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亚美am8官网-亚美am8官网开户 > 报告范文 > 教学报告 > 学生报告

小学生心理报告12篇-亚美am8官网

发布时间:2023-09-02 18:34:02 查看人数:94

【导语】小学生心理报告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12篇优秀的小学生心理学生报告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心理报告,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小学生心理报告

【第1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兴衰。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体的健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发展是否处于一个良性状态,同时,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指导,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未来的心理疾病人数,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改善人口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由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①国家教育部的一位负责同志也强调: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系统更是责无旁贷。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万人,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已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重要一环。要做好这项工作,认真进行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调查,对我们分析、了解情况,对我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必不可少的。我校在大的环境背景下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本学期末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调查的设计:

1)、时间:

2)、地点:

3)、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4)、方式:问卷

一、调的项目及内容

按照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真的进行调查工作: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所谓健康,它是从生理和心理两个侧面来表现的。从表现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诊断,而心理健康,测试的手段就比较复杂。同样,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比了解小学生的生理状况要困难的多。在对小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分别从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挫折适应、青春期心理,考试焦虑、厌学及性格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旨在考察学生智力智能发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认识自我、良好的情绪、心理承受能力,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调查情况分析:

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就我校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所蕴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认真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缓的工作了 我们既要对这些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 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三、心理问题的原因: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的整体环境恶劣,会导致小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小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长期以往,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阴影。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对小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不是点式的,而是面式的,这样就会使一批小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数是不可忽视的,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国家的和平,社会的安宁,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学生长辈因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同时,一些小学生的长辈,相互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自己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一些小学生下意识的对自己周边的人或事物,采取敌意的态度。

据调查,我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较弱,依赖性比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产生原因是由于家长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父母娇养、过分保护、照料,从而导致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

调查中,在和小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个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个小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快离婚的地步,使这个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造成这个小学生的心理障碍。

3)学校原因:以往的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提高升学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内只抓智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习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社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没有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间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的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

四、做好心理指导应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家庭层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环境涵盖的范围要广泛得多。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语言和行为,父母的心态、家庭中的实物环境、心理环境、人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首先要相信儿童,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当然相信孩子们的接受能力的同时,也要正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长,则同样违背了孩子的生长规律。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儿童,根据儿童的天性来培养道德品质。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愿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家长努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三)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育人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社会层面,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人们远离迷信,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的科学治疗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使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

【第2篇】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调查报告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很容易受周围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中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大多数老师都在有意无意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甚至把学生看作是容器、工具,造成了学生敢思不敢言有话不愿说的局面,师生心灵间缺乏交流和理解,学生畏惧老师,有心里话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倾诉,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不知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老师与学生的这种心灵阻隔既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我针对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一问题作了调查分析,为今后改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开座谈会、走访等方式,分别对县四所小学的学生以不记名答卷方式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3份,回收有效卷 410份,回收率.%。并对结果加以统计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我先后在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召开了4次座谈会,有近100名中学生参加,多次找班主任、任课老师座谈,还进行了家访。这些不仅提供了大量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也为分析和解释问卷调查数据奠定了基础。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从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通过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对某些老师的喜爱程度决定了其对该科目的好恶程度。学生喜爱的老师与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喜爱程度密切相关,一致率达95%以上,,不喜欢的老师与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喜爱程度达80%以上。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较大的影响。

2、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我在实验小学追踪调查了一个月,随机选择了40名五年级的学生,分两组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甲组由学生喜欢的老师任教,乙组由学生不喜欢的老师任教 ,一个月后,考试成绩如下。

【第3篇】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调查报告

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很容易受周围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中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大多数老师都在有意无意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甚至把学生看作是容器、工具,造成了学生敢思不敢言有话不愿说的局面,师生心灵间缺乏交流和理解,学生畏惧老师,有心里话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倾诉,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不知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老师与学生的这种心灵阻隔既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我针对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一问题作了调查分析,为今后改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开座谈会、走访等方式,分别对县四所小学的学生以不记名答卷方式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3份,回收有效卷 410份,回收率.%。并对结果加以统计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我先后在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召开了4次座谈会,有近100名中学生参加,多次找班主任、任课老师座谈,还进行了家访。这些不仅提供了大量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也为分析和解释问卷调查数据奠定了基础。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从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通过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对某些老师的喜爱程度决定了其对该科目的好恶程度。学生喜爱的老师与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喜爱程度密切相关,一致率达95%以上,,不喜欢的老师与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喜爱程度达80%以上。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较大的影响。

2、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我在实验小学追踪调查了一个月,随机选择了40名五年级的学生,分两组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甲组由学生喜欢的老师任教,乙组由学生不喜欢的老师任教 ,一个月后,考试成绩如下:

表,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4篇】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很容易受周围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中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大多数老师都在有意无意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甚至把学生看作是容器、工具,造成了学生敢思不敢言有话不愿说的局面,师生心灵间缺乏交流和理解,学生畏惧老师,有心里话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倾诉,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不知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老师与学生的这种心灵阻隔既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我针对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一问题作了调查分析,为今后改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开座谈会、走访等方式,分别对县四所小学的学生以不记名答卷方式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3份,回收有效卷 410份,回收率.%。并对结果加以统计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我先后在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召开了4次座谈会,有近100名中学生参加,多次找班主任、任课老师座谈,还进行了家访。这些不仅提供了大量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也为分析和解释问卷调查数据奠定了基础。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从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通过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对某些老师的喜爱程度决定了其对该科目的好恶程度。学生喜爱的老师与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喜爱程度密切相关,一致率达95%以上,,不喜欢的老师与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喜爱程度达80%以上。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较大的影响。

2、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我在实验小学追踪调查了一个月,随机选择了40名五年级的学生,分两组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甲组由学生喜欢的老师任教,乙组由学生不喜欢的老师任教 ,一个月后,考试成绩如下。

【第5篇】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范文

在教育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形形色色的孩子,健康、善良、真诚、勇敢的阳光孩子那样让人喜欢,可现在各类不同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让人不由叹息啊!从教多年来,我综合分析后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自身性格因素

小学生性格各异,不同的性格也造就孩子不同的心理特质,所以活泼的,抑郁的,冷静的,偏执的等,都会有自身所固有的性格弱点,如果老师不能针对不同的孩子正确加以引导的话,就会造成心理的问题。所以,我们自古提倡的因材施教,不仅是非常经典的教育方法,更是非常有效的心理教育良方,只是我们现在小学班额太大,使这种经典的教育方法很难实施,或者说,无法实施,所以不同性格的孩子,用同一种方法来管理,易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二、家庭因素

家庭的关系复杂,父母离异,父母常年在外,孩子没有固定的家长监管等等,都会使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及形成不良思想,慢慢的,孩子在正常的群体中,就会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越来越明显,就会是孩子的心理出现失衡。

三、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孩子,可是我们的教育机制,就只看学生的成绩这一指挥棒很难改变,教师就更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过程及孩子的个性差异,可想而知,教师为成绩对待学生的方法简单,性格各异,学习情况各异的学生难免会出现心理问题。

四、同伴因素

学生在学校相处最多的就是同伴,同伴之间的攀比,威胁,等都会造成孩子心里的压力。

五、社会因素

对于社会方面的因素大家应该很清楚,社会环境的复杂,现代社会认知的扭曲,都会让这些刚刚建立起分辨是非能力的小学生惶恐不安,他们真的不知道孰是孰非,会困惑,焦躁,会模仿,尝试,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心理的的失衡或疾病。

在实际生活中和教育教学中如何应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呢?我们的针对厌学做了一些研究,具体方法是:

对于厌学的学生,我们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家长和教师都要重视孩子的目标培养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是需要目标激励,尤其是小学生,引导孩子自己树立适合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不仅使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充满乐趣,还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动力,使他们为了达到目标而学会战胜困难,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当然,在达成目标的时候也会有失败,这就是家长和教师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正确的面对困难。所以目标培养很重要。

2、教师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

作为现代教育的教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更要适应现代学生的特点,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教育艺术,不能再用落后的教育理念教育二十一世纪的孩子。现代教育艺术不仅在乎学生学习,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又如何快乐的学习;不仅在乎学生学到了什么,更关注学生是否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会学会了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厌学的现象应该是能够减少,或不再发生。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既动脑又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他们新的学习需求,从而拓宽他们的广阔视野。视野大了,兴趣更广泛了,教师随即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作为教育者,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一定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样才会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第6篇】小学生心理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xx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中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集体意识。

3、高年级: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会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监督能力,学会确定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20xx.9-20xx.8)

(一)准备阶段:(20xx.9-20xx.12)

1、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习学校总课题方案。

3、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xx.1—20xx.12)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总结阶段:(20xx.1—20xx.8)

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1、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

20xx年9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1-5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指导专家:任其平(安师院教育系教授)

课题负责人:王泽润

课题组长:徐一文

课题组成员:潘家宝、舒萍、张丽、叶代娣、朱秀华、钟玲、邹慧君、

【第7篇】小学生心理课题结题报告格式

小学生心理课题结题报告格式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中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集体意识。

3、高年级: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会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监督能力,学会确定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20xx.9-20xx.8)

(一)准备阶段:(20xx.9-20xx.12)

1、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习学校总课题方案。

3、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xx.1—20xx.12)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总结阶段:(20xx.1—20xx.8)

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1、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

20xx年9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1-5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第8篇】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的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

一、立论依据

研究意义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与核心,同时也是智能正常发挥的保证。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为此,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文献综述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物质和精神二者缺一不可。小学生的天生素质如何发展,有赖于他的周围环境,而其心理怎样发展,则取决于他的生活过程。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遗传、营养、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以及学生心理的自我强度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建军.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自杀呈现低龄化趋势。应试教育与学习压力的超负荷造成少儿身心的“亚健康”。心理疾患的高发是造成自杀行为的低龄化的重要原因。我国未成年人在情感、人格、人性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普遍存在的校园欺侮现象也是造成少儿自杀的原因之一。家庭因素对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有着重要关联。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与“减负”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中小学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有效防治自杀的重要途径。

田云兰.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情况与目标取向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国内比较常见的提法还有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教育等。这类提法含义基本一致,即离不开“心理”二字,最终还在于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还有一类提法比较普遍,如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诊断、心理卫生等。这类提法沿用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术语,但含义十分广泛,在学校也多指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我们沿用心理咨询这个术语,从心理咨询自身的'发展来看,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1984年)认为,心理咨询应遵循两种定义模式,即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指出“咨询心理要始终遵循着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不是患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它试图帮助咨询对象得到充分的发展,扫除其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

高平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影响三方面分析得出:生理因素是基础,心理因素是依据,环境影响是条件。要想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必须从改善外部环境入手,开展广泛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不断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各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就安康的实质;认识到了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适应问题、情感问题、学习问题、行为和人格偏离四大类,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应当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生物的、环境的、教育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二、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人们提出了全面素质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他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

1、通过研究,全面了解小学生心理状况,获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通过实验研究,获得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个案,探索出适应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内容

1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

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4社会环境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心理测试法、经验总结法、成果分析法。

三、论文大纲

1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

(1)遗传因素;(2)生理因素;(3)心理因素等。

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结构;(2)家庭氛围;(3)家庭关系;(4)教养方式;(5)家长的榜样;(6)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3、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

(1)校风与班风;(2)学校环境;(3)教学内容和方法;(4)教师素质;(5)师生关系。

4、社会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诱发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生活;(2)大众传媒;(3)社区环境。

四、主要参考文献

李建军.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4(6):70-72.

田云兰.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39–40

[3]高 平.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76-80.

【第9篇】小学生心理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22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中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集体意识。

3、高年级: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会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监督能力,学会确定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2022.9-2022.8)

(一)准备阶段:(2022.9-2022.12)

1、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习学校总课题方案。

3、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22.1—2022.12)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总结阶段:(2022.1—2022.8)

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1、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

2022年9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1-5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指导专家:任其平(安师院教育系教授)

课题负责人:王泽润

课题组长:徐一文

课题组成员:潘家宝、舒萍、张丽、叶代娣、朱秀华、钟玲、邹慧君、潘功兰、吴晓潮、薛苇、鲍涛、余丽娟、汪翠霞、刘娟娟、朱启宏、梁兰萍

2、根据实际,实验研究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全面普及,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心理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与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使全校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对个人学习、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极大地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二)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

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开展以下活动。

①建立个案库。学校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与观察确定了少数有较重心理困扰及障碍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年级组辅导教师一月一次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认真分析行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辅导个案库成员有20余人。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教育,大多数学生能正常地学习,正常与同学交往,处事能力大有增强。

个案一: 五(3)班吴某,大脑有疾患,精神经常兴奋,失控。一年来在年级组教师跟踪教育辅导下,现在能正常随班就读。学生评价:他上课能静心下来听课,下课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不随便攻击别人。

个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动,学习不能专心,课堂上行为随意经常无故攻击人。如今学生评价:上课能安静上课,作业能及时完成,鲁莽行为有所改善。

个案三:四(2)班徐某,表现为不与同学交往,平时不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封闭自我。现在学生评价:如下课与同学玩耍,上课也能发言,集体活动表现也较积极。

个案四:四(1)班韦某,表现为个性偏激主观,遇事冲动,以自我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与爷爷发生冲突,因而举起斧头砍爷爷被及时制止。现在家长评价:与人相处时较友善,学会怎样文明理智去解决问题,能够尊敬家长,遇事愿意与家长沟通。

……

②举办专题讲座。为提高广大学生调控自我行为的能力和素质,学校聘请专家举办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心理。安师院教育技术系任其平教授,致力于教育研究,他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借助讲座形式与广大学生交流,让学生受益匪浅。2022年底我校邀请了《知心姐姐》杂志社的编辑来校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她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③举办心理健康板报。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专题板报展,让学生们认识心理学,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我调控的方法。

④开设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学校开设了“知心姐姐信箱”,学生可以将自己成长的烦恼通过书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辅导教师能很快给学生咨询回复,引导学生学习,疏导学生思想。高年级组的心理辅导教师还组织五年级优秀学生成立了咨询小组,共同商讨成长中的烦恼,通过师生之间的朋友式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2)加强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并且影响着学校教育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

一是积极创设条件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更多的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懂得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2022年聘请了三院保健主任给家长做《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报告;2022年9月请安师院的严云堂教授为六年学生做《关注学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讲座,对于高年级学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厌学、说谎、早恋等现象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广大家长深受启发。2022年9月请任其平教授给一年级家长做《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生活》报告。各类专家指导讲座,让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从而科学地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是利用《家教周报》报纸,心理板报、广播站及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介绍现代教育观,让他们知道减负减什么,家庭的民主气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等有关知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育人观,人才观,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参与的机会,体验的机会,还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成长环境。

三是对个别有心理困扰的家长进行案例教育,进行对话,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如今年刚毕业的学生王某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与祖父母住。孩子缺少母爱,祖父母望孙成龙要求严格,父亲不关心他还经常打骂,不准他与母亲见面,孩子一度处在崩溃边缘,在校表现自我保护意识强烈,不能与同学正常相处,攻击性强,对不利于自己的任何言论存在强烈的敌意,并且有自伤发泄行为,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教师发现后马上与家长联系,结合家教理论向家长陈述利害。提出合理的建议,建议家长正确处理亲情关系。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并对孩子进行不良心理的疏导,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通过家校合力,该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得到有效矫治,学习成绩也重拾升势。

(3)调节班主任工作心态,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通过班级来实施,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学校教育管理及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将班主任列为课题组成员,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听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学校课题组与教导处一起利用周三的教研会邀请安师院的任其平教授给本校教师进行了《关注心理,关爱生命》、《小学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任教授就新时期教师面对的压力及如何调试自我心态给教师做了具体详细的心理上的指导,同时就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做了科学的指导,让广大教师深受启发,懂得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样与那样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成效。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学校每学期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教育案例分析会,让班级管理工作比较突出、学困生转化比较成功的班主任给全体教师介绍经验,让广大教师在交流中启迪,在讨论中感悟,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师的整体育人水平。

(4)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学科教育活动相结合,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向学生的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①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语文、思品、自然等学科可以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数学、科学课可以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情感;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体育课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

②积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今年学校积极创建“和谐校园”活动,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创编新童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常常沉静于宽松和谐氛围中。校园里宣传橱窗每月更换一次,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悬挂在走廊间,校风校训赫然省目,墙壁上的学生书画作品一学期更换一次等,这些使整个校园给人一种书香悠淳,洁静典雅的心灵感染,时时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中央雕塑喷泉,假山浮石,名人雕刻,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和谐优美,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美丽熏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相容的心态。

③在少先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自己组织,少先队活动孩子们欢迎。我校充分利用少先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且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仅提高能力,同时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教育。如针对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开展卫生评比、三好生评比、文艺表演等竞赛活动;又如针对学生从众心理强,热情大方的特点,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高修养,促其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

八、研究成果

1、构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

第一,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应为学生服务。心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各类学生主体不断发展的心理需要。

第二,心理教育落实到外显的行为上。

学生的意识、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学习、活动、生活的行为上。把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意从行为角度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进行教育,一方面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班级生活的主要障碍为切入点,确定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为了使教师的行为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学校对教师进行正确教育行为的训练。

第三,课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的过程,有意识地在各科课堂教学中体现心理教育,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流露失败、无奈的情绪,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影响学生。

第四,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中。

学校开展多种专门性的心理教育活动,挖掘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识地增加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生动、活泼、交互,师生平等融合,重在心灵沟通和心理感悟。

2、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教育讲座和宣传教育,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识,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当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问题时,能坦然寻求心理帮助。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下面四点:(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2)、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乐于帮助别人,尊重别人;(3)、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环境;(4)、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三年多来,学生参加各级各项竞赛一百多人次获奖。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研究中出人才,出经验。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心理素质好、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学校办学育人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构建学生心理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2022年,我校成功举办了班主任经验论文研讨会,2022年10月学校召开全体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会。这些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交流机会,对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其中多篇班主任论文在市、区交流,钟玲老师案例获市“走进学生心灵”案例二等奖,邹慧君工作案例《点燃学生心的灯》获区一等奖等。

4、编辑了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册。广大家长通过讲座,参与学校活动,极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尝试积极动笔撰写了教育论文。其中夏建利同志撰写的《抓好思想教育,帮助孩子立志》一文获省一等奖,储流杰的《父母应该成为孩子心灵的导师》获省优秀论文。

5、近几年师生心理无严重扭曲现象。个案库的成立使学校个别心理状态较差的学生及时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他们进步很大,也是我校取得可喜成绩。

6、建立家访登记卡,规范了家访工作。

7、促进了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

几年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师生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学习中,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子课题学校,安庆市“震憾心灵”教育故事优秀组织奖,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子课题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安庆市示范家长学校大观区科普特色学校及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九、反思与启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能主动、健康地发挥。因此,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能居高临下的说教,应多和学生谈心,和他们交朋友,让学生敢于接受教师,愿意和教师说心理话。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师益友”。

2、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心理咨询工作日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日益受到师生的欢迎。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将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向纵深方面发展。

3、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学校可持续发展,因此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训,让他们有意识的参加此项工作,将会有效地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第10篇】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报告

一、调查目的

知识化、信息化、竞争化程度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我校对三~六年级20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现将过程和结果记录如下: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我校于2022年10月对三~六年级2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表略

(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根据学习动机等八方面设计的问卷,共10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结果(备注:中段—三、四年级;高段—五、六年级)

调查统计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仍有少数学生存在学习动机扭曲、冷漠,情感闭锁,缺乏爱心,竞争意识不强等心理问题。

(一)学习动机扭曲:

题目1:你上学读书是为了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b替老师学习c替父母学习d读书后找大钱e同学间好玩

题目2:课堂上教师提问

a马上回答b想一会再回答c等别人答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8%,高段有1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其中,中段有43%,高段有8%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d以后挣大钱”;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c替父母学习”;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b替老师学习”。还有1%的学生认为读书是“e同学间好玩”。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中段有21%,高段有14%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应付。他们选择的是“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焦虑心理

题目3:期末考试时

a心情紧张b有点紧张c无所谓d有信心e不紧张

题目4: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a是b不是

面对考试,1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29%出现轻微焦虑,7%属于过度焦虑。“有信心不紧张”的选择率由中段的74%下降到高段的64%。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问题4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并且这种焦虑由中段的28%上升到高段的40%,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三)冷漠

题目5: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a跟着流泪b没有眼泪c那是假的d非常激动

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35%,高段有25%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四)胆怯、羞涩

题目6:家里来了陌生客人:

a喜欢b主动招呼c不理睬d怯生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中段占58%,高段占45%,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孩子,由于平时见的世面少,同时也因为缺乏正确的心理引导,显得不够大方。

(五)交往情感闭锁

题目7:与新朋友在一起

a主动邀请一起玩b不好意思接近c只顾自己玩

统计表明,部分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中段有19%,高段有21%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六)爱心的流失

题目8:对小动物,你

a喜欢b不伤害c捉弄d喜欢弄死

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的爱心正在流失,连可爱的小动物也不能唤起他们的爱心。这可能与部分家庭的溺爱式教育有关,这种教育导致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或物的关爱。

(七)竞争意识不强。

题目9:竞选干部时

a我能行b努力争取c当干部要多做事d无所谓e不愿当f

我不行

20%左右的学生不积极参与竞选干部,其中近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10%左右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5%持无所谓的态度。

这表明,部分小学生竞争意识不强或服务意识不强,不想通过竞争成为胜利者,或不想为别人服务,有懒惰思想。而竞争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头,都面临着挑战和竞争,同时,总想着别人为自己服务也是不现实的。

(八)不良情绪:

题目10:你到学校的心情是

a愉快b一般c有时烦d不愉快

调查发现,学生存在在校情绪不良现象,特别是高段,感到有点烦或不愉快的20%,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生活中。

四、学生心理成因分析

从调查统计来看,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1、学校原因: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鉴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教育行政部门重教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轻心理教育专业的培训;重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轻教师育人技巧的攀升;重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轻教师健康心理的养成。没有心理健康的教师,诚然会出现诸多的学生心理问题。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也是直接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严重游离,学生学业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频繁,分数越来越看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涛声依旧”,考试指挥棒依旧左右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试教育”变成了“理直气壮抓质量”,还没有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不得不直面迎面而来的“应试教育下放权”(小学考试也要排名次)。随心所欲的测试卷,漫无边际的拓展,教师劳累,学生更遭殃。教师的压力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及学业负担。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2、家庭原因

在家庭中,有大概30%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生活由祖字辈照顾,家长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而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棍棒之下出人才”,对孩子实施打骂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困扰,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3、社会原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小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邻里之间经常问及的是孩子的学业,经常攀比的是孩子的成绩。成年人的健身观念增强,却缺乏对孩子们“健心”的观念。大教育观尚未在社区有效树立。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1、学校:学校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2、家庭:很多家长的外出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连一个星期见一次面的机会都没有。农村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质上的需求,而是缺少父母的理解和关心。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3、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城镇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与城镇学校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第11篇】2022小学生心理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22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中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集体意识。

3、高年级: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会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监督能力,学会确定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2022.9-2022.8)

(一)准备阶段:(2022.9-2022.12)

1、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习学校总课题方案。

3、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22.1—2022.12)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总结阶段:(2022.1—2022.8)

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1、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

2022年9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1-5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指导专家:任其平(安师院教育系教授)

课题负责人:王泽润

课题组长:徐一文

课题组成员:潘家宝、舒萍、张丽、叶代娣、朱秀华、钟玲、邹慧君、潘功兰、吴晓潮、薛苇、鲍涛、余丽娟、汪翠霞、刘娟娟、朱启宏、梁兰萍

2、根据实际,实验研究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全面普及,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心理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与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使全校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对个人学习、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极大地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二)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

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开展以下活动。

①建立个案库。学校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与观察确定了少数有较重心理困扰及障碍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年级组辅导教师一月一次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认真分析行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辅导个案库成员有20余人。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教育,大多数学生能正常地学习,正常与同学交往,处事能力大有增强。

个案一: 五(3)班吴某,大脑有疾患,精神经常兴奋,失控。一年来在年级组教师跟踪教育辅导下,现在能正常随班就读。学生评价:他上课能静心下来听课,下课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不随便攻击别人。

个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动,学习不能专心,课堂上行为随意经常无故攻击人。如今学生评价:上课能安静上课,作业能及时完成,鲁莽行为有所改善。

个案三:四(2)班徐某,表现为不与同学交往,平时不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封闭自我。现在学生评价:如下课与同学玩耍,上课也能发言,集体活动表现也较积极。

个案四:四(1)班韦某,表现为个性偏激主观,遇事冲动,以自我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与爷爷发生冲突,因而举起斧头砍爷爷被及时制止。现在家长评价:与人相处时较友善,学会怎样文明理智去解决问题,能够尊敬家长,遇事愿意与家长沟通。

……

②举办专题讲座。为提高广大学生调控自我行为的能力和素质,学校聘请专家举办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心理。安师院教育技术系任其平教授,致力于教育研究,他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借助讲座形式与广大学生交流,让学生受益匪浅。2022年底我校邀请了《知心姐姐》杂志社的编辑来校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她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③举办心理健康板报。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专题板报展,让学生们认识心理学,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我调控的方法。

④开设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学校开设了“知心姐姐信箱”,学生可以将自己成长的烦恼通过书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辅导教师能很快给学生咨询回复,引导学生学习,疏导学生思想。高年级组的心理辅导教师还组织五年级优秀学生成立了咨询小组,共同商讨成长中的烦恼,通过师生之间的朋友式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2)加强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并且影响着学校教育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

一是积极创设条件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更多的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懂得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2022年聘请了三院保健主任给家长做《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报告;2022年9月请安师院的严云堂教授为六年学生做《关注学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讲座,对于高年级学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厌学、说谎、早恋等现象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广大家长深受启发。2022年9月请任其平教授给一年级家长做《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生活》报告。各类专家指导讲座,让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从而科学地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是利用《家教周报》报纸,心理板报、广播站及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介绍现代教育观,让他们知道减负减什么,家庭的民主气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等有关知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育人观,人才观,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参与的机会,体验的机会,还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成长环境。

三是对个别有心理困扰的家长进行案例教育,进行对话,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如今年刚毕业的学生王某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与祖父母住。孩子缺少母爱,祖父母望孙成龙要求严格,父亲不关心他还经常打骂,不准他与母亲见面,孩子一度处在崩溃边缘,在校表现自我保护意识强烈,不能与同学正常相处,攻击性强,对不利于自己的任何言论存在强烈的敌意,并且有自伤发泄行为,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教师发现后马上与家长联系,结合家教理论向家长陈述利害。提出合理的建议,建议家长正确处理亲情关系。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并对孩子进行不良心理的疏导,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通过家校合力,该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得到有效矫治,学习成绩也重拾升势。

(3)调节班主任工作心态,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通过班级来实施,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学校教育管理及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将班主任列为课题组成员,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听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学校课题组与教导处一起利用周三的教研会邀请安师院的任其平教授给本校教师进行了《关注心理,关爱生命》、《小学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任教授就新时期教师面对的压力及如何调试自我心态给教师做了具体详细的心理上的指导,同时就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做了科学的指导,让广大教师深受启发,懂得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样与那样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成效。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学校每学期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教育案例分析会,让班级管理工作比较突出、学困生转化比较成功的班主任给全体教师介绍经验,让广大教师在交流中启迪,在讨论中感悟,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师的整体育人水平。

(4)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学科教育活动相结合,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向学生的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①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语文、思品、自然等学科可以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数学、科学课可以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情感;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体育课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

②积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今年学校积极创建“和谐校园”活动,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创编新童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常常沉静于宽松和谐氛围中。校园里宣传橱窗每月更换一次,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悬挂在走廊间,校风校训赫然省目,墙壁上的学生书画作品一学期更换一次等,这些使整个校园给人一种书香悠淳,洁静典雅的心灵感染,时时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中央雕塑喷泉,假山浮石,名人雕刻,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和谐优美,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美丽熏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相容的心态。

③在少先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自己组织,少先队活动孩子们欢迎。我校充分利用少先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且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仅提高能力,同时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教育。如针对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开展卫生评比、三好生评比、文艺表演等竞赛活动;又如针对学生从众心理强,热情大方的特点,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高修养,促其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

八、研究成果

1、构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

第一,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应为学生服务。心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各类学生主体不断发展的心理需要。

第二,心理教育落实到外显的行为上。

学生的意识、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学习、活动、生活的行为上。把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意从行为角度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进行教育,一方面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班级生活的主要障碍为切入点,确定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为了使教师的行为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学校对教师进行正确教育行为的训练。

第三,课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的过程,有意识地在各科课堂教学中体现心理教育,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流露失败、无奈的情绪,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影响学生。

第四,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中。

学校开展多种专门性的心理教育活动,挖掘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识地增加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生动、活泼、交互,师生平等融合,重在心灵沟通和心理感悟。

2、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教育讲座和宣传教育,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识,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当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问题时,能坦然寻求心理帮助。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下面四点:(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2)、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乐于帮助别人,尊重别人;(3)、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环境;(4)、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三年多来,学生参加各级各项竞赛一百多人次获奖。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研究中出人才,出经验。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心理素质好、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学校办学育人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构建学生心理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2022年,我校成功举办了班主任经验论文研讨会,2022年10月学校召开全体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会。这些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交流机会,对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其中多篇班主任论文在市、区交流,钟玲老师案例获市“走进学生心灵”案例二等奖,邹慧君工作案例《点燃学生心的灯》获区一等奖等。

4、编辑了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册。广大家长通过讲座,参与学校活动,极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尝试积极动笔撰写了教育论文。其中夏建利同志撰写的《抓好思想教育,帮助孩子立志》一文获省一等奖,储流杰的《父母应该成为孩子心灵的导师》获省优秀论文。

5、近几年师生心理无严重扭曲现象。个案库的成立使学校个别心理状态较差的学生及时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他们进步很大,也是我校取得可喜成绩。

6、建立家访登记卡,规范了家访工作。

7、促进了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

几年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师生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学习中,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子课题学校,安庆市“震憾心灵”教育故事优秀组织奖,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子课题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安庆市示范家长学校大观区科普特色学校及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九、反思与启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能主动、健康地发挥。因此,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能居高临下的说教,应多和学生谈心,和他们交朋友,让学生敢于接受教师,愿意和教师说心理话。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师益友”。

2、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心理咨询工作日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日益受到师生的欢迎。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将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向纵深方面发展。

3、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学校可持续发展,因此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训,让他们有意识的参加此项工作,将会有效地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第12篇】小学生心理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范例

小学生心理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22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中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集体意识。

3、高年级: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会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监督能力,学会确定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2022.9-2022.8)

(一)准备阶段:(2022.9-2022.12)

1、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习学校总课题方案。

3、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22.1—2022.12)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总结阶段:(2022.1—2022.8)

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1、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

2022年9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1-5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指导专家:任其平(安师院教育系教授)

课题负责人:王泽润

课题组长:徐一文

课题组成员:潘家宝、舒萍、张丽、叶代娣、朱秀华、钟玲、邹慧君、

小学生心理报告12篇

一、调查目的知识化、信息化、竞争化程度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小学生心理范文

  • 小学生心理报告12篇
  • 小学生心理报告12篇94人关注

    一、调查目的知识化、信息化、竞争化程度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心理素质将 ...[更多]

  • 81人关注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的开题报告就当前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当下小学生心理状况,提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以及心 ...

  • 33人关注

    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兴衰,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 ...

  • 13人关注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04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 ...

  • 10人关注

    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事关少年儿童的成长,少年儿童的素质状况又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带着责任思考这一问题,立足实际为 ...

学生报告热门信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