金投放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但是一些基层信贷人员指出,在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贷款项目的风险程度是最高的,一缺有效抵押物,二缺实践能力,一旦产生风险,吃亏的肯定是银行。另外,大多数信贷人员又实行的是模拟利润考核,对小额农业贷款实行包收、包放、包管理,绩效薪酬直接与资产质量挂钩,这也使得他们存在惧贷心理,从而影响基地建设。

4、政策支持不足,制约规模扩张。农村就业问题是国务院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如何发挥基地作用,凝聚团员青年力量,引领新时代农民致富、奔小康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这不仅仅是团组织和金融部门的工作任务,它的成长更离不开政府及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目前,基地部分产业项目虽获不少优惠政策,但是多数以部门为单位针对

项目设定,缺少对整个创业基地的专项扶持政策。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优秀青年创业项目难以落户,基地抗风险能力不足。

5、人才难以引进,缺少科技支撑。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不仅需要在摸索中发展完善,更需要有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参与。但是多数基地地处农村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且创业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如何能够引入优秀产业项目,留住那些具有专业技能和执业经验的人才,也是关系基地建设成败的一项因素。

三、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成败事关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对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发展初期也同样面临着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那么如何实现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呢?

1、统一思想认识,落实筹建资金。创业就业是民生问题,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建设对于引导青年自主就业,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此,政府各级部门应从构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正确对待基地建设。关于基地资金的筹集,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企业冠名。邀请县域优质企业出资冠名,由其承担基地首期资金投入,配合乡镇团组织做好基地筹建,或能引进项目、解决销售。二是政府出资。由地方政府部门或所在行政村在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对部分资金予以留成,用于维系基地正常运作。三是青年缴纳。基地对青年创业者的作用显而易见,作为基地创业主体的青年理应分摊一部分基地费用,确保其有序运作。

2、创新担保模式,解决融资难题。创业难,难点更在融资。农村青年创业者由于缺少财富积累,初期阶段大多缺少资金,又无有效抵押物,借贷肯定碰壁。因此,如何解决贷款担保难问题是基地创建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予以解决:

(1)设立农村青年创业担保基金。基金资金来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政府财政拨款、企业或成功人士出资冠名赞助、县农业担保中心划出专项资金、农村创业青年共同筹集。担保基金可按1∶5比例承担风险责任,由县农业担保中心负责具体事项运作,但考虑农村青年经济承受能力,建议担保中心免费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担保。

(2)建立农村青年创业联保贷款。青年创业联保贷款可由5名以内员工组成,采用集中授信、随用随贷原则,由乡镇团组织根据基地青年资信等级情况推荐,并完成初评估。由于创业项目在基地内实行集中管理,辖内创业者的生产经营情况相互了解,采用互保模式,大大增强了风险可控性。同时,不同行业联合重组,允许种植户、贩销户和养殖户相互担保,也降低了因季节性因素而导致的经营风险,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

(3)推进丰收小额贷款卡业务。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主力军,在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信用社必须创新流程、简化手续,特别是对10万元以下的支农项目,可以通过发行丰收小额贷款卡等形式,实行额度一次核定,担保、抵押一次落实,贷款分次发放使用,真正做到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主动为青年创业者提供资金服务。

3、实现支农倾斜,支持基地发展。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事关农民增收、农村长效发展,对解决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农村信用社应从构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农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重要意义。关于基地青年贷款担保方式可以通过上述基金或联保等方式予以解决,在客户经理的薪酬考核中要视同抵押贷款,促使客户经理转变经营理念,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农村信用社还不应过份强调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而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反哺农村发展,主动下调基地创业贷款利率,以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入驻创业。

4、加强政策引导,做好典型推进。农村青年创业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只有将金融保障和多方综合服务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农村青年创业中遇到的各项困难和问题。因此,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建设应当受到政府部门关注,农口等政府职能部门应为基地引进专家、学者做好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等;人行、信用社应在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基地全程了解农村青年的生产经营情况,根据资信评估数据建立对农村青年的信用档案;各级团组织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建立基地专项扶持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财政支持、工商登记等,引导农村青年落户创业。

5、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对外宣传。各级团组织应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意义和目的,介绍基地开展的相关业务,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以现代化手段和优质服务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以带动青年创业致富。

【第13篇】发展农村青年入党工作调研报告总结范文示例

按照县委组织部通知要求了解到,大邢庄乡党委对乡21个农村党支部5年来的党员发展特别是农村青年培养及相关入党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有效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乡党委对农村党员发展问题做了大量工作,要求各村支部注重培养那些品性好、素质高、有知识、拥有一技之长、有致富门路的青年农民入党,各基层支部吸收了一批年轻的农村青年入党,但我乡的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年轻党员占比例较少,35岁及以下只占17%,党员队伍存在老龄化问题,党支部书记年龄结构也不合理,老龄比例偏大,35岁及以下只占9.5%。主要原因是:(一)青年外出打工人员多,绝大多数青年长年外出,在家的时间非常短,给培养和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二)有些青年人缺乏学习,对党的认识不足,入党积极性不高;(三)个别支部对培养农村青年入党不够重视;(四)青年党员流动较多,务工经商的多,年轻有为思想上进的党员留家务农的很少,给培养年轻支部书记造成了一定困难。

二、意见与建议

(一)提高党员的致富能力,使大多数党员先富起来,带领群众致富,跟上时代节拍,增强作为一个党员的自豪感与荣誉感。

(二)注重从务工返乡人员及在家乡有致富项目的青年人中培养发展党员,从中选拔培养年轻支部书记。

(三)在条件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提高行政村主要干部的待遇,从而提高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一、2022年至2022年每年党员、新发展党员、培养党员积极性分子年龄结构及2022年党支部书记年龄结构情况。

(一)2022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2003年农村党员428名,35岁及以下48名,36至59岁244名,60岁及以上136名;新发展党员7名,25岁及以下3名,占43%,36岁至59岁4名,占57%;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36至55岁4名,占13.3%。

(二)2022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2022年农村党员462名,35岁及以下68名,36至59岁258名,60岁及以上136名;新发展党员34名,25岁及以下3名,占8.8%,26岁至35岁8名,占23.5%;36岁至59岁23名,占68.7%;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36至55岁4名,占13.3%。

(三)2022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2022年农村党员437名,35岁及以下50名,36至59岁231名,60岁及以上156名;新发展党员12名,25岁及以下7名,占58.3%,26岁至35岁1名,占8.4%;36岁至59岁4名,占33.3%;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74.3%。

(四)2022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2022年农村党员444名,35岁及以下51名,36至59岁283名,60岁及以上156名;新发展党员25岁及以下1名,占50%, 36岁至59岁1名,占50%;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

(五)2022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2022年农村党员485名,35岁及以下82名,36至59岁255名,60岁及以上148名;新发展党员35岁及以下23名,占65.7%, 36岁至59岁12名,占34.3%;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

(六)2022年农村支部书记年龄结构:21名支部书记,35岁及以下2名,占9.5%;36至45岁6名,占28.6%;46至59岁12名,占57%;60岁及以上1名,占4.8%。

2022年5月16日

【第14篇】农村青年调研报告

农村青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我国青年的主体。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村青年的优势和作用,凝聚广大农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为全面深入地了解xx乡农村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现状,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青年工作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座谈、走访、征求意见等形式对农村青年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对我乡农村青年工作现状和未来发展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一、 农村青年基本现状

(一)青年发展状况

1、受教育程度

在调查的50人中,有初中学历的17人,占总人数的34%,有高中学历的23人,占总人数的45%,高中以上学历的只有10人,占总人数的21%,近80%的青年从事农业种植、养殖、零售、建筑业等体力工作。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知识水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2、家庭情况

在被调查对象中,年龄在20至35岁之间共占87.13%,已婚占66.21%,明显多于未婚和离婚,家庭成员在3人及以上的占93.11%。这组数据表明,我乡农村青年绝大多数已经组成家庭,并承担着生儿育女和赡养老人的重任,导致生活压力大,家庭负担沉重。

(二)青年发展中的能力培养

1、找工作的渠道

调查发现,农村青年通过亲戚朋友或同乡介绍找工作的占34% , 自己寻找到的占30%,通过政府或中介组织介绍的占11%,所占比例较少。农村青年找工作的渠道不畅,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

2、生活目标

调查显示,80%的农村青年对当前的工作生活比较满意。但对于将来的生活目标以及规划,25%的农村青年对将来没有打算,只是边走边看,20%的青年选择学技术然后回家乡发展,有55%的青年打算到城市发展。在工作目的调查中,有54%的青年认为挣钱过日子是其工作的主要目的,23%的青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11%的是为社会做贡献而工作。在对农村青年有无创业打算的调查中,有41%的青年经常有创业的打算,也在摸索当中,28%的青年有创业的想法,但还没有反映在行动中,23%的青年偶尔有创业的想法,8%的青年没有创业想法。这说明我乡农村青年创业的积极性较高,但普遍显得很迷茫,对自己的将来没有多大期望,农村青年迫切需要就业创业的指导和扶持。

3、政治参与状况

调查表明,对“基层干部和爱国宗教人士哪个威信更高”这个问题时,选择基层干部的比例略高于爱国宗教人士,但是在维吾尔族以及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青年中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爱国宗教人士。而对于“是否认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问题,100%的人选择了认同。由此可见,农村青年具有较强的集体认同感,但是少数民族群体中基层干部的威信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是否经常关注国家及地方的时政新闻,主要关注哪些内容”这一问题,很多少数民族青年朋友选择了很少关注,汇总之后发现农村青年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改革。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但少数民族同胞的积极性仍有待提高。

4、对新农村建设的参与

在调查中发现,有40%的农村青年表示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无条件地尽自己的义务,有50%的青年则要看情况为新农村建设尽义务, 有10%的青年表示给钱才干。43%的人担心新农村建设会不尊重农民的意愿,搞“形象工程”,21%的人担心会加重农民的负担,15%的人认为不是实事求是,会搞一刀切,13%的人担心只是刮一阵风。农村青年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度高,但参与度不高,担心效果不明显。

5、对团的基本态度

调查显示,团的活动与青年需求脱节,动员力和凝聚力下降。近60%的农村青年表示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内容老套、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农村青年盼望的科技培训、外出务工等项目因经费和团干部素质问题不能普遍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团员意识淡漠,难以管理。农村团员青年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崇尚务实,追求个人成功、致富的意识增强,组织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淡漠,同时由于多种思潮冲击,信仰多元化现象明显,难以教育管理。

二、当前影响农村青年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影响农村青年发展的基础条件

1、农村基础教育薄弱

农村基础教育存在师资水平不高、管理力量薄弱,办学模式单一,教育条件落后等问题,特别是农村学校在施教的过程中普遍只重视文化知识的教授,没有在学生的基础教育与学生的从业需要和社会需要之间建立起联系,没有在学生的短期需要和长远需要之间、地方需要和社会普遍需要之间建立起平衡,从而使走向社会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青年素质的提高及个人发展。

3、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

当代青年所处的是一个开放式的生存环境,形形色色的思潮冲击着农村,一些不良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封建迷信等思想对青年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工作方式和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少年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较为普遍,思想道德教育缺乏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强,无法发挥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教育效能。

4、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难度加大

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薄弱,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主要表现为团的吸引力下降,农村大量青年外出务工,团的工作很难找到工作对象。在农村出现的各种“两新”组织中,团建工作相对滞后,甚至存在空白地带,未能有效地覆盖青年。农村团干部基本上是兼职从事团的工作,年龄普遍偏大,并带有义务性质,工作热情不高,再加上经费严重不足、活动场地缺乏,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开展非常困难。

5、农村青年文化建设滞后

目前农村青年文化状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农村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文化生活单调是农村青年文化生活现状的显著特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缺乏,面向青年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很少,农村青年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不高,农村民间文化缺少青年传承,农村普法教育力度不够,从而使求神拜佛、卜卦算命、赌博等封建迷信活动和不良习气有所抬头。

(二)影响农村青年发展机会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综合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村青年的就业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相对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产业单一,人均水平低。农民增收的难度依然很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年劳动力选择了离开土地进城务工。

2、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难度大

整个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农村青年中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突出。受就业观念、教育培训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初、高中毕业的“两后生”,缺少职业技能,职业定位“高不成、低不就”,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促进农村青年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和基础责任,应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要通过政府行为调整教育政策,追求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支持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确保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青年务工需要的教育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为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二)增强农村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及有关团体的支持和配合。要以农村青年的理想教育、现代文明意识教育为重点,针对青少年群体各成长阶段的特点,进行分层教育,合理确定由低到高的阶段性目标、内容和方法,努力做到目标切实可行、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重视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改变过去思想教育就是说教、读报纸的教育方式,以影响大局和青年关切的问题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把思想教育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融入到青年群体性活动当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实实在在地进入到青年的思想、工作和生活。

(三)加强农村共青团工作

进一步履行好团的基本职能,发挥好组织、引导、服务、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作用,是加强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所在。要按照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的要求,针对薄弱环节,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聚焦点,大力整合和配置资源,选树农村带头致富青年典型,打造重点工作项目和活动品牌,关心和扶持农村特殊和困难青年群体,整体化推进农村团的工作。加强农村团建,一方面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创新团建模式,努力实现对农村团员跨区域、跨行业多重覆盖,另一方面要建立流动团员管理的长效机制,构建农村青年动态管理的新格局。

(四)大力加强农村青年文化建设

文化对于农村青年,最重要的作用是青年主体意识的启蒙。文化可以启迪青年人的理想,拓宽青年人的视野,增长青年人的才干。农村青年文化建设要以服务农村青年成长成才、就业创业为主线,创新载体、加大投入、重在建设、引导参与、寓教于乐,用先进文化塑造农村青年,充分发挥青年在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大力加强农村青少年文化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文化活动,推动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五)引导农村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农村青年的社会化要通过他们在社会参与实践中来实现和推进。要不断增强农村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识,积极引导农村青年科学规范、合理有序、务实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通过党团组织覆盖拓宽参与途径,通过加强指导、规范管理,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青年社团组织,通过培训和劳务基地建设,为青年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通过法律手段和合理渠道,维护青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要热情鼓励农村青年参与青年志愿者行动,使他们在奉献中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大力发展农村青年积极入党的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通知要求,大邢庄乡党委对乡21个农村党支部5年来的党员发展特别是农村青年培养及入党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xx年至每年党员、新发展党员、培养党员积极性分子年龄结构及党支部书记年龄结构情况。

(一)xx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xx年农村党员428名,35岁及以下48名,36至59岁244名,60岁及以上136名;新发展党员7名,25岁及以下3 名,占43%,36岁至59岁4名,占57%;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36至55岁4名,占13.3%。

(二)xx 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xx年农村党员462名,35岁及以下68名,36至59岁258名,60岁及以上136名;新发展党员34 名,25岁及以下3名,占8.8%,26岁至35岁8名,占23.5%;36岁至59岁23名,占68.7%;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36至55岁4名,占13.3%。

(三)xx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xx年农村党员437名,35岁及以下 50名,36至59岁231名,60岁及以上156名;新发展党员12名,25岁及以下7名,占58.3%,26岁至35岁1名,占8.4%;36岁至 59岁4名,占33.3%;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74.3%。

(四)xx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 xx年农村党员444名,35岁及以下51名,36至59岁283名,60岁及以上156名;新发展党员25岁及以下1名,占50%, 36岁至59岁1名,占50%;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

(五)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 农村党员485名,35岁及以下82名,36至59岁255名,60岁及以上148名;新发展党员35岁及以下23名,占65.7%, 36岁至59岁12名,占34.3%;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

(六)农村支部书记年龄结构:21名支部书记,35岁及以下2名,占9.5%;36至45岁6名,占28.6%;46至59岁12名,占57%;60岁及以上1名,占4.8%。

二、有效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乡党委对农村党员发展问题做了大量工作,要求各村支部注重培养那些品性好、素质高、有知识、拥有一技之长、有致富门路的青年农民入党,各基层支部吸收了一批年轻的农村青年入党,但我乡的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年轻党员占比例较少,35岁及以下只占17%,党员队伍存在老龄化问题,党支部书记年龄结构也不合理,老龄比例偏大,35岁及以下只占9.5%。主要原因是:(一)青年外出打工人员多,绝大多数青年长年外出,在家的时间非常短,给培养和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二)有些青年人缺乏学习,对党的认识不足,入党积极性不高;(三)个别支部对培养农村青年入党不够重视;(四)青年党员流动较多,务工经商的多,年轻有为思想上进的党员留家务农的很少,给培养年轻支部书记造成了一定困难。

三、意见与建议

(一)提高党员的致富能力,使大多数党员先富起来,带领群众致富,跟上时代节拍,增强作为一个党员的自豪感与荣誉感。

(二)注重从务工返乡人员及在家乡有致富项目的青年人中培养发展党员,从中选拔培养年轻支部书记。

(三)在条件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提高行政村主要干部的待遇,从而提高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第15篇】关于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奋斗在农村第一线的青年朋友们,他们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素质能力的决定因素,全面掌握农村青年教育水平发展状况,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是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县的农村青年学习需求情况作了随机调查,调查对象为3名年龄均在35周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一)、受教育程度。

在随机调查的三人中, 初中学历的2人, 占总人数的66.67%; 高中以上学历1人 ,占总人数的33.33% 。在这三名农村青年中,两人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体力工作。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知识水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二)、对教育需求程度。

在调查对象中都明确表示, 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层次。 其中66.67%的希望通过脱产学习方式攻读相应的学历,利用学校机构的载体,主要为:广播电视大学 、普通高校、其它成人高校。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学历层次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获取自身技能途径。

在对农村青年获取自身技能调查中发现有2名调查对象希望通过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获取技能, 1人希望通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获取相关技能,表明农村青年对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 并希望通过高效能 低成本的方式成才。

(四)、农村青年家庭收入情况。

从农村青年家庭收入调查表中可以看出 ,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有两名, 只有1人家庭年收入高于1万元。说明城乡差别拉大,农村青年家庭生活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

(五)、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最为关切的是农村医疗保障问题、 子女升学问题、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其次为农副产品价格、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农民养老问题。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

(六)、农村青年对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

在三名调查对象中,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学习文化知识, 掌握先进技能, 学有所用, 以技致富,对社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充分体现了农村青年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加大 。都能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 ,思路清,有逻辑的人生目标。

二、当前影响农村青年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影响农村青年发展的基础条件

1、农村基础教育薄弱

农村学校在施教的过程中普遍只重视文化知识的教授,职前的从业技能教育十分薄弱,农村基础教育有明显的“离农教育”倾向,从而使走向社会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青年素质的提高及个人发展。

2、职业教育相对落后

办学条件简陋,硬件设施严重缺乏,再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对职业技术教育存在偏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困难重重。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覆盖面来看,木兰县农村青年接受职业培训的比例很低,与全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3、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

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工作方式和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少年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较为普遍,思想道德教育缺乏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强,无法发挥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教育效能。

4、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难度加大

在农村出现的各种两新组织中,团建工作相对滞后,甚至存在空白地带,未能有效地覆盖青年。农村团干部基本上是兼职从事团的工作,年龄普遍偏大,并带有义务性质,工作热情不高,再加上经费严重不足、活动场地缺乏,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开展非常困难。

5、农村青年文化建设滞后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严重缺乏,面向青年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很少,农村青年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不高,农村民间文化缺少青年传承,农村普法教育力度不够,农村青年文化社团发展缓慢,从而使求神拜佛、卜卦算命、赌博等封建迷信活动和不良习气有所抬头。

(二)影响农村青年发展机会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农村青年的就业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大部分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科技进步,解决了农产品供应短缺问题,但农民增收的难度依然很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特殊是青年劳动力选择了离开土地进城务工。

2、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难度大。

受就业观念、教育培训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初、高中毕业的“两后生”,普遍缺少职业技能,又难以得到直接的政策扶持,职业定位“高不成、低不就”,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分割使青年农民工无法和城市青年平等分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从而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教育与发展权利的差别、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是制约农村青年发展的现实问题。

三、促进农村青年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和基础责任,应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要通过政府行为调整教育政策,追求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支持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确保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构建适应农业发展需求和青年务工需要的“农业现代化教育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为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二)重视职业教育

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转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其次,要从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培训内容等方面对农村职业教育重新定位,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再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使职业教育切合实际、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面向市场发展职业

教育的思路,切实按照农村经济和个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发展职业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农村青年科技种田的能力和进城务工的能力。

(三)增强农村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以农村青年的理想教育、现代文明意识教育、科技兴农教育、现代农业意识教育为重点,针对青少年群体各成长阶段的特点,进行分层教育,合理确定由低到高的阶段性目标、内容和方法,努力做到目标切实可行、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重视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改变过去思想教育就是说教、读报纸的教育方式,以影响大局和青年关切的问题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把思想教育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融入到青年群体性活动当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实实在在地进入到青年的思想、工作和生活。

(四)大力加强农村青年文化建设

农村青年文化建设要以服务农村青年成长成才、就业创业为主线,创新载体、加大投入、重在建设、引导参与、寓教于乐,用先进文化塑造农村青年,充分发挥青年在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大力加强农村青少年文化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文化活动,充分挖掘农村本地的传统文化潜力,加大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综合治理力度,推动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五)引导农村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农村青年的社会化要通过他们在社会参与实践中来实现和推进。要不断增强农村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识,积极引导农村青年科学规范、合理有序、务实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和劳务基地建设,为青年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通过法律手段和合理渠道,维护青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要热情鼓励农村青年参与青年志愿者行动,使他们在奉献中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农村青年报告15篇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奋斗在农村第一线的青年朋友们,他们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素质能力的决定因素,全面掌握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青年范文

  • 农村青年报告15篇
  • 农村青年报告15篇99人关注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奋斗在农村第一线的青年朋友们,他们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素质能力的决定因素 ...[更多]

  • 36人关注

    一、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重要性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广大青年是创业就业的主体力量,推动青年创业就业是青年最具体、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共青团组织 ...

农村报告热门信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