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亚美am8官网-亚美am8官网开户 > 报告范文 > 综合报告 > 考察报告

社区考察报告6篇-亚美am8官网

发布时间:2023-09-05 07:01:01 查看人数:77

【导语】社区考察报告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6篇优秀的社区考察考察报告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区考察报告,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社区考察报告

【第1篇】社区考察报告

2月18日至22日,在县委组织部的组织带领下,由组织部、民政局分管党建、社区政权建设的领导,城关镇党委书记,各社区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共计10人组成的学习考察团赴xx、西安、天水、甘州等地对社区建设及虚拟养老院建设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期间共计观摩街道、社区、虚拟养老院等示范点7个,方法上采取现场看、听取介绍、座谈交流、操作体验等方式进行。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地的经验与做法

考察团观摩的点在全省或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一些特色工作和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对我县今后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具有一定的启迪和指导作用。概括地讲,各观摩点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特点:

一是强化理论指导,在工作理念上突出超前性。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改变方式。通过考察,各观摩点普遍给人的印象是理念上高人一筹,措施上高人一招,行动上快人一步,善于把工作与新形势下居民群众的所思所需、所想所盼结合起来,勇于把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与加大投入、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乐于把改善服务方式与现代网络技术的创新应用结合起来,紧跟时代工作要求,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使各项工作符合了居民群众的需要,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保证了工作运行有先进理念的指导,服务方式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顺民意、利民众、出实效。xx市城关区针对人口老龄化突出的问题,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提出的建立“虚拟养老院”的工作理念,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为区域内老人较好地解决了居家养老问题。这种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建设构想给老年人养老问题开辟了一种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带动性。xx市七里河区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街道、社区探索实施了“民情流水线”工程,把服务居民群众作为街道、社区的重要职责,从民情反映、民事办理、结果反馈等方面系统地规范了工作程序,并依托软件公司,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数社区”集成管理系统和“网格化”视频监控系统,真正把民情、民意作为一项工程去完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贯彻了科学发展观,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二是强化阵地基础,在设施设备上突出先进性。把现代技术应用到服务工作中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服务方式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把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工作服务方式相结合,对方便居民群众办事、增强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不仅生产技术需要创新,管理服务技术更需要创新,只把现代技术的一些成果积极的应用到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当中,才能有效推动社会高效运行,促进社会文明和谐。xx市七里河区率先在西湖街道自主开发“三维数社区”集成管理系统、服务呼叫系统、“一事一评交互式评价系统”和“网格化”视频监控系统,并组织工作人员及时对系统信息进行更新维护,形成了自主开发、逐年升级、自行维护、高效运行的良好工作格局,在社区数化管理工作中走在了全省前列,这一数化管理系统也在省内有条件的部分县区得到了推广应用;同时自主投资近200万元在辖区内重点地段架设了视频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全天候监控,高清的画面、自行调节的镜头、画面的灵活切换,既达到了“一人监控,全面了解”的工作效果,又有效震慑了各类犯罪行为的发生。城关区在虚拟养老院建设上自主开发了一套呼叫系统,服务热线统一为965885,通过这一服务热线,可实现服务对象与服务人员的有效对接,使老年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生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真正通过技术开发使虚拟养老院的职能得到了发挥。

三是强化自身优势,在工作特色上突出时代性。所观摩的街道、社区在开展工作中都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作,真正形成了一街一特色、一区一亮点的工作格局。西安市新城区西光社区开展的以“学在家庭、美在家庭、乐在家庭、俭在家庭、安在家庭、和在家庭”为内容的“六在家庭”创建活动,优化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提高了社区的文明程度。xx西湖街道西街社区根据社区空巢老人多的实际,开办了“夕阳乐”餐桌,每天为空巢老人配送午餐、晚餐,解决了空巢老人做饭没力量、用餐不方便的问题。甘州区小寺庙社区结合社区实际开展了“党心连民心”系列活动,与辖区单位实施了“五联共建”工程,举办了才艺展示、厨艺比赛等特色活动。xx西湖街道实施的“民情流水线”工程、成立的“民情通”呼叫服务中心、开展的“一元钱爱心党费”、针对未成年人教育实施的“四点半”工程等工作,更是结合了区域内人口多、情况复杂的实际,开展的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得到了中央及省委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实施的“民情流水线”工程的经验与做法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上进行了刊登,中组部组织二局调研组撰写的文章《xx市“民情流水线”工程调查》在《党建研究》上进行了刊载。

四是强化制度建设,在工作运行上突出政策性。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联合的工作格局,是深化社区建设的根本途径。从观摩的几个点看,他们在工作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把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对工作的支持,集中资源、精力打造具有指导性、带动性和示范性的工程,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无效利用。xx市城关区在打造虚拟养老院时,将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进行有效对接,把网络民生、网络创业、在线公共服务三大工程和数家庭普及计划结合起来,通过政府搭建的网络通信平台将全社会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信息汇集起来并传递给具备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加盟企业,由企业派出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服务项目部分为免费服务,部分为低于市场价格20%的优惠服务,服务所产生的费用由政府通过发放服务补贴的形式发给服务对象,也就是服务费用由政府埋单,这种政策扶持为虚拟养老院建设、运行奠定了基础。西湖街道在打造“民情流水线”工程的过程中,更是在人员力量、经费上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并形成了相应的经费投入运行机制,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是强化工作监督,在为民服务上突出时效性。为民服务的实效,主要靠监督机制去落实。没有监督的工作,没有监督的服务必然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七里河区在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中,建立了个体监督、社会监督、网上监督、专门监督、评议监督等五种监督形式,较好地落实了各项服务措施,目前,该街道已为200名老人安装了“呼叫服务专线”。同时建立了“两代表一委员”民情接待日,建立了交互式评价系统,切实改善了工作作风,转变了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实效。xx市城关区在筹建虚拟养老院过程中,设立了接待中心,在服务流程上增加了用户服务评价、服务质量监督人员对服务进行回访考核两个环节,有效落实了各项服务措施,使老年人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服务。由于服务到位、成效明显,这一养老模式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认可,目前,全院已有入院老人近5万人,直接提供服务的老人有1.5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优抚对象有420多人,为老人提供的服务有八大类170多项。

二、几点启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深化社区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已成为目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xx市、西安市、天水市、甘州区社区建设、社会管理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中,有以下四点启示值得思考。

一是从解放思想中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导航仪”。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作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确立规范的工作方式和服务体系,才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长效性。xx市西湖街道确定的“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在群众‘最需’上办实事”的“四最”服务理念,城关区提出的建立“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理念,都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为打开工作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城关镇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提出了党员“积分制”管理、组建党群爱心援助站、成立爱心党员小组、举办“邻居节”、开展“三认五结对”活动等一些思路措施,较好地发挥了党员、在职干部在社区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解决了城区一些孤、老、病、残、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推动了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但是也还存在资金短缺、建设起点不高、眼界不够开阔的问题,特别是在加大投入,大量引进高科技手段服务居民群众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谋划思考。

二是在制度建设上确立联动共建的工作机制是深化社区建设的“支撑伞”。基层街道、社区的工作如果离开各单位的支持,得不到社会各界的帮助,很难打开工作局面。只有学会“借鸡下蛋”、“借力发展”、“借势推动”,树立“大社区”工作思路,才能促进资源整合,拓宽服务领域。一方面要通过上级党委、政府建立强有力的辖区单位参与共驻共建情况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每年建成一批共建项目,切实为居民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真正使居民群众得实惠;另一方面社区要作为中介机构把各服务企业、服务单位与服务对象连接起来,找准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有利于于各方发展的工作结合点,形成互利互惠、相互促动的工作机制,着力破解社会管理服务中的难题。甘州区小寺庙社区开展的“五联共建”活动,有效整合了辖区单位资源,取得了一定成效;西湖街道在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中积极动员辖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确保了“民情”、“民事”落到实处;xx市城关区建起的“虚拟养老院”,更是整合各方力量,保证了服务措施到位,服务效果明显。我县在开展共驻共建工作的过程中,建立了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了县委常委包挂社区制度,组织开展了“六联六共”活动,对在职党员实行了“一表两书一卡”管理,根据社区实际设立了社区共建日,一些做法既得到了各辖区单位的支持,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共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还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xx市、天水市的一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是在贴近实际中开展具有优势的特色工作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助推器”。一个区域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同、人文地理差异、民俗民风的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开展社区工作要切实贴近工作实际,根据社区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具有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工作亮点,在工作的突破口上下功夫,达到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亮点示范的目的。要根据社区实际,按照“一区一特色”的要求,对每个社区的工作进行规划设计,形成具有不同工作理念、不同工作思路、不同活动载体、不同工作平台的社区工作特色,着力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是在打造亮点工程上开辟资源整合的有效路径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动力源”。城市社区开展工作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政治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如果把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服务共搞的良好工作格局,打造出一些亮点工程,对于提高社区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市七里河区在打造“数社区”时,就有效整合了城管、综治、环卫、计划生育等多部门的资金资源,并由区政府统一调度,打造基层服务平台,并随时对信息进行更新,保证了信息资源的准确完整、高效利用。目前我县在把政府事务延伸到社区时,没有同时把各单位的信息资源、优惠政策整合到社区,而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行其事,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不能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的作用,同时各个系统信息有差异、数据有出入、信息采集不完整,给社区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应该由县上相关部门牵头,整合配置好各类信息资源、设施资源,使社区、辖区单位能够相互利用、共享平台,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三、对我县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考察学习,并在认真分析我县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考察团就今后加强我县社区建设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在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上下功夫。要结合我县实际,由县上牵头,对目前我县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城建、公安、计生等部门的数系统资源进行整合,在社区建立终端服务平台,相互连接,共同服务,建成节约高效的互动机制,提升城市社区建设水平。

二是以建立操作性较强的共驻共建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在形成工作合力上下功夫。结合近年来共驻共建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重新讨论制定进一步加强社区共驻共建工作的意见,重点在共建平台建设、共建工作考核、共建工作制度建设三个方面下功夫,着力提高共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尤其要针对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相关单位负责人定期下访收集办理居民意见建议,建立符合实际的如“城市管理联席会”、“民生保障联席会”等一些“专业性”联席会,整合力量解决好居民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三是以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为关键,在优化社区服务上下功夫。认真借鉴学习xx市七里河区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的做法,在强化“五条渠道搜集和受理民情,五种方式解决和办理民事,五项措施公示和反馈结果,五个途径落实和强化监督”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不断创新载体,重点在设立民情服务电话、开办“爱心餐桌”、组建民情联络员、规范党群爱心援助站运行、筹建空巢老人爱心服务站等方面做文章,努力把“民情流水线”工程打造成一项惠民工程。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首先在人民东路、新建东村两个社区进行试点,力争在6月中旬以前建成规范运行的示范点,取得经验后,在其他社区推广。同时以县民政局筹建虚拟养老院为契机,加大协调配合力度,积极开展符合居民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与民政、人社等部门配合,在人民西社区筹建老年人“爱心餐桌”,切实解决好老年人做饭难的问题。

四是以打造文化品牌为目标,在促进社区文化和谐上下功夫。开展好文化活动既是丰富居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提升社区形象的需要。xx市、甘州区在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坚持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作为一项工程去抓,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县社区近年来在社区文化上下了一定功夫,开展了一些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举办的社区文化节、才艺展示赛、服装展示赛、厨艺赛等活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今后要进一步挖掘社区在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个性特色,把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等诸多文化因素融为一体,拓展社区文化的内涵,举办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带动大众文化广泛普及。

五是以学习创新为手段,在形成亮点工作上下功夫。要在认真总结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吸收、创新,形成我县社区建设特色的典型做法和亮点工作,切实达到学习提高的目的。特别是一些已经开展的如党员“积分制”管理、“三认五结对”活动、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百家宴”活动等工作,要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形成系统的工作思路和运行程序,保证各项工作出成效、出经验、出亮点。

社区考察报告(2)

美国社区学院教育考察报告

12月初,由我国北京、成都、深圳三地专业人士所组成的中国社区教育考察团,在国际社区教育协会(icfa)亚洲理事,全国社区教育委员会主席,全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厉以贤教授的带领下,历时12天时间,横跨美国东部和西部,分别到了纽约城市大学毕业生中心、内华达社区学院、洛杉矶山谷学院、东洛杉矶学院等四所学校,比较完整详细地考察了美国社区学院的教育。

考察团所到之处,受到了美方学院的高度重视,各学院周密安排,热情接待,宾主交流融洽。在东洛杉矶学院,院方还特别给全考察团成员准备了“美国社区学院教育交流结业证书”,由校长evnest h.moveno(莫文龙)亲自给每一成员颁发。

在美考察期间,美国教育同行的务实作风,治学严谨的敬业精神,无不使考察团深受感动,体验深刻,受益良多。在洛杉矶考察时候,当地《世界日报》以《中国社区学院考察团访东洛学院》为题作了专题的报道。

考察团此行主要是以社区教育为专题,全面考察了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历史、办学使命(宗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经费投入、学生管理等等,具体考察报告如下。

一、美国社区学院概况

美国的社区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集合体,为了区别与其他高等院校,总的而言,社区学院就是一所颁发副学士学位作为最高学位的地区性被认可的高等教育院校。其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实验中。其中一所最早期的公立初级学院是在1901年的时候,从伊利诺伊州的乔利埃特(joliet)高中演变出来的乔利埃特社区学院,至今,乔利埃特初级学院(joliet junior college)是美国的首家并且是最成功的初级学院。

美国社区学院是仿效了公立高中、私立初级学院以及四年制学院与大学,结合了所有这些院校的特性,但却发展了自己的独有特色。受到了诸如1890年以后公立高中发展迅速,20世纪初期大学领袖与学者们要求改革美国的教育,gi法案,生育高峰期,工商界对受过培训的员工的需求,60年代的民权运动,联邦学生补助计划以及成千上万的各州立法者的倡议与法律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美国的社区学院在美国的历史中以及对扩展大众接受教育机会方面有著深厚的根源。今天的美国社区学院秉承了托玛斯杰弗逊的信念,即教育应该是实际和自由的,并且应该兼顾到服务大众以及个人需要。

到目前止,在美国大概有1,130余所社区学院,技术学院,两年制的学院分部,宗族学院以及独立的初级学院,加上分校,总数达到1600余所。其中有970所是公立院校(详见表一)。公立学院每年为大约一千万学生提供教育—其中五百万学生就读学分课程,其余的五百万学生就读学分课程、学习班或学习计划等等。大概有47%的首次读大学的学生和有49%的所有少数族裔大学生都进社区学院就读(可参照表二)。大概有51%的社区学院学生是家中第一代的大学生—他们的父母都没有上过大学。如果不是社区学院的存在以及它们向大众开放入学渠道,恐怕很多人都永远没有进大学的机会。

除了向广大人民众提供学分课程与非学分课程外,很多社区学院在其社区中充当了文化、社会与学术的中心。大部分的社区学院都是公立和在经济上接受公众税款的支援。基本上社区学院是为非寄宿的学生而设的,大部分的社区学院均没有住宿设施,这也说明了社区学院大部分学生是非全日制上课的,这类学生占了63%。

每一所社区学院都有自己的文化,并为独特的地理区域与对象服务。然而,这些社区学院本身与学生之间都能共享很多相同的价值观、目标以及理想。社区学院与其他高等教育院校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对公开入学和社区建设的重视,这些基本的价值观在塑造社区学院的角色和规模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表一:以院校管理类别划分的社区学院数目:(1900至)(未加分校)

年份公立学院宗族学院 独立学院总数

1900088

192070137207

1930178258436

1940258317575

1950337311648

1960390273663

19708472441091

198010491821231

199012821831465

9951371132

表二:以院校类别划分的秋季入学人数:1975年到

年份社区四年制大学

19753,970,1197,214,740

19804,526,2877,7570,608

19854.531,0077,715,978

19905,240,0838,578,554

19955,492,5298,769,252

5,497,4208,802,835

二、美国社区学院使命(办学宗旨)

1、以大众公平就学为前提,给人人平等学习机会。

美国的社区学院所有活动都来源于自其本身的使命,简言之,这个使命就是为大众提供大专教育课程和服务,使社会区变得更健全和更富生命力。首先在入学这一关,其是通过公平入学政策,公平与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来体现公平与平等的。只要是学生年满18周岁,达到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只要愿意,都可以报读任何一间社区学院的任何一个专业,而且由于所有的区域范围都有社区学院,大部分的美国居民可以在自己通勤范围内的学院上学。我们考察团在东洛杉机学院考察时,陪同接待介绍的外语系主任、教授张立礼(lily chang)博士在谈到学生公平入学时,一再引用孔子:“有教无类”这句话,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其次,在平等就学上,一旦学生注册入学,学院需要提供支持服务,包括辅导,学业指导以及经济援助等,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同时,社区学院给每个学生承诺提供综合性大学课程,除了能提供大学学士学位的首两年课程,满足了传统的大学平行功能外,社区学院还可提供其他课程。虽然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使所有社区学院提供所有的课程,但是学生必须有机会选择他们在社区学院修读的课程。例如,如果大学生转学课程是一家社区学院所提供的唯一课程,这所社区学院就算不上是提供公平入学机会与公平就学的院校了,因为学生没有课程可以选择。很多来到社工学院的学生没有具备转学课程必须的学业资格。因此,如果这课程是他们的唯一选择,那么他们通往大学之门便被关闭了。

2、以服务社区为办学根本,为各阶层提供各类教育。

以社区为本的意思是,一所社区学院承诺满足某一指定地的需要,指定地区通常称为此社区学院的服务地区或服务区域。也就是说社区学院把向当地社区提供教育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

社区学院所服务的社区及民众,其需要是多样化的而且会随着时间改变,而且他们期望社区学能院能满足这些需要。大部分的社区都希望所提供的课程能容许学生转换到学士学位的课程。很多社区都希望社区学院能提供职业与技术培训课程,通常包括能满足某一当地行业的需要的培训课程。他们期望社区学院能提供通往取得证书、学位以及文凭的学分与非学分课程。很多社区希望学院能提供补救课程或启发性的课程,以帮助学生的学业达至大学水平。还有大部分的社区都希望学院能提供满足康乐、社会以及文化方面需要的课程和活动。社区学院也尽其所能去满足社区的需要要并保持优异的水平。很多社区学院都能与当地雇主紧密合作,设计和提供能帮助迅速就业的课程,而这些行业都被证明是很需要人才的。

虽然文化活动与社会活动不一定是社区学院的正式教育课程的一部分,这类活动却使教育内容和社区生活变得更多姿多彩。很多观察家都同意,让社区学院赞助艺术展览、体育活动、音乐会、话剧制作、健康展览会、社区论坛以社区论坛以及其他活动等很重要的,因为这些活动能让社区学院所服务的人群的生活变得更丰盛。参与活动赞助的取舍决定可能是社区内存在广泛需要的结果(例如,健康展览会),也可能是个人或团体抱着参参与活动赞助的欲望的结果。不论原因为何,社区学院对社区公平表示的需要作回应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能增强社区学院的教育使命。

3、以献身教育教学为首任,关注每一学生学习需求

一所教育机构的核心是教职员,社区学院的教职员都以献身于教育教学为首任。他们的教学是尽公民责任的一个途径,讲台是他们与别人分享知识的论坛,这里面更多的是他们人生的一个目标追求。我们考察组在内华达社区学院交流的时候,其中一位团友就对学院的副院长anneli adams(安莉·艾顿)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在企业公司里的工资比在学院高得多,为什么你还要在这里教书呢?anneli adams(安莉·艾顿)回答说:我到内华达学院教书,是因为我喜欢教书,喜欢和学生一起分享我的成功与快乐!而不是为了工资而来的。她的回答赢来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在美国的社区学院,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是一个忠诚的学者,经常掌握其范畴内的资讯,并与同事和学生们分享最新的发展信息。对社区学院的老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发展自己的能力,因应学生的不同形式以调整本身的教育形式,从而使社区学院的教职员与管理人员对他们在教学与学习方面的献身感到自豪。

4、以鼓励终身学习为始终,对全社会倡导终身教育

社区学院对终身学习的承诺包括了提供几乎是无限的学分和非学分课程、活动、以及计划等,通过这一切来丰富社区学院所服务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只要他们有学习的渴求便可以。很多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重回课堂目的是学习新的工作技能和改善现有的技术。新近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完成了硕士课程或其他高等学位课程返回社区于完成了硕士课程或其他高等学位课程返回社区学院继续进修。

社区学院的其中一个优点是,就学生所注册选修的课程与学科而言,终身学习者与一般全时间学生没有多大分别。终身学习者所选修的大部分课程与学科和一般为寻求学位者而设的课程是一样的。年龄大的成年人返回社区学院进修,无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能还是还学新的技术,他们与全时间学生的差别就会缩小。

在东洛杉矶学院考察时,我们在与学生座谈会上发现,有一位50多岁的居民带着他的中国妻子一起在学习,我们问到他年龄那么大了学习难不难?为什么要来学习?他耸耸肩很自然轻松地回答:学习不难,因为我可以慢慢学。至于年纪嘛,我们这里学生没有年龄的区别。由此可见,正因为美国一直倡导终身学习,美国国民的终身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为大众所接受。

三、美国社我学院(宗旨)的实现

美国社区学院是通过很多的课程、活动和服务来实现其使命。这些包括了大学转学课程、职业技术培训课程、启发教育和社区服务等。而社区服务还包括雇员培训计划以及各种技术服务。

1、大学转学课程

全美国的社区学院大部分都提供大学转学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完成大学课程的首两年。注册修读大学转学课程的学生可以选修与四年制学院或大学课程的学士学位课程所设几乎一样的科目。这些科目包括人文学、数学、科学与社会科学。最能使学生受惠的大学转学课程是能让他们的学分转换到符合一般学位要求以及达到计划程度的课程。

社区学院的大学转学课程已经获得极大成功。一些州政府已毫无疑问地接纳获得副学士学位的学生转到它们的四年制大学系统升学。很多在社区学院念四年制大学的首两年课程的学生,都能成功地将成绩转换到私立或公立的四年制大学业。美国的教育部研究指出,从社区学院转到四年制大学升学的学生,其学业成绩足以比得上那些一开始便在四年制大学就读的学生,具体数据可见表三。

表三:五种颁发最多的主修专业副学士学位:

学位获得人数

文理科、普通学科和人文科167,448

医疗健康与有关科学工作者76,848

商业管理与行政服务71,766

工程相关技术20,208

保护性服务17,445

2、职业技术培训课程

职业技术培训课程自从20世纪年代以来一直是公立社区学院地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美国将来在国际经济上竞争以及使美国工人赶上工作场所需要的日新月异的技术来说,也是绝对必要的。这因为为了使美国保持强盛,美国的人民必须获得教育以满足二十一世纪雇主的需要。

在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的初级大学将其职业课程限制于老师培训、办公室技能以及农业科学方面。随着时间的过去,很多这些课程已经演变成为四年制大学课程,而且在社区学院的课程中被取代为多样化的科目,如幼儿教育、办公室管理、激光光学,医疗与电脑技术、汽车板金修理及防火科学等。一系列的联邦政府计划包括1963年通过的职业培训法案,及随后于1968年和1972年的修订案,还有1984年的carl d.pekins法案以及后来的重新修订这一切都已经增强了社区学院发展新的职业技术课程的能力。从表四也可看到前学生选择职业专业的情况。

表四:五种根据起薪考虑的最热门社区学院课程:

课程名称平均开始薪酬

牙齿卫生$31,750

制造加工技术$30,675

电讯/交互 信息专家$29,268

物理治疗助理$28,782

注册护士$28,777

3、提供补救教育

在美国,有数千千万万的人基于某些原因,虽然到达成年人阶段却没有获得用以竞争高技能工作所需的教育。贫穷、歧视以及在单亲家庭生活所带来的困境,是导致儿童与成年人未能发挥潜能以获得解雇的员工可能缺乏再进入不断改变的劳动力市场的技能。缺乏英语能力的移民也可能要努力挣扎寻找工作。现在,不需要技能的工作已日渐减少而要求高技能的工作却与日俱增。如果人们继续于达到成年人阶段时没有获得二十一世纪工作所需的教育的话,则没有技能的工人的失业率将会上升,从而带来贫穷与社会衰退的问题。

社区学院具备有帮助回应这种教育危机的条件,所有的社区学院均提供补救教育或是启发教育,目的是把学生提高到具备符合参加大学本科程度课程或获取有生产价值的工作所需的能力。不论学生以前未能达到要求的原因为何,社区学院为他们提供一个渠道,让他们能改善其本身技能。虽然社区学院的学生必须具备某些先决条件才能踏入学术课程阶段,但是缺乏这些先决条件的学生仍然可以在社区学院内占一个席位,并在学习获得多样化的选择机会,从而使自己具有进一步上升的能力与空间。另外,从下表五来看也足可说明有学识民众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之重要,所得到的待遇也很高。

表五:18以上人士根据学历程度获得的中间收入:

最高学历收入

没有高中文凭$17,148

高中毕业(包括同等学历)$22,502

部分大学课程,没有学位$26,090

副学士学位$29,457

学士学位$36,525

硕士学位$45,053

专业学位$65,916

博士学位$56,758

4、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或是延续教育,是社区学院所提供的最具弹性和范围广阔的服务,它包含了一般由参与者支付而非由税款支付的课程和活动。所设课程由个人兴趣班,如插花艺术或汽车维修,以至信息技术培训或医疗急救等都一应俱全。

例如,工商界均指望社区学院为其服务地区的各行业员工提供切合需求的技能培训课程,而承包培训更是社区学院具有迅速回应工商界的培训需要的弹性,部分原因是社区学院与其服务而设的课程不需要管理董事或州政府协调机构的批准。很多社区学院与其服务地区内一些著名公司建立了良好关系。例如内华达社区社区学院和sprint电话公司建立了亚美am8官网开户的合作伙伴,sprint电话公司捐助了50多万美元最新技术远程通讯设备,对学院提供工程和课程的支持,学生享受有偿实习的待遇等等。

5、支援服务

社区学院对学生提供支援服务包括了道德与教育两方面的意义。假如注册入学的学生能尽自己的本分的话,社区学院有道德上的义务让他们得到良好的机会以取得理想的学业成就。如果要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学生通常需要在课堂以外参与一些支援服务。考虑到这个需要,社区学院经常维持好像藏有图书、胶卷与录像带的学习资源中心以及其他任何能促进学习的材料与设备。

此外,社区学院还提供广泛的支持服务,是专门为专注于学业的学生提供协助而设的。这类协助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提供,如写作实验室、学业辅导、个人与职业辅导、就业辅导,替有意完成学士学位的学生传达信息、事业计划、经营承包济援助辅导以及任何可以帮助实现社区学院的开放之门政策的诺言的服务。

四、美国社区学院的学生与教职员

1、学生来源的多层次,身份的多角色。

社区学院由于贯彻高教开放的招生政策,特别是有免试入学政策及低学费标准两项措施。因此,社区学院学的成分反映了美国国民的丰富多样性,社区学院的学生具有各种不同的年龄、种族文化渊源、及社会经济背景。

学生的阵容可能包括希望跟上行业内最新技术的医疗技术员,希望提高本身技能的工厂工人,希望学习或增强进电脑知识以便重新投入劳动力市场的退休人士或主妇,或是已注册就读转学课程的传统大学生。全国各城镇的人们的需要、渴求和梦想有多大,这个阵容就有多大。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们已经发现了社区学院并且已利用它来满足自己的教育需要。

社区学院的学生中,有百分之六十年龄在二十一岁以上。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预计今后将大量增加。由于许多人都是成年人,有工作和家庭负担,所以很多社区学院学生,尤其是那些人数超过了四百万的部分时间学生,他们担任的角色是公民­-学生,与学生-公民角色刚刚相反。他们所担任的公民角色比学生角色更显著。这些学生-公民是要肩负交税、全时间工作、养家、支付抵押贷款以及其他与全时间公民每天生活有关的责任。对一过些公民角色明显的学生来说,念大学固然是重要,但也取决于能使用的时间和金钱。从表六和表七我们也可以看出社区学院学生来源的一些情况。

表六: 首次接受高等教育的新生比例

表七:以年龄划分的社区学院秋季入学人数比例

2、教职员兼职为主、职级责任明确

教职员是一所教育机构的核心,不论他们是专职还是兼任的。社区学院雇用超过104,000名专职教职员以及大约190,000名兼任教职员。一般来说,社区学院三分之一为专职职员,三分之二为兼职教职员但大部分的课程是由专职员教授的。社区学院大部分的教职员都持有硕士学位,而且越来越多教职员(16%)拥有博士学位。

很多社区学院都设有与四年制大学类似的大学生教职员级别(如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以及讲师等)。有些社区学院所采用的制度,是以年资、表现和其他因素来决定教职员的等级和薪酬。很多社区学院都授予教职员终身职位。如没有终身职位制度的社区学院却有重新任命教职员的方法,例如多年任命制度或一个好像公务员制度而能保证职位延伸的制度。还有些社区学院的教职员是隶属工会的。

社区学院的教职员的基本责任就是教学,教职员平均每星期都保证一定时间用于办公室工作或为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协助他们计划自己的学习课程。教职员也协助学生参与学会赞助、社区项目、报纸制作、学术出版以及其他课外活动。我们在洛杉矶山谷学院了解到,其教师每学期至少教授五门科目(15个学分小时)每周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15个小时在课堂上课,15个小时在办公室给学生解难答疑,另外5个小时参加学院班或学科的教研或其他活动,平均每天至少6个小时在校工作。

有很大部分的社区学院的教职员是兼任的。兼任的教职员从事教学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尽公民责任之外,与别人分享知识,并促进自身学习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大部分兼任的教职员每学期只教授一门科目(3个学分小时)。详情可见下表八。

表八:社区学院教职员的雇用情况:1977-

五、美国社区学院的经费与管理

1、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正如社区学院其他方面的多元化特点一样,其经费资助的特色是也是多样化的,而各州的情况亦不尽相同。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处于同一个州的社区学院也有不同的经费来源。一般来说,美国社区学院的经费主要是从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当地税收而来,其中最大的的支援是来自州政府以及当地税收。全国平均来说,各项经费来源见表格九。

表九:社区学院经费来源

州政府39.8%

地方政府20.5%

学费17.3%

peel基金7.3%

其他联邦基金5.0%

其他9.2%

学费与杂费在不同程度上为社区学院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全国平均来说,公立社区学院的每年学费与杂费约为1,300美元。然而,各社区学院所收的学费与杂费也有很大差异。在各州社区学院之中,学费较昂贵的是马萨诸塞州、明尼苏达州、新罕布什尔州及德克萨斯州。有关学费与杂费详见表十。

表十:平均每年学费与杂费

社区学院也从其他资源获取经费,例如,很多社区学院通过社区服务及延续教育来开设非学分课程和活动,这些课程或活动一般由参加者自付费用。有时这些课程的费用会由与社区学院签订合同为某些工作培训或再培训员工的企业支付。合同形式的培训课程为社区学院带来的收入将会不断增加。另外,很多社区学院正在开始以教育基金的形式来补充收入。

2、管理董事会下的组织管理

在美国社区学院,对学校管理具有最重要内部影响的是经选项举产生的,或经委任产生的学院管理董事会。在法律上,管理董事会负责社区学院的福利。管理董事会所订立的措施由校长执行与监督。有时管理董事会负责预算案、计划与人事的审批,有些则将职能指派给校长。一般来说,实际的管理董事会不参与学院的日常运作,只要对雇用、评估和终止雇用学院校长等方面负责。在挑选校长时,管理管理董事会在学院的管理方法和领导方向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社区学院与其他的公司与大学一样,有正式的组织结构。学院的校长,作为行政长,需要负责学院的每天运作。此外,社区学院设有副校长、教务长、系主任以及其他为教职员与学生提供组织与监督行政支援的职位。各种委员会、学院论坛、学院理事会等代表了学院的不同层面,而校长的内阁则协助改善管理过程。学院的教职员通过在委员会与理事会的参与以及在公开论坛发表意见来参与管理过程,很多社区学院的辅助职员都有分参与管理过程,在某些校园,辅助职员与教职员都是工会会员,这些工会能影响学院的管理形式。

六、美国社区学院的新世纪思考

社区学院是美国的独创发明,其要旨是将公立高校设在靠近居民的地方。从其成立至今100多年以来,社区学院就一直是不分高下贫富、财产状况及学历程度,敞开大门,欢迎一切有志向学者的唯一教育机构。此行引发我们的美国对社区学院新世纪的思考主要表现下面几个方面:

1、定位准确

社区学院的定位非常恰当,就是教育全国的大部分劳动力,尤其在一些不需要学士学位但需要高中文凭以上学历的工作上。由于国家的经济越来越需要具有更高工作技能的劳工,才能在全球的市场上具有更佳的竞争力,社区学院必须在劳动力的发展上继续发挥其卓越表现。

2、途径最佳

踏进21世纪,很多人都在关注美国的社区学院,而且对社区学院的期望也很高。每一家社区学院仍保持其独有的承诺,而众多社区学院也继续寻求革新的途径以增强其教育服务,并与社区保持紧密的关系。进入社区学院就读,将继续成为一些市民获取大学教育的最佳途径。

3、高度灵活

社区学院强调为社会上各阶层提供服务,让几乎每一个追求高等教育的人都能求而得之。在21世纪,社区学院的成功将继续取决于其是否有能力回应不断改变的环境需要。除了保持灵活性和作适当反应之外,社区学院必须维持公开入学招生政策以及提供综合性课程来服务不断演变的人群,包括扩大其角色,提供学士学位课程,增加远距离科目等等。正如美国必须维持实现提供全球性高等教育的诺言一样。

社区考察报告(3)

白云区社区考察团赴香港参观考察报告

9月23—25日,由区委宣传部、区外事办、区文明办组成的白云区社区建设考察团一行9人,在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泉同志的带领下,到香港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考察团在香港期间,得到了香港立法会议员叶国谦先生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接待。在叶议员的精心安排下,考察团参观了位于九龙塘地铁出口的德福花园社区中心、中区西营盘的社区会堂、香港坚尼地城的明爱社区服务中心和位于九龙尖沙咀弥敦道的雇员再培训中心,较详细了解了香港社区的建设和职员再培训工作。考察团成员认为,香港社区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现将此行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香港社区建设的特点与经验

1、有较为完善的管理机构。本次行程所安排参观的社区服务中心,据香港同行介绍,都是由香港政府统一投资,统一管理和统一指导,各社区服务中心有专职人员从事该项工作。作为香港政府具体协调负责此项工作的部门是民政事务处。香港政府在全港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开设了多个社区服务中心,为全港市民提供各种有偿、低偿或无偿的服务。如坚尼地城明爱莫张瑞勤社区服务中心等这一类由政府投资的服务中心,在全港就有13家之多,这还不包括政府配套楼宇内所开设的社区管理中心。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香港政府在全港开设有多个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遍地开花,而且所有的社区服务中心都有一个统一、鲜明的标志。社区中心在香港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上为政府排忧解难,下为居民群众解决后顾之忧,香港政府部门已明确地把社区服务纳入到为社会政府部门所要完成任务的一项重要的指标。香港社区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也是香港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

2、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在考察过程中,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香港社区的服务项目较为完善。无论是挂牌的社区服务中心,还是以小区内的物业管理为主的服务中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服务项目完善,并且层出不穷。据介绍,他们在开设服务项目时,都是尽量根据居民群众的需求来开设。一般来说,主要的服务内容包括了四个大方面:一是社会工作,如扶幼、青少年社区服务、智障康复、安老、咨询、义工等;二是教育工作,包括了特殊教育、普通教育、幼稚园等;三是医疗服务,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各种医疗服务,或联系医疗点进行上门的服务;四是社会接待工作,积极与社会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社区服务,根据实际需要新开设一些服务项目和服务种类,以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的内容等。

3、有较强烈的公益意识。在参观和所听介绍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香港政府一向以来,对如何抓好社区服务工作是相当重视的,政府部门也定期开会研究社区建设工作。同时,政府在每年的财政收入中,都按照一定的比例,直接投入到此项福利性的事业中,用于改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环境和服务内容。他们视之为是稳定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增强香港市民归属感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例如,全港社区向社会提出了“服务多元化,全面照顾确到家”等很多人性化的统一口号,在社会或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其强烈的公益意识可见一斑。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是十分成功的,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4、有一批高素质的义工队伍。在考察和听取介绍中,我们了解到香港整个义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都是十分庞大的。从义工队伍的管理来说,主要分为注册和非注册两种。在加入香港义工队伍行列前,他们都必须到专门的机构接受严格的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被安排到各社区再具体从事服务工作。香港亦有专门机构对义工队伍进行跟踪,政府部门经常向社会各界进行义工工作的宣传和推介,动员和呼吁不同年龄,特质,专长的人士,加入香港义工队伍,为区内有需要人士,提供适切的服务。政府部门还明确地规定了义工的角色,工作的范围,工作的意义以及义工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工作责任以及工作权利等等。

二、香港社区建设工作给我们的启示

1、提高认识,转变角色。从我区乃至我市目前的情况来看,社区服务工作还是不够完善的,开展的情况也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当然,这包括有很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说,与我们的这项工作起步较晚,经济水平欠发达等有关,特别是对以农业为主的我区来讲,其差距就更大了。从主观上来说,就是我们政府各级部门的意识还跟不上,对抓好社区服务工作还缺乏一种紧迫感。所以我们认为,只有我们政府各级部门提高认识,转变职能,抓住机遇,急起直追,才是我们抓好社区服务工作的根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

2、加大投入,夯实基础。社区服务工作是否能搞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和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当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毋庸置疑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相应的投入,社区各类服务项目才能进一步完善。因此,建议政府部门最好能明文规定,在每年的财政收入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入到社区服务建设中,并力求做到逐年增加。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建议在筹集资金的方式上,可以采取区、街和社区各出一点的办法解决,以加快资金增长的速度,社区还可以通过有偿或低偿的形式,向辖内居民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以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造血功能,直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改革体制,服务社群。目前我们的社区服务工作,与全市各区(县级市)一样,就是涉及的部门较多,包括民政局、宣传部、组织部、政府办、人事局、计划和物价局、编制办、市政和建设局、国土房管局、公安分局、环境保护局、司法局、教育局、劳动局、文化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局、体育局、科技局(科协)、爱卫办、环卫局、城管办、税务局、总工会、妇联、团委、残联等多个部门,由于职能与要求的不同,因此在开展社区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各部门自搞一套、政出多门或职能交叉重叠的情况,如开展“绿色小区”、“无‘六乱’小区”、“无毒小区”、“安全文明小区”、“文明社区”、“卫生小区”等活动甚多,各部门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往往由于缺乏协调,收效并不明显,这样下去的话,不仅令社区居委会应接不暇,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造成了我们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建议区要专门成立一个协调机构,把各有关部门开展此类活动都统筹起来,合理安排,把有限的资源真正利用好,以彻底解决各搞一套的弊端。

4、整合资源,拓展领域。这次对香港社区的考察,虽然时间很短,行程匆匆,但是我们一行却强烈地感受到,就是一个成熟的社区服务中心,必须要有完善的服务内容和项目,有充足的服务设施和可供选择的多种服务类别,最主要的是能根据时代发展和居民群众的需求而开设新的服务内容,换言之,就是居民群众有什么需要,就应该开设什么内容的服务。如:香港不少社区针对香港目前社会竞争大,民众心理压力重,自杀人员不断增加等特点,特别开设了“面向太阳”嘉年华会的活动,旨在帮助困难朋友渡过难关,解除心理包袱,笑向太阳,走向明天。这一活动自开通以来,得到了香港社会众多人士的欢迎,及时地化解了社会上的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学习香港社区服务成功的做法,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增强社区服务的功能,社区服务的方式可以是有偿、低偿或无偿,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去开展社区服务。服务的质量,手段也要跟进,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要与时俱进。总而言之,我们社区的定位是服务而不是经济,社区要能真正起到“小政府,大社会”的作用,作为最基层的一个政权组织,我们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好这一阵地,政府各级部门同时也要给予更多的期待和关注。

短短的几天行程,令我们收获甚大,香港政府在社区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香港政府的体制、基础、特点和模式等与我们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然而,在开展社区服务和管理方面,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的。

白云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10月28日

社区考察报告(4)

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观的要求和省民政厅的通知精神,我们于 4月15日至22日,历时8天时间,随从厅领导一行7人,前往江苏省南京市、山东省济南市、诸城市、胶州市和青岛市学习考察了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重点对两省5市农村社区建设的设置模式、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实地参观、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亲身感受了两省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理念,看到了我省我市与兄弟省市之间的差距和不足。考察组成员边考察、边思考、边讨论,既感到了压力,也对如何学习借鉴两省经验,做好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认识。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江苏、山东两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

江苏、山东两省是我国较早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一体化水平高。近年来,两省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创造了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许多新鲜经验。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有:

(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两省5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深化村民自治,加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平台,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着眼于改革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当地实际出发,科学设置农村社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按照“一村一社区”、“几村一社区”的模式,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建设上,各有创造,各具特色。一是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力量。南京市采取“一村一社区”模式,以建制村确定社区范围,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村民委员会,每个社区设立社区公共服务站,为正式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承接政府延伸的公共服务,工作人员采取招聘制,接受社区党组织、社区村民委员会的领导、监督。同时,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各类民间组织,广泛开展各项社区服务。二是依靠乡镇行政推力。山东省诸城市以乡镇撤并前的原乡镇或中心村为单位建立农村社区,实行“几村一社区”的大社区制。按照邻村共建共享、优化空间布局、便于服务的原则,合理确定社区中心村和服务范围,把服务半径控制在2—3公里,涵盖3—5建制村、1000户—3000户。在中心村普遍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站),在村设立服务代办点,社区服务中心(站)人员主要是乡镇下派干部和原乡镇事业单位人员。三是发挥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作用。山东省胶州市以单一建制村为基础建立一个社区,依托村“两委”,设立社区服务站,开展社区服务工作。诸城市的做法有利于资源整合,防止资源浪费,但易于造成村级自治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权力弱化和“空心”化,胶州市的做法发挥了“两委”作用,但容易出现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南京市的做法较好的解决了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民主自治的方向问题,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社会发育不良的地方,推行难度较大。

(二)健全机制,不断增强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两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体制。自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两省5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普遍成立了由党政领导挂帅,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社区工作领导组织,设立了办事机构,加强对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两委主办、社会协同、村民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二是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村社区建设经费投入机制。两省各级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按照年度预算及时足额拨付社区建设经费,逐步建立起以财政投入、村集体积累为主,以涉农资金、单位帮扶为辅,以村民捐助、社会捐赠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南京市栖霞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公共财政的投入方向,重点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区办公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并将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干部待遇纳入区、街两级财政预算,每年投入超过1000万元。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近3年来投入资金1300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建起了39所村级文化大院,10个社区建起了“文化一条街”。三是形成了多层次的农村社区建设人力资源支撑机制。建立了以各级党委、政府为推动者、“两委会”(社区支委会、村委会)成员为主要组织者,以社区专业工作者、志愿者为骨干,以民间组织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为基础的人力资源支撑机制。四是建立了规范化考核评估机制。两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农村社区建设目标考核、完善群众评价和社会各界以及舆论评议相结合的农村社区建设绩效评估机制。南京市制定出台了《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标准》,对村委会的职能事务、制度建设、硬件建设、队伍建设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量化分值,每年组织考核验收,提高了全市社区支委会、村委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突出重点,不断完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两省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中,紧密结合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工作。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两省普遍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认真抓好以村委会建设为主体、以各类服务和活动场所为支撑的阵地建设。南京市明确要求村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不低于600平方米,并按照城市社区的相关规定,村委会办公服务用房三分之二用于开展服务。目前,全市584个社区村委会中,办公服务用房在600平方米以上的达到309个,占总数的53%。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社区都建有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用房、社区服务站、警务室、图书阅览室和便民服务室。二是逐步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城市社区服务的理念和做法在农村得到了拓展。两省学习借鉴城市社区服务的理念和做法,依托各类服务阵地和服务设施,就地就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南京市农村社区普遍建立了露天农民活动点、农民公园、农民健身点等,经常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娱乐健身活动。全市还建有109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供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特别是通过在村委会办公用房中设立公共服务站,推广“一站式”服务,有效地推进了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的延伸和拓展。三是积极培育发展民间组织,发挥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作用。两省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把建立经济类、服务类、活动类、公益类等社区民间组织和中介组织作为农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积极搭建民间组织融入农村社区的工作平台。比如,以老干部、老党员为主体,建立了老年人协会;以经济能人为主体,成立了各类经济发展协会,等等。通过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将各类服务活动延伸到了农村,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二、两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启示

这次学习考察活动虽然时间较短,但充分感受到了两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经济等方面创造的先进理念,特别是两省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良好精神状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的新鲜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考察活动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感触很深,受益匪浅。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领导才能推进。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要努力争取领导的重视,把农村社区建设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只有建立起由各级党政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领导体制,才能确保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与当地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农村社区建设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江苏、山东两省相差比较大,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要结合省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多少财力、办多大事,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建立适合我省省情的农村社区设置模式,逐步建设和完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的途径和功能,从农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三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摆在突出位置。为农民群众办实事,是党和政府赢得老百姓爱戴和拥护的主要途径,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在农村社区搭建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平台,为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和农民群众开展自我服务提供有效的载体,缩小城乡差距。探索建立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好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引导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法律、社会治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进入农村,鼓励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我市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通过学习考察江苏、山东两省5市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使我深深感到,两省5市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整体发展水平都与我省我市不在一个层面上,确实有很大差距,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学习两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兰州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适合我市特色的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子。

一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农村社区建设氛围。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创造性工作,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十分陌生,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目标和要求还不完全清楚。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让农村干部和村民群众了解什么是农村社区建设,怎样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认识到开展农村社区建

【第2篇】2022年6月社区考察学习调查报告范文

月日至月日,我有幸参加在市委组织部组织带领下,由镇党委主管社区的领导和各社区党支部书记共计16人组成的学习考察团赴、等地对社区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此次对8个社区的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我感触很深,这几个城市社区建设发展速度之快、手笔之大、亮点之多、面貌之新,给我很大的震撼,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这些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实践催人奋进,对照我们自己的发展现状,切实感受到压力,同时也坚定了加快社区建设的信心。

一、几点感受

1、社区组织体系到位、功能到位、保障措施到位。各级党委、政府和街道充分发挥对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社区建设工作。几个街道、社区均创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打造了一批“精品”社区,提高了当地社区建设的档次。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市南区路街道社区,以“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社区工作理念,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社会组织为主体”的社区管理体制。构建“协调攻关、多元参与、供需对接、政社联动”的社区发展新机制。形成“5 1”社区建设新模式。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突出“幸福社区”特色,形成文明祥和、幸福乐家的氛围。社区被称赞是团结的社区、和谐的社区、幸福的社区。

2、提升服务功能,拓宽服务内容。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居民群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次学习考察的几个社区都抓住了这一特点,以服务居民为主线,在开展业务工作的同时,不断拓宽社区服务范围,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路街道的社区,该社区采用“蜂式”服务三级联动模式,以“辛劳酿蜜从不摄取”的蜂群为工作动力,本着“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街”的原则,形成了资源在一线整合、民意在一线集中、需求在一线掌握,掌握问题在一线处理的工作体系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同时增加社区与居民联系。

3、党员教育管理有力度,有实效。此次学习考察的社区党组织在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方面均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拓展和延伸搭建了平台。香港花园社区建立了党员集结号,拓展了活动阵地,搭建起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平台。制定了党员修身计划,将党性教育与素质提升相结合,以制度建设保证党员教育成果,以关怀激励促进教育深化。搭建珠彩晚晴活动平台,发挥社区老党员、老专家、老干部的人才优势,为离退休老党员搭建“学而奉献”平台。

4、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平台,营造温馨和谐社区文化氛围。考察社区均意识到文化活动是联系居民的桥梁,也是丰富居民精神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渠道,区街道开展了百天百场文艺演出活动,建立了社区的文化活动场所、社区文体队伍,不但丰富了居民娱乐文化生活,还在文体活动过程中承担了政策、法规的宣传,使“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社区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增强了广大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今后工作中的想法

此次、之行,激发了我们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发现了我们工作中与先进社区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找到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吸取经验、取长补短,化惊叹为动力,变震撼为行动。要借鉴先进社区良好的经验和作法,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符合我社区实际的工作方法。

(一)要更加振奋精神,提升信心指数。我们必须彻底抛却旧观念的束缚,以思想更解放、精神更振奋,促进工作大推进、发展大提速。我们必须沉下心来分析形势,想办法破解制约。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创造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自身模式,坚决不做坐井观天的青蛙。此次考察学习,让我们感觉到了差距,也坚定了信心,我们有信心回来后,更好的干好工作,我们坚决不做怨天尤人的庸者,相信只要具备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就一定能够羸得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在社区内全面提高社区管理工作,紧密与商圈党组织联合起来,为社区招商引资和驻区企业的经济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在今后要努力建立一支有真才实学、能干实事的高素质社区干部队伍。首先每一位社区干部必须加强工作责任心,弘扬务实、创新、奉献精神,做到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工作。同时要加强能力素质培养,多方面地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的基本功,精通业务,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政策,努力成为工作中的“政策通”。干部做到一专多能,努力锻炼成为工作中的“多面手”,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

(三)整合资源,加大在社区居民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改变社区党支部党员少,开展工作难的状况,同时,加强社区商圈党组织力度,壮大社区党组织力量。紧贴党员队伍实际抓好自身建设,以创先争优的精神,激励广大党员立足本职作师范、当表率,争当服务中外客商的“贴心人”,为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和谐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社区考察学习调查报告范文

【第3篇】2022年社区考察报告

增强凝聚力 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党建工作考察报告

区委组织部 余宏杰

上海市静安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区,交通便捷,信息资源丰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环境舒适,生活便利,居民素质较高。辖区经济以商业商务业为主,区域内高楼林立。全区面积7.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万;全区下辖5个街道,设130个居民委员会,3264个居民小组。笔者最近深入考察了静安区社区党建工作,现将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汇报如下。

一、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党建的基本情况

1993年,上海市委根据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着眼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开展了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10年来,静安区各级党组织按照市委的要求,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增强党自身凝聚力和增强党在全社会凝聚力两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适应“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和“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趋势,通过开展机关党支部与居民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级党组织共同参与、团结奋斗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适应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网络,通过社区学校、社区工会、社区“谈心室”、“舒心工程”等形式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开辟了党建工作新途径;适应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对党员带来的新变化,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建立“静安党建”网站等载体,形成了主题突出、立体交叉、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党员教育新格局。

二、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党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群众转移到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中就业,“单位人”进一步向“社会人”转变,党的工作网络及组织建设如何向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各个领域延伸和覆盖,成为摆在全党各级组织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上海各级党组织勇于探索,迎难而上,努力加强社区党的工作网络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构建新的工作网络,扩大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把党建工作向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领域推进和覆盖,上海各级基层党组织根据实际,改变过去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的党组织管理模式,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利用社区平台,建立了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党组织管理体系,构建区域化、社会化、网格化的党建工作格局。市里专门设立了社会工作党委,加强党对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的领导、指导和协调,区里成立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街道设立了综合经济党委,负责指导、协调各居民区党支部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居民区党支部依托社区、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建立党员服务点,承担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这样,形成了以区域属地管理为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力并进的网格化全覆盖党建工作新局面。

----依托社区,加强在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在非公经济企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上海市各级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各种组织的发展特点,按照体内与体外相结合,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对规模比较大、党员和职工队伍稳定、有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两新组织,在体内建立党组织;对规模较小、变化快、人员流动大的两新组织,依托社区、工业园区、人才中介机构等载体,在体外建立联合党组织。对尚未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通过依托社区党员服务点、依托两新组织中的工建工作载体,以及通过选派党建联络员的办法,积极开展党的工作。9月10日,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在考察静安区街道党建工作和中企大厦党员服务点后,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把支部建在楼上”,是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的深化和拓展,是扩大党在城市社区覆盖面的有效载体。目前,在静安区的7900多家两新组织中,已建立党的组织234个。

2、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载体的创建。

上海市静安区各级党组织坚持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情况,特别是社会多样化的特点,抓住把创新载体作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强社区党的建设。

----抓“结对共建”,提高基层党支部战斗力。随着上海城市管理重心不断下移,为进一步加强居民区党支部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加强机关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推进上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新体制。1997年6月,静安区充分发挥机关党支部和居民区党支部各自优势,立足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进一步提高机关党支部和居民区党支部战斗力,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机关党支部与居民区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结对共建”中,机关党支部通过帮助居民区党支部抓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建立健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谈心、党风廉政监督制度,完善和规范居委会的制度建设,帮助居民区党支部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增强居民区党支部的战斗力。实践证明,“结对共建”取得了良好的“双赢”效果,既提高了居民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也促使机关干部进一步深入了解基层情况,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

----抓服务党员,寓党员教育管理于服务当中。针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以及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大量国有单位党员转移到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中就业,“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这一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他们转变观念,坚持服务与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党组织为党员的服务工作,从工作、事业、思想感情和生活方面关怀党员,寓党员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他们在市、区、街道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为党员提供政策咨询、教育培训、组织关系转接、党内互助等服务,帮助广大党员排忧解难。依托社区、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建立党员服务点,组织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党员教育服务站,为党员提供党内信息服务,形成党内教育上下贯通的网络。同时,针对实际,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增强了党内活动的效果,既增强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也使党员感受到党组织“党员之家”的温暖,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

----抓社区服务、为民服务,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

上海市静安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服务社区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和开展社区服务、为民服务工作。一是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救助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加强社区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群众提供就业服务;二是在居民区党支部中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百”活动,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积极开展社区居民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四是发动社区广大党员,组建各种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组建社区党员治安巡逻队、党员护绿队等,提供社区公益服务;五是开展“党员奉献月”活动、“结对帮困”活动和“送温暖”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帮助特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社区党组织通过抓社区服务、为民服务,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增强了党在群众和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3、加强机制创新,推动社区党的建设。

面对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上海努力探索新的社区治理结构和社区党建管理模式。

----理顺关系,形成有效的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在街道层面上进一步理顺党政关系,明确党工委统揽社区建设和发展;在社区管理方面,通过成立社区委员会、城区管理委员会等议事机构,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事务,协调各单位、各部门、各系统的关系,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方式进一步转向协调、指导和服务;在居民区层面上,社区党组织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保证居民利益统一起来,推动居民自治,发挥自治组织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的配套健全,使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领域得到了延伸和扩展。

----加强指导和考核管理,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前进。上海市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高度认识社区党建的重要性,加强对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帮助基层党组织及时总结社区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并予以推广;对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通过总结提升后,用制度固定下来、并坚持下去。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实行目标管理,细化评估办法。坚持把是否解决了社区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不断增强;是否维护了群众根本利益,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满意度不断上升;是否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是否促进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党组织的中心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作为社区党的建设考核标准。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表彰先进,督促后进,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前进。

上海市静安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党组织根据社区成员结构的变化,“凝聚力工程”为总抓手,整合各方资源,以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社区公共服务网络为依托,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产业化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为百姓谋福利。从机关党支部与居民区党支部的“结对共建”,到居民区党支部的“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解百家难”,到“听群众最想说的话,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干部群众最要办的事,做群众最贴心的人”;从党员服务点,到党的工作在全社会的延伸和覆盖;从“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到“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社区党组织在全社会编织起一张知民情、聚民智、暖民心的网络,以实际行动落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凝聚力是执政党的生命力,是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前提。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全党凝聚力的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始终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性任务。上海市静安区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为总抓手,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了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党建工作路子。初步回答了基层党组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关心群众入手,卓有成效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三、加强我区社区党建的建议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考察社区建设时曾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适应新的情况,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尤其要把社区党建搞好,这对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宝安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向城市化过渡阶段,机遇与困难、挑战同在。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区社区党的建设,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加快宝安的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1、找准出发点,抓增强党的凝聚力。凝聚力是执政党的生命力,是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前提。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全党凝聚力的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是党凝聚群众的最广泛、最直接的主体。基层党组织缺泛凝聚力,再好的机遇也无法抓,再好的决策也可能落空,再好的条件也难以发展。只有增强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才能得到体现,才能出战斗机,才能真正发展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增强党的凝聚力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

2、找准着力点,抓居民区党支部建设。居民区党支部是社区工作的政治领导核心,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民群众中去的重任,担负着领导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发展的重任。我们要花精力、下大力气加强居民区党支部的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和战斗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和人民群众中去,加强党对社区建设的领导,促进社区各项工作服务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3、找准落脚点,抓服务党员、服务群众。要抓好服务党员的载体建设,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探索改进党组织活动方式,以服务先行,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中,取得实效。抓好社区管理服务,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有效载体,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落实执政为民的直接体现。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社区管理,大力发展社区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产业化服务,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4、找准结合点,抓长效工作机制。社区工作涉及面广、利益多样、矛盾复杂。我们要坚持条块结合,理顺关系,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

发布时间:9月6日

2017年社区考察报告(2)

白云区社区考察团赴香港参观考察报告

9月23—25日,由区委宣传部、区外事办、区文明办组成的白云区社区建设考察团一行9人,在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泉同志的带领下,到香港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考察团在香港期间,得到了香港立法会议员叶国谦先生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接待。在叶议员的精心安排下,考察团参观了位于九龙塘地铁出口的德福花园社区中心、中区西营盘的社区会堂、香港坚尼地城的明爱社区服务中心和位于九龙尖沙咀弥敦道的雇员再培训中心,较详细了解了香港社区的建设和职员再培训工作。考察团成员认为,香港社区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现将此行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香港社区建设的特点与经验

1、有较为完善的管理机构。本次行程所安排参观的社区服务中心,据香港同行介绍,都是由香港政府统一投资,统一管理和统一指导,各社区服务中心有专职人员从事该项工作。作为香港政府具体协调负责此项工作的部门是民政事务处。香港政府在全港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开设了多个社区服务中心,为全港市民提供各种有偿、低偿或无偿的服务。如坚尼地城明爱莫张瑞勤社区服务中心等这一类由政府投资的服务中心,在全港就有13家之多,这还不包括政府配套楼宇内所开设的社区管理中心。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香港政府在全港开设有多个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遍地开花,而且所有的社区服务中心都有一个统一、鲜明的标志。社区中心在香港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上为政府排忧解难,下为居民群众解决后顾之忧,香港政府部门已明确地把社区服务纳入到为社会政府部门所要完成任务的一项重要的指标。香港社区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也是香港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

2、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在考察过程中,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香港社区的服务项目较为完善。无论是挂牌的社区服务中心,还是以小区内的物业管理为主的服务中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服务项目完善,并且层出不穷。据介绍,他们在开设服务项目时,都是尽量根据居民群众的需求来开设。一般来说,主要的服务内容包括了四个大方面:一是社会工作,如扶幼、青少年社区服务、智障康复、安老、咨询、义工等;二是教育工作,包括了特殊教育、普通教育、幼稚园等;三是医疗服务,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各种医疗服务,或联系医疗点进行上门的服务;四是社会接待工作,积极与社会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社区服务,根据实际需要新开设一些服务项目和服务种类,以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的内容等。

3、有较强烈的公益意识。在参观和所听介绍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香港政府一向以来,对如何抓好社区服务工作是相当重视的,政府部门也定期开会研究社区建设工作。同时,政府在每年的财政收入中,都按照一定的比例,直接投入到此项福利性的事业中,用于改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环境和服务内容。他们视之为是稳定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增强香港市民归属感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例如,全港社区向社会提出了“服务多元化,全面照顾确到家”等很多人性化的统一口号,在社会或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其强烈的公益意识可见一斑。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是十分成功的,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4、有一批高素质的义工队伍。在考察和听取介绍中,我们了解到香港整个义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都是十分庞大的。从义工队伍的管理来说,主要分为注册和非注册两种。在加入香港义工队伍行列前,他们都必须到专门的机构接受严格的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被安排到各社区再具体从事服务工作。香港亦有专门机构对义工队伍进行跟踪,政府部门经常向社会各界进行义工工作的宣传和推介,动员和呼吁不同年龄,特质,专长的人士,加入香港义工队伍,为区内有需要人士,提供适切的服务。政府部门还明确地规定了义工的角色,工作的范围,工作的意义以及义工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工作责任以及工作权利等等。

二、香港社区建设工作给我们的启示

1、提高认识,转变角色。从我区乃至我市目前的情况来看,社区服务工作还是不够完善的,开展的情况也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当然,这包括有很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说,与我们的这项工作起步较晚,经济水平欠发达等有关,特别是对以农业为主的我区来讲,其差距就更大了。从主观上来说,就是我们政府各级部门的意识还跟不上,对抓好社区服务工作还缺乏一种紧迫感。所以我们认为,只有我们政府各级部门提高认识,转变职能,抓住机遇,急起直追,才是我们抓好社区服务工作的根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

2、加大投入,夯实基础。社区服务工作是否能搞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和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当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毋庸置疑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相应的投入,社区各类服务项目才能进一步完善。因此,建议政府部门最好能明文规定,在每年的财政收入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入到社区服务建设中,并力求做到逐年增加。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建议在筹集资金的方式上,可以采取区、街和社区各出一点的办法解决,以加快资金增长的速度,社区还可以通过有偿或低偿的形式,向辖内居民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以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造血功能,直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改革体制,服务社群。目前我们的社区服务工作,与全市各区(县级市)一样,就是涉及的部门较多,包括民政局、宣传部、组织部、政府办、人事局、计划和物价局、编制办、市政和建设局、国土房管局、公安分局、环境保护局、司法局、教育局、劳动局、文化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局、体育局、科技局(科协)、爱卫办、环卫局、城管办、税务局、总工会、妇联、团委、残联等多个部门,由于职能与要求的不同,因此在开展社区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各部门自搞一套、政出多门或职能交叉重叠的情况,如开展“绿色小区”、“无‘六乱’小区”、“无毒小区”、“安全文明小区”、“文明社区”、“卫生小区”等活动甚多,各部门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往往由于缺乏协调,收效并不明显,这样下去的话,不仅令社区居委会应接不暇,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造成了我们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建议区要专门成立一个协调机构,把各有关部门开展此类活动都统筹起来,合理安排,把有限的资源真正利用好,以彻底解决各搞一套的弊端。

4、整合资源,拓展领域。这次对香港社区的考察,虽然时间很短,行程匆匆,但是我们一行却强烈地感受到,就是一个成熟的社区服务中心,必须要有完善的服务内容和项目,有充足的服务设施和可供选择的多种服务类别,最主要的是能根据时代发展和居民群众的需求而开设新的服务内容,换言之,就是居民群众有什么需要,就应该开设什么内容的服务。如:香港不少社区针对香港目前社会竞争大,民众心理压力重,自杀人员不断增加等特点,特别开设了“面向太阳”嘉年华会的活动,旨在帮助困难朋友渡过难关,解除心理包袱,笑向太阳,走向明天。这一活动自开通以来,得到了香港社会众多人士的欢迎,及时地化解了社会上的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学习香港社区服务成功的做法,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增强社区服务的功能,社区服务的方式可以是有偿、低偿或无偿,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去开展社区服务。服务的质量,手段也要跟进,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要与时俱进。总而言之,我们社区的定位是服务而不是经济,社区要能真正起到“小政府,大社会”的作用,作为最基层的一个政权组织,我们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好这一阵地,政府各级部门同时也要给予更多的期待和关注。

短短的几天行程,令我们收获甚大,香港政府在社区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香港政府的体制、基础、特点和模式等与我们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然而,在开展社区服务和管理方面,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的。

白云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10月28日

2017年社区考察报告(3)

美国社区学院教育考察报告

12月初,由我国北京、成都、深圳三地专业人士所组成的中国社区教育考察团,在国际社区教育协会(icfa)亚洲理事,全国社区教育委员会主席,全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厉以贤教授的带领下,历时12天时间,横跨美国东部和西部,分别到了纽约城市大学毕业生中心、内华达社区学院、洛杉矶山谷学院、东洛杉矶学院等四所学校,比较完整详细地考察了美国社区学院的教育。

考察团所到之处,受到了美方学院的高度重视,各学院周密安排,热情接待,宾主交流融洽。在东洛杉矶学院,院方还特别给全考察团成员准备了“美国社区学院教育交流结业证书”,由校长evnest h.moveno(莫文龙)亲自给每一成员颁发。

在美考察期间,美国教育同行的务实作风,治学严谨的敬业精神,无不使考察团深受感动,体验深刻,受益良多。在洛杉矶考察时候,当地《世界日报》以《中国社区学院考察团访东洛学院》为题作了专题的报道。

考察团此行主要是以社区教育为专题,全面考察了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历史、办学使命(宗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经费投入、学生管理等等,具体考察报告如下。

一、美国社区学院概况

美国的社区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集合体,为了区别与其他高等院校,总的而言,社区学院就是一所颁发副学士学位作为最高学位的地区性被认可的高等教育院校。其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实验中。其中一所最早期的公立初级学院是在1901年的时候,从伊利诺伊州的乔利埃特(joliet)高中演变出来的乔利埃特社区学院,至今,乔利埃特初级学院(joliet junior college)是美国的首家并且是最成功的初级学院。

美国社区学院是仿效了公立高中、私立初级学院以及四年制学院与大学,结合了所有这些院校的特性,但却发展了自己的独有特色。受到了诸如1890年以后公立高中发展迅速,20世纪初期大学领袖与学者们要求改革美国的教育,gi法案,生育高峰期,工商界对受过培训的员工的需求,60年代的民权运动,联邦学生补助计划以及成千上万的各州立法者的倡议与法律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美国的社区学院在美国的历史中以及对扩展大众接受教育机会方面有著深厚的根源。今天的美国社区学院秉承了托玛斯杰弗逊的信念,即教育应该是实际和自由的,并且应该兼顾到服务大众以及个人需要。

到目前止,在美国大概有1,130余所社区学院,技术学院,两年制的学院分部,宗族学院以及独立的初级学院,加上分校,总数达到1600余所。其中有970所是公立院校(详见表一)。公立学院每年为大约一千万学生提供教育—其中五百万学生就读学分课程,其余的五百万学生就读学分课程、学习班或学习计划等等。大概有47%的首次读大学的学生和有49%的所有少数族裔大学生都进社区学院就读(可参照表二)。大概有51%的社区学院学生是家中第一代的大学生—他们的父母都没有上过大学。如果不是社区学院的存在以及它们向大众开放入学渠道,恐怕很多人都永远没有进大学的机会。

除了向广大人民众提供学分课程与非学分课程外,很多社区学院在其社区中充当了文化、社会与学术的中心。大部分的社区学院都是公立和在经济上接受公众税款的支援。基本上社区学院是为非寄宿的学生而设的,大部分的社区学院均没有住宿设施,这也说明了社区学院大部分学生是非全日制上课的,这类学生占了63%。

每一所社区学院都有自己的文化,并为独特的地理区域与对象服务。然而,这些社区学院本身与学生之间都能共享很多相同的价值观、目标以及理想。社区学院与其他高等教育院校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对公开入学和社区建设的重视,这些基本的价值观在塑造社区学院的角色和规模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表一:以院校管理类别划分的社区学院数目:(1900至)(未加分校)

年份公立学院宗族学院 独立学院总数

1900088

192070137207

1930178258436

1940258317575

1950337311648

1960390273663

19708472441091

198010491821231

199012821831465

9951371132

表二:以院校类别划分的秋季入学人数:1975年到

年份社区四年制大学

19753,970,1197,214,740

19804,526,2877,7570,608

19854.531,0077,715,978

19905,240,0838,578,554

19955,492,5298,769,252

5,497,4208,802,835

二、美国社区学院使命(办学宗旨)

1、以大众公平就学为前提,给人人平等学习机会。

美国的社区学院所有活动都来源于自其本身的使命,简言之,这个使命就是为大众提供大专教育课程和服务,使社会区变得更健全和更富生命力。首先在入学这一关,其是通过公平入学政策,公平与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来体现公平与平等的。只要是学生年满18周岁,达到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只要愿意,都可以报读任何一间社区学院的任何一个专业,而且由于所有的区域范围都有社区学院,大部分的美国居民可以在自己通勤范围内的学院上学。我们考察团在东洛杉机学院考察时,陪同接待介绍的外语系主任、教授张立礼(lily chang)博士在谈到学生公平入学时,一再引用孔子:“有教无类”这句话,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其次,在平等就学上,一旦学生注册入学,学院需要提供支持服务,包括辅导,学业指导以及经济援助等,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同时,社区学院给每个学生承诺提供综合性大学课程,除了能提供大学学士学位的首两年课程,满足了传统的大学平行功能外,社区学院还可提供其他课程。虽然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使所有社区学院提供所有的课程,但是学生必须有机会选择他们在社区学院修读的课程。例如,如果大学生转学课程是一家社区学院所提供的唯一课程,这所社区学院就算不上是提供公平入学机会与公平就学的院校了,因为学生没有课程可以选择。很多来到社工学院的学生没有具备转学课程必须的学业资格。因此,如果这课程是他们的唯一选择,那么他们通往大学之门便被关闭了。

2、以服务社区为办学根本,为各阶层提供各类教育。

以社区为本的意思是,一所社区学院承诺满足某一指定地的需要,指定地区通常称为此社区学院的服务地区或服务区域。也就是说社区学院把向当地社区提供教育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

社区学院所服务的社区及民众,其需要是多样化的而且会随着时间改变,而且他们期望社区学能院能满足这些需要。大部分的社区都希望所提供的课程能容许学生转换到学士学位的课程。很多社区都希望社区学院能提供职业与技术培训课程,通常包括能满足某一当地行业的需要的培训课程。他们期望社区学院能提供通往取得证书、学位以及文凭的学分与非学分课程。很多社区希望学院能提供补救课程或启发性的课程,以帮助学生的学业达至大学水平。还有大部分的社区都希望学院能提供满足康乐、社会以及文化方面需要的课程和活动。社区学院也尽其所能去满足社区的需要要并保持优异的水平。很多社区学院都能与当地雇主紧密合作,设计和提供能帮助迅速就业的课程,而这些行业都被证明是很需要人才的。

虽然文化活动与社会活动不一定是社区学院的正式教育课程的一部分,这类活动却使教育内容和社区生活变得更多姿多彩。很多观察家都同意,让社区学院赞助艺术展览、体育活动、音乐会、话剧制作、健康展览会、社区论坛以社区论坛以及其他活动等很重要的,因为这些活动能让社区学院所服务的人群的生活变得更丰盛。参与活动赞助的取舍决定可能是社区内存在广泛需要的结果(例如,健康展览会),也可能是个人或团体抱着参参与活动赞助的欲望的结果。不论原因为何,社区学院对社区公平表示的需要作回应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能增强社区学院的教育使命。

3、以献身教育教学为首任,关注每一学生学习需求

一所教育机构的核心是教职员,社区学院的教职员都以献身于教育教学为首任。他们的教学是尽公民责任的一个途径,讲台是他们与别人分享知识的论坛,这里面更多的是他们人生的一个目标追求。我们考察组在内华达社区学院交流的时候,其中一位团友就对学院的副院长anneli adams(安莉·艾顿)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在企业公司里的工资比在学院高得多,为什么你还要在这里教书呢?anneli adams(安莉·艾顿)回答说:我到内华达学院教书,是因为我喜欢教书,喜欢和学生一起分享我的成功与快乐!而不是为了工资而来的。她的回答赢来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在美国的社区学院,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是一个忠诚的学者,经常掌握其范畴内的资讯,并与同事和学生们分享最新的发展信息。对社区学院的老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发展自己的能力,因应学生的不同形式以调整本身的教育形式,从而使社区学院的教职员与管理人员对他们在教学与学习方面的献身感到自豪。

4、以鼓励终身学习为始终,对全社会倡导终身教育

社区学院对终身学习的承诺包括了提供几乎是无限的学分和非学分课程、活动、以及计划等,通过这一切来丰富社区学院所服务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只要他们有学习的渴求便可以。很多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重回课堂目的是学习新的工作技能和改善现有的技术。新近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完成了硕士课程或其他高等学位课程返回社区于完成了硕士课程或其他高等学位课程返回社区学院继续进修。

社区学院的其中一个优点是,就学生所注册选修的课程与学科而言,终身学习者与一般全时间学生没有多大分别。终身学习者所选修的大部分课程与学科和一般为寻求学位者而设的课程是一样的。年龄大的成年人返回社区学院进修,无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能还是还学新的技术,他们与全时间学生的差别就会缩小。

在东洛杉矶学院考察时,我们在与学生座谈会上发现,有一位50多岁的居民带着他的中国妻子一起在学习,我们问到他年龄那么大了学习难不难?为什么要来学习?他耸耸肩很自然轻松地回答:学习不难,因为我可以慢慢学。至于年纪嘛,我们这里学生没有年龄的区别。由此可见,正因为美国一直倡导终身学习,美国国民的终身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为大众所接受。

三、美国社我学院(宗旨)的实现

美国社区学院是通过很多的课程、活动和服务来实现其使命。这些包括了大学转学课程、职业技术培训课程、启发教育和社区服务等。而社区服务还包括雇员培训计划以及各种技术服务。

1、大学转学课程

全美国的社区学院大部分都提供大学转学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完成大学课程的首两年。注册修读大学转学课程的学生可以选修与四年制学院或大学课程的学士学位课程所设几乎一样的科目。这些科目包括人文学、数学、科学与社会科学。最能使学生受惠的大学转学课程是能让他们的学分转换到符合一般学位要求以及达到计划程度的课程。

社区学院的大学转学课程已经获得极大成功。一些州政府已毫无疑问地接纳获得副学士学位的学生转到它们的四年制大学系统升学。很多在社区学院念四年制大学的首两年课程的学生,都能成功地将成绩转换到私立或公立的四年制大学业。美国的教育部研究指出,从社区学院转到四年制大学升学的学生,其学业成绩足以比得上那些一开始便在四年制大学就读的学生,具体数据可见表三。

表三:五种颁发最多的主修专业副学士学位:

学位获得人数

文理科、普通学科和人文科167,448

医疗健康与有关科学工作者76,848

商业管理与行政服务71,766

工程相关技术20,208

保护性服务17,445

2、职业技术培训课程

职业技术培训课程自从20世纪年代以来一直是公立社区学院地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美国将来在国际经济上竞争以及使美国工人赶上工作场所需要的日新月异的技术来说,也是绝对必要的。这因为为了使美国保持强盛,美国的人民必须获得教育以满足二十一世纪雇主的需要。

在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的初级大学将其职业课程限制于老师培训、办公室技能以及农业科学方面。随着时间的过去,很多这些课程已经演变成为四年制大学课程,而且在社区学院的课程中被取代为多样化的科目,如幼儿教育、办公室管理、激光光学,医疗与电脑技术、汽车板金修理及防火科学等。一系列的联邦政府计划包括1963年通过的职业培训法案,及随后于1968年和1972年的修订案,还有1984年的carl d.pekins法案以及后来的重新修订这一切都已经增强了社区学院发展新的职业技术课程的能力。从表四也可看到前学生选择职业专业的情况。

表四:五种根据起薪考虑的最热门社区学院课程:

课程名称平均开始薪酬

牙齿卫生$31,750

制造加工技术$30,675

电讯/交互 信息专家$29,268

物理治疗助理$28,782

注册护士$28,777

3、提供补救教育

在美国,有数千千万万的人基于某些原因,虽然到达成年人阶段却没有获得用以竞争高技能工作所需的教育。贫穷、歧视以及在单亲家庭生活所带来的困境,是导致儿童与成年人未能发挥潜能以获得解雇的员工可能缺乏再进入不断改变的劳动力市场的技能。缺乏英语能力的移民也可能要努力挣扎寻找工作。现在,不需要技能的工作已日渐减少而要求高技能的工作却与日俱增。如果人们继续于达到成年人阶段时没有获得二十一世纪工作所需的教育的话,则没有技能的工人的失业率将会上升,从而带来贫穷与社会衰退的问题。

社区学院具备有帮助回应这种教育危机的条件,所有的社区学院均提供补救教育或是启发教育,目的是把学生提高到具备符合参加大学本科程度课程或获取有生产价值的工作所需的能力。不论学生以前未能达到要求的原因为何,社区学院为他们提供一个渠道,让他们能改善其本身技能。虽然社区学院的学生必须具备某些先决条件才能踏入学术课程阶段,但是缺乏这些先决条件的学生仍然可以在社区学院内占一个席位,并在学习获得多样化的选择机会,从而使自己具有进一步上升的能力与空间。另外,从下表五来看也足可说明有学识民众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之重要,所得到的待遇也很高。

表五:18以上人士根据学历程度获得的中间收入:

最高学历收入

没有高中文凭$17,148

高中毕业(包括同等学历)$22,502

部分大学课程,没有学位$26,090

副学士学位$29,457

学士学位$36,525

硕士学位$45,053

专业学位$65,916

博士学位$56,758

4、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或是延续教育,是社区学院所提供的最具弹性和范围广阔的服务,它包含了一般由参与者支付而非由税款支付的课程和活动。所设课程由个人兴趣班,如插花艺术或汽车维修,以至信息技术培训或医疗急救等都一应俱全。

例如,工商界均指望社区学院为其服务地区的各行业员工提供切合需求的技能培训课程,而承包培训更是社区学院具有迅速回应工商界的培训需要的弹性,部分原因是社区学院与其服务而设的课程不需要管理董事或州政府协调机构的批准。很多社区学院与其服务地区内一些著名公司建立了良好关系。例如内华达社区社区学院和sprint电话公司建立了亚美am8官网开户的合作伙伴,sprint电话公司捐助了50多万美元最新技术远程通讯设备,对学院提供工程和课程的支持,学生享受有偿实习的待遇等等。

5、支援服务

社区学院对学生提供支援服务包括了道德与教育两方面的意义。假如注册入学的学生能尽自己的本分的话,社区学院有道德上的义务让他们得到良好的机会以取得理想的学业成就。如果要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学生通常需要在课堂以外参与一些支援服务。考虑到这个需要,社区学院经常维持好像藏有图书、胶卷与录像带的学习资源中心以及其他任何能促进学习的材料与设备。

此外,社区学院还提供广泛的支持服务,是专门为专注于学业的学生提供协助而设的。这类协助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提供,如写作实验室、学业辅导、个人与职业辅导、就业辅导,替有意完成学士学位的学生传达信息、事业计划、经营承包济援助辅导以及任何可以帮助实现社区学院的开放之门政策的诺言的服务。

四、美国社区学院的学生与教职员

1、学生来源的多层次,身份的多角色。

社区学院由于贯彻高教开放的招生政策,特别是有免试入学政策及低学费标准两项措施。因此,社区学院学的成分反映了美国国民的丰富多样性,社区学院的学生具有各种不同的年龄、种族文化渊源、及社会经济背景。

学生的阵容可能包括希望跟上行业内最新技术的医疗技术员,希望提高本身技能的工厂工人,希望学习或增强进电脑知识以便重新投入劳动力市场的退休人士或主妇,或是已注册就读转学课程的传统大学生。全国各城镇的人们的需要、渴求和梦想有多大,这个阵容就有多大。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们已经发现了社区学院并且已利用它来满足自己的教育需要。

社区学院的学生中,有百分之六十年龄在二十一岁以上。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预计今后将大量增加。由于许多人都是成年人,有工作和家庭负担,所以很多社区学院学生,尤其是那些人数超过了四百万的部分时间学生,他们担任的角色是公民­-学生,与学生-公民角色刚刚相反。他们所担任的公民角色比学生角色更显著。这些学生-公民是要肩负交税、全时间工作、养家、支付抵押贷款以及其他与全时间公民每天生活有关的责任。对一过些公民角色明显的学生来说,念大学固然是重要,但也取决于能使用的时间和金钱。从表六和表七我们也可以看出社区学院学生来源的一些情况。

表六: 首次接受高等教育的新生比例

表七:以年龄划分的社区学院秋季入学人数比例

2、教职员兼职为主、职级责任明确

教职员是一所教育机构的核心,不论他们是专职还是兼任的。社区学院雇用超过104,000名专职教职员以及大约190,000名兼任教职员。一般来说,社区学院三分之一为专职职员,三分之二为兼职教职员但大部分的课程是由专职员教授的。社区学院大部分的教职员都持有硕士学位,而且越来越多教职员(16%)拥有博士学位。

很多社区学院都设有与四年制大学类似的大学生教职员级别(如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以及讲师等)。有些社区学院所采用的制度,是以年资、表现和其他因素来决定教职员的等级和薪酬。很多社区学院都授予教职员终身职位。如没有终身职位制度的社区学院却有重新任命教职员的方法,例如多年任命制度或一个好像公务员制度而能保证职位延伸的制度。还有些社区学院的教职员是隶属工会的。

社区学院的教职员的基本责任就是教学,教职员平均每星期都保证一定时间用于办公室工作或为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协助他们计划自己的学习课程。教职员也协助学生参与学会赞助、社区项目、报纸制作、学术出版以及其他课外活动。我们在洛杉矶山谷学院了解到,其教师每学期至少教授五门科目(15个学分小时)每周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15个小时在课堂上课,15个小时在办公室给学生解难答疑,另外5个小时参加学院班或学科的教研或其他活动,平均每天至少6个小时在校工作。

有很大部分的社区学院的教职员是兼任的。兼任的教职员从事教学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尽公民责任之外,与别人分享知识,并促进自身学习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大部分兼任的教职员每学期只教授一门科目(3个学分小时)。详情可见下表八。

表八:社区学院教职员的雇用情况:1977-

五、美国社区学院的经费与管理

1、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正如社区学院其他方面的多元化特点一样,其经费资助的特色是也是多样化的,而各州的情况亦不尽相同。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处于同一个州的社区学院也有不同的经费来源。一般来说,美国社区学院的经费主要是从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当地税收而来,其中最大的的支援是来自州政府以及当地税收。全国平均来说,各项经费来源见表格九。

表九:社区学院经费来源

州政府39.8%

地方政府20.5%

学费17.3%

peel基金7.3%

其他联邦基金5.0%

其他9.2%

学费与杂费在不同程度上为社区学院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全国平均来说,公立社区学院的每年学费与杂费约为1,300美元。然而,各社区学院所收的学费与杂费也有很大差异。在各州社区学院之中,学费较昂贵的是马萨诸塞州、明尼苏达州、新罕布什尔州及德克萨斯州。有关学费与杂费详见表十。

表十:平均每年学费与杂费

社区学院也从其他资源获取经费,例如,很多社区学院通过社区服务及延续教育来开设非学分课程和活动,这些课程或活动一般由参加者自付费用。有时这些课程的费用会由与社区学院签订合同为某些工作培训或再培训员工的企业支付。合同形式的培训课程为社区学院带来的收入将会不断增加。另外,很多社区学院正在开始以教育基金的形式来补充收入。

2、管理董事会下的组织管理

在美国社区学院,对学校管理具有最重要内部影响的是经选项举产生的,或经委任产生的学院管理董事会。在法律上,管理董事会负责社区学院的福利。管理董事会所订立的措施由校长执行与监督。有时管理董事会负责预算案、计划与人事的审批,有些则将职能指派给校长。一般来说,实际的管理董事会不参与学院的日常运作,只要对雇用、评估和终止雇用学院校长等方面负责。在挑选校长时,管理管理董事会在学院的管理方法和领导方向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社区学院与其他的公司与大学一样,有正式的组织结构。学院的校长,作为行政长,需要负责学院的每天运作。此外,社区学院设有副校长、教务长、系主任以及其他为教职员与学生提供组织与监督行政支援的职位。各种委员会、学院论坛、学院理事会等代表了学院的不同层面,而校长的内阁则协助改善管理过程。学院的教职员通过在委员会与理事会的参与以及在公开论坛发表意见来参与管理过程,很多社区学院的辅助职员都有分参与管理过程,在某些校园,辅助职员与教职员都是工会会员,这些工会能影响学院的管理形式。

六、美国社区学院的新世纪思考

社区学院是美国的独创发明,其要旨是将公立高校设在靠近居民的地方。从其成立至今100多年以来,社区学院就一直是不分高下贫富、财产状况及学历程度,敞开大门,欢迎一切有志向学者的唯一教育机构。此行引发我们的美国对社区学院新世纪的思考主要表现下面几个方面:

1、定位准确

社区学院的定位非常恰当,就是教育全国的大部分劳动力,尤其在一些不需要学士学位但需要高中文凭以上学历的工作上。由于国家的经济越来越需要具有更高工作技能的劳工,才能在全球的市场上具有更佳的竞争力,社区学院必须在劳动力的发展上继续发挥其卓越表现。

2、途径最佳

踏进21世纪,很多人都在关注美国的社区学院,而且对社区学院的期望也很高。每一家社区学院仍保持其独有的承诺,而众多社区学院也继续寻求革新的途径以增强其教育服务,并与社区保持紧密的关系。进入社区学院就读,将继续成为一些市民获取大学教育的最佳途径。

3、高度灵活

社区学院强调为社会上各阶层提供服务,让几乎每一个追求高等教育的人都能求而得之。在21世纪,社区学院的成功将继续取决于其是否有能力回应不断改变的环境需要。除了保持灵活性和作适当反应之外,社区学院必须维持公开入学招生政策以及提供综合性课程来服务不断演变的人群,包括扩大其角色,提供学士学位课程,增加远距离科目等等。正如美国必须维持实现提供全球性高等教育的诺言一样。

2017年社区考察报告(4)

瑞典、挪威社区建设考察报告

挪威王国 位于北欧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西北部,面积3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湖北和湖南两省面积之和,人口440万,比我国广东省汕头市人口略少。挪威划分为19个郡,43个市或社区。

挪威也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挪威的立法由议会负责.议会由165个成员组成.由18岁以上的所有公民选举产生,每四年选举一次。议会选举四分之一的成员作为上议院,其他人员组成下议院。挪威的最高司法机构是最高法院,由院长和17名法官组成。下设五个上诉法院,听取和处理民事和刑事案件。此外,调解法院处理民事案件,郡和市法院听取和处理刑事案件。除调解法院的成员由地方议会选举外,其他所有法官都由国王任命。

二、两国的社区发展

社区的界定 两国的社区大致是相同的,与我国当前的社区则有所不同。如前所述,两国实行的均是三级政权体制,市是最低的一个行政层级。在管理上实行高度自治,担负着社区服务、社区保障、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等与社区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任务。在文名称上,我们访问过的诺特利耶市和海德谟若市都叫做kommun,它与英文的commune意义相同,具有市镇、市镇政府、全镇居民、社区、社区全体居民等意思。因此,无论从功能方面看,还是从其文名称方面看,两国的社区就是市的区域。

社区组织架构及其功能 在这两个国家,社区组织体系主要是由社区议会和市政府组成。

市议会就是社区议会,是权力机构,议会主席(副主席)由市长(副市长)兼任,下设若干个委员会,由社区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社区议会的功能是:1、决定议会组成人员。每个社区的议会有权通过社区自己的条例,自主决定选举多少名成员组成议会。2、对社区进行通盘规划。社区议会最重要的职责是,站在全局高度对社区发展做出全盘规划,以使社区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制定决策时达到平衡和协调。3、征税和制定预算。4、决定行政机构。自主决定组织什么样的行政机构来进行社区管理。5、组织社区听证会。决定听证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程序。在这里,社区是由社区议会管理的,而社区议会是由社区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的,它必须按照选民的意愿来办事。

社区议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所有的社区居民都可以旁听,或者从当地的无线广播中收听,从网上浏览会议内容,社区居民随时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

除了社区议会和社区政府两个主体性组织外,社区中还有众多的居民理事会,它类似于我国城市社区中的中介性组织或群团性组织。在社区政府开办的所有服务性机构中都可以成立居民理事会。通过这些理事会,居民们都有机会对以社区议会为中心的社区政府提供的所有服务直接参与管理和监督。

市政府就是社区政府,是执行机构,由社区议会委任,下设若干个部,每个部与社区议会委员会一一对应,并对其负责。市长(副市长),同时也是社区议会主席(副主席),由社区议会选举产生。社区政府的主要职责,包括社区服务,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教育,保健中心及初级保健服务,老年关照,社会福利,文化与休闲等。在处理社区事务时,社区政府可以享用“一般权限”原则。所谓“一般权限“原则,是指社区政府可以处理法律未加具体规定的事务。为了给社区政府留有充分余地,鼓励社区政府开拓创新,支持他们在本辖区内为社区居民多做好事实事,两国的法律对社区政府的职责不做太细致的规定。总之,社区政府的职责就是处理社区内与社区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小事务。

社区发展的资金来源和支出。社区发展资金的来源主要由税费收入和中央政府的拨款两部分组成。税费收入包括:所得税、财产税和社区收缴的各种费用。社区政府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于社区内征收的所得税和财产税。瑞典的社区税收占公共总税收的30%以上,挪威的社区税收占公共总税收的20%左右。通过征税,每个社区政府可以自主地决定政策和社区服务水平。社区政府大约四分之一的收入是靠经营和服务获取的,如诺特利耶社区政府将报废的军事基地作为大学城来经营可获取一定的收入等。中央政府的拨款包括固定拨款和专项拨款,后者用于社区实施自己优先列支的项目。根据社区政府的实际支出,中央政府还会给予其一部分补偿。

社区的资金支出同样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机构运行等支出。二是为完成社区各项任务所做的投入。瑞典的社区资金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占公共总支出的40%左右。挪威的社区资金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近20%,社区资金支出占公共总支出的30%以上。

鉴于社区税收与支出在公共总税收与总支出中均占有较大份额.两国都把社区的支出视为决定总体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由中央政府和议会进行宏观调控,使之与整个国民经济协调起来,融为一体。鉴于不同社区存在不同的税收水平差异,两国还设有均衡制度,目的在于对所有的社区政府给予平等的财政基础。均衡制度含有调整社区政府专项拨款的条款,若社区政府因实施新的立法而造成财政开支增大,国家可利用专项拨款给予社区政府财政补贴。相反,若因实施新立法而节省了财政支出,国家也可收加补贴。这些问题都由社区政府组织负责与中央政府部门谈判解决。

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服务中心一般由社区议会建立,其主要功能有:可供居民举行俱乐部活动、开会、朋友聚会、演戏等。多数社区服务中心都设有工作间,居民可在这里做各种制作。可供居民用于健身。居民可以在这里使用计算机,上互联网等。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随时可以指导居民使用这些设备。社区服务中心还设有咖啡厅和专职厨房,单位或家庭要举办特别活动时,都可以和社区服务中心联系,由厨房安排菜谱、制作菜肴和提供服务人员。居民可在社区服务中心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

三、几点启示

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社区发展理念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在瑞典和挪威,看不到类似于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大楼一类的建筑或样,但它的服务却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使人感到没有不方便的地方,这里有政府的服务,有非政府组织的服务,有企业的服务,也有志愿者的服务。总之,你只要有服务需求,随时随地都可享受到服务。这与我国目前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目前我国各地在社区建设工作中,偏重于看得见、摸得着、见效等有形(或称硬件)内容的建设,如建社区服务中心,上电子平台等,似乎社区服务大楼层数越多。面积越大.装修越漂亮,社区建设也就搞得越好。有些领导也是根据这些漂亮的设施、设备来评判一个地方社区建设的优劣。由于这种片面理解,觉得没有投资、没有雄厚的资金就无法开展社区建设。有些地方虽然投资不少,居民却没有感受到服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如果做一个比较的话,我们现在偏重的是服务的外壳、服务的工具、服务的设施、服务的阵地,而忽视了服务的本身,以致于我们身边虽然有装修漂亮、装备齐全的现代化的社区服务中心大楼,却没有感受到优质的服务。我们只知道,“从摇篮到坟墓”是瑞典和挪威乃至北欧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财政方面给政府造成了沉重负担,同时养了懒汉。但在社区建设或社区发展的理念方面,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以人为本,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社区居民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是社区建设的出发点,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和目标,硬件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固很重要,但与社区建设的核心或目标比,是处于从属和服务地位的,其本身:不是核心和目标,不应舍本逐末。

体制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制度保障 个体制不仅包括社区内部的组织体制,包括政府的体制,特别是基层政府的体制。在瑞典和挪威,社区的主体组织之一虽然是政府,是行政组织,但由于中央政府、郡政府和市(社区)政府之间有明确的职能划分,市(社区)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实行高度自治。市(社区)对自己社区居民(市民)负责是其职能所在,社区的事情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社区政府的领导人只有为社区居民服务好.才能继续当选,而不是看是否受到上级政府或领导的肯定或表彰。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处于发展和完善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观念还在不同程地影响着我们,旧体制的残余还在不同度地发挥着作用,基层政府的职能尚未完全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转变,仍有许多工作需要社区组织去落实,去完成,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行政负担依然很重,使我们的社区自治受到严重制约。我们需要在体制改革方面加大力度。

社区居民积极广泛的参与,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瑞典和挪威,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已经成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居民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向政府提出,也可以通过议员来表达。社区议会有事情,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于党和政府的推动,社区组织的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积极自的参与还远远不够,社区居民的参与力量还远未发挥出来,这是有待加大工作力度的领域。

瑞典和挪威的国情与我国有很大不同,在社区建设方面有许多具体做法因为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们不一定要照搬。但是其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内涵我们是应当学习的,应当使其本土化.与我们自己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我国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第4篇】白云区社区考察团赴香港参观考察报告

白云区社区考察团赴香港参观考察报告

9月23—25日,由区委宣传部、区外事办、区文明办组成的白云区社区建设考察团一行9人,在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泉同志的带领下,到香港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考察团在香港期间,得到了香港立法会议员叶国谦先生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接待。在叶议员的精心安排下,考察团参观了位于九龙塘地铁出口的德福花园社区中心、中区西营盘的社区会堂、香港坚尼地城的明爱社区服务中心和位于九龙尖沙咀弥敦道的雇员再培训中心,较详细了解了香港社区的建设和职员再培训工作。考察团成员认为,香港社区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现将此行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香港社区建设的特点与经验

1、有较为完善的管理机构。本次行程所安排参观的社区服务中心,据香港同行介绍,都是由香港政府统一投资,统一管理和统一指导,各社区服务中心有专职人员从事该项工作。作为香港政府具体协调负责此项工作的部门是民政事务处。香港政府在全港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开设了多个社区服务中心,为全港市民提供各种有偿、低偿或无偿的服务。如坚尼地城明爱莫张瑞勤社区服务中心等这一类由政府投资的服务中心,在全港就有13家之多,这还不包括政府配套楼宇内所开设的社区管理中心。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香港政府在全港开设有多个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遍地开花,而且所有的社区服务中心都有一个统

一、鲜明的标志。社区中心在香港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上为政府排忧解难,下为居民群众解决后顾之忧,香港政府部门已明确地把社区服务纳入到为社会政府部门所要完成任务的一项重要的指标。香港社区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也是香港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

2、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在考察过程中,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香港社区的服务项目较为完善。无论是挂牌的社区服务中心,还是以小区内的物业管理为主的服务中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服务项目完善,并且层出不穷。据介绍,他们在开设服务项目时,都是尽量根据居民群众的需求来开设。一般来说,主要的服务内容包括了四个大方面:一是社会工作,如扶幼、青少年社区服务、智障康复、安老、咨询、义工等;二是教育工作,包括了特殊教育、普通教育、幼稚园等;三是医疗服务,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各种医疗服务,或联系医疗点进行上门的服务;四是社会接待工作,积极与社会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社区服务,根据实际需要新开设一些服务项目和服务种类,以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的内容等。

3、有较强烈的公益意识。在参观和所听介绍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香港政府一向以来,对如何抓好社区服务工作是相当重视的,政府部门也定期开会研究社区建设工作。同时,政府在每年的财政收入中,都按照一定的比例,直接投入到此项福利性的事业中,用于改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环境和服务内容。他们视之为是稳定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增强香港市民归属感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例如,全港社区向社会提出了“服务多元化,全面照顾确到家”等很多人性化的统一口号,在社会或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其强烈的公益意识可见一斑。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是十分成功的,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4、有一批高素质的义工队伍。在考察和听取介绍中,我们了解到香港整个义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都是十分庞大的。从义工队伍的管理来说,主要分为注册和非注册两种。在加入香港义工队伍行列前,他们都必须到专门的机构接受严格的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被安排到各社区再具体从事服务工作。香港亦有专门机构对义工队伍进行跟踪,政府部门经常向社会各界进行义工工作的宣传和推介,动员和呼吁不同年龄,特质,专长的人士,加入香港义工队伍,为区内有需要人士,提供适切的服务。政府部门还明确地规定了义工的角色,工作的范围,工作的意义以及义工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工作责任以及工作权利等等。

二、香港社区建设工作给我们的启示

1、提高认识,转变角色。从我区乃至我市目前的情况来看,社区服务工作还是不够完善的,开展的情况也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当然,这包括有很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说,与我们的这项工作起步较晚,经济水平欠发达等有关,特别是对以农业为主的我区来讲,其差距就更大了。从主观上来说,就是我们政府各级部门的意识还跟不上,对抓好社区服务工作还缺乏一种紧迫感。所以我们认为,只有我们政府各级部门提高认识,转变职能,抓住机遇,急起直追,才是我们抓好社区服务工作的根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

2、加大投入,夯实基础。社区服务工作是否能搞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和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当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毋庸置疑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相应的投入,社区各类服务项目才能进一步完善。因此,建议政府部门最好能明文规定,在每年的财政收入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入到社区服务建设中,并力求做到逐年增加。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建议在筹集资金的方式上,可以采取区、街和社区各出一点的办法解决,以加快资金增长的速度,社区还可以通过有偿或低偿的形式,向辖内居民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以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造血功能,直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改革体制,服务社群。目前我们的社区服务工作,与全市各区(县级市)一样,就是涉及的部门较多,包括民政局、宣传部、组织部、政府办、人事局、计划和物价局、编制办、市政和建设局、国土房管局、公安分局、环境保护局、司法局、教育局、劳动局、文化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局、体育局、科技局(科协)、爱卫办、环卫局、城管办、税务局、总工会、妇联、团委、残联等多个部门,由于职能与要求的不同,因此在开展社区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各部门自搞一套、政出多门或职能交叉重叠的情况,如开展“绿色小区”、“无‘六乱’小区”、“无毒小区”、“安全文明小区”、“文明社区”、“卫生小区”等活动甚多,各部门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往往由于缺乏协调,收效并不明显,这样下去的话,不仅令社区居委会应接不暇,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造成了我们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建议区要专门成立一个协调机构,把各有关部门开展此类活动都统筹起来,合理安排,把有限的资源真正利用好,以彻底解决各搞一套的弊端。

4、整合资源,拓展领域。这次对香港社区的考察,虽然时间很短,行程匆匆,但是我们一行却强烈地感受到,就是一个成熟的社区服务中心,必须要有完善的服务内容和项目,有充足的服务设施和可供选择的多种服务类别,最主要的是能根据时代发展和居民群众的需求而开设新的服务内容,换言之,就是居民群众有什么需要,就应该开设什么内容的服务。如:香港不少社区针对香港目前社会竞争大,民众心理压力重,自杀人员不断增加等特点,特别开设了“面向太阳”嘉年华会的活动,旨在帮助困难朋友渡过难关,解除心理包袱,笑向太阳,走向明天。这一活动自开通以来,得到了香港社会众多人士的欢迎,及时地化解了社会上的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学习香港社区服务成功的做法,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增强社区服务的功能,社区服务的方式可以是有偿、低偿或无偿,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去开展社区服务。服务的质量,手段也要跟进,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要与时俱进。总而言之,我们社区的定位是服务而不是经济,社区要能真正起到“小政府,大社会”的作用,作为最基层的一个政权组织,我们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好这一阵地,政府各级部门同时也要给予更多的期待和关注。

短短的几天行程,令我们收获甚大,香港政府在社区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香港政府的体制、基础、特点和模式等与我们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然而,在开展社区服务和管理方面,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的。

白云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02年10月28日

【第5篇】社区考察学习调查报告

××月××日至××月××日,我有幸参加在市委组织部组织带领下,由镇党委主管社区的领导和各社区党支部书记共计16人组成的学习考察团赴××、××等地对社区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此次对8个社区的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我感触很深,这几个城市社区建设发展速度之快、手笔之大、亮点之多、面貌之新,给我很大的震撼,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这些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实践催人奋进,对照我们自己的发展现状,切实感受到压力,同时也坚定了加快社区建设的信心。

一、几点感受

1、社区组织体系到位、功能到位、保障措施到位。各级党委、政府和街道充分发挥对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社区建设工作。几个街道、社区均创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打造了一批“精品”社区,提高了当地社区建设的档次。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市南区××路街道××社区,以“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社区工作理念,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社会组织为主体”的社区管理体制。构建“协调攻关、多元参与、供需对接、政社联动”的社区发展新机制。形成“5 1”社区建设新模式。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突出“幸福社区”特色,形成文明祥和、幸福乐家的氛围。社区被称赞是团结的社区、和谐的社区、幸福的社区。

2、提升服务功能,拓宽服务内容。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居民群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次学习考察的几个社区都抓住了这一特点,以服务居民为主线,在开展业务工作的同时,不断拓宽社区服务范围,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路街道的××社区,该社区采用“蜂式”服务三级联动模式,以“辛劳酿蜜从不摄取”的蜂群为工作动力,本着“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街”的原则,形成了资源在一线整合、民意在一线集中、需求在一线掌握,掌握问题在一线处理的工作体系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同时增加社区与居民联系。

3、党员教育管理有力度,有实效。此次学习考察的社区党组织在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方面均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拓展和延伸搭建了平台。香港花园社区建立了党员集结号,拓展了活动阵地,搭建起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平台。制定了党员修身计划,将党性教育与素质提升相结合,以制度建设保证党员教育成果,以关怀激励促进教育深化。搭建珠彩晚晴活动平台,发挥社区老党员、老专家、老干部的人才优势,为离退休老党员搭建“学而奉献”平台。

4、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平台,营造温馨和谐社区文化氛围。考察社区均意识到文化活动是联系居民的桥梁,也是丰富居民精神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渠道,××区××街道开展了百天百场文艺演出活动,建立了社区的文化活动场所、社区文体队伍,不但丰富了居民娱乐文化生活,还在文体活动过程中承担了政策、法规的宣传,使“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社区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增强了广大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今后工作中的想法

此次××、××之行,激发了我们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发现了我们工作中与先进社区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找到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吸取经验、取长补短,化惊叹为动力,变震撼为行动。要借鉴先进社区良好的经验和作法,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符合我社区实际的工作方法。

(一)要更加振奋精神,提升信心指数。我们必须彻底抛却旧观念的束缚,以思想更解放、精神更振奋,促进工作大推进、发展大提速。我们必须沉下心来分析形势,想办法破解制约。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创造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自身模式,坚决不做坐井观天的青蛙。此次考察学习,让我们感觉到了差距,也坚定了信心,我们有信心回来后,更好的干好工作,我们坚决不做怨天尤人的庸者,相信只要具备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就一定能够羸得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在社区内全面提高社区管理工作,紧密与商圈党组织联合起来,为社区招商引资和驻区企业的经济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在今后要努力建立一支有真才实学、能干实事的高素质社区干部队伍。首先每一位社区干部必须加强工作责任心,弘扬务实、创新、奉献精神,做到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工作。同时要加强能力素质培养,多方面地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的基本功,精通业务,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政策,努力成为工作中的“政策通”。干部做到一专多能,努力锻炼成为工作中的“多面手”,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

(三)整合资源,加大在社区居民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改变社区党支部党员少,开展工作难的状况,同时,加强社区商圈党组织力度,壮大社区党组织力量。紧贴党员队伍实际抓好自身建设,以创先争优的精神,激励广大党员立足本职作师范、当表率,争当服务中外客商的“贴心人”,为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和谐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社区考察学习调查报告范文

【第6篇】社区考察报告范文

民政部赴德国社区建设培训团考察报告

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安排,应德国瓦尔道夫市政府的邀请,以民政部人教司濮洁同志为团长,由民政部、部分国家级社区建设实验区及重庆、长沙两所学院领导、专家、学者组成的赴德国社区发展培训考察团一行17人,于9月1日至25日对德国社区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25天的培训学习考察,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培训考察的目的

1、了解德国社区发展的情况。

2、实地观摩考察他们的成果。

培训考察团在德国期间,先后拜会了法兰克福社会福利局青年社会福利部,黑森州社会福利协会,黑森州体育联合会、联邦政府林姆伯格民事局、德国民事救助管理协会、德国联邦社会福利联合会、劳动者撒玛丽亚协会、慕尼黑自然保护协会、巴伐利亚州劳工、福利法规及家庭与妇女部、德国联邦家庭、退休者、妇女、青少年部等行业管理部门和政府机构,先后参观了摩菲德市的新建社区、威斯巴登市养老院、德国民事救助中心、慕尼黑自然保护与环境绿化协会、联邦民事服务局及属下的社区康复中心等机构。

德国方面还按照我们的培训计划,安排了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德国的体育俱乐部与全民健身运动、德国的兵役制度与社会福利体制、民事保护与事故预防、志愿者与劳动保护、德国的家庭问题与家庭政策、劳工问题、非政府组织在社区层面的作用等讲座。

这次培训考察活动,德国方面给予了我们热情周到的安排,使这次培训考察得以顺利进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

二、德国社区发展简况和基本经验

这次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国和我们的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地方政府的设置及职能情况也不同,但是,德国从俾斯麦首相开始实行了对外开放,特别是二战以后实行改革发展的目标,确实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德国经过改革把国家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比较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原因固然很多,但从社区发展和地方政府功能与体制上去考察,也有不可低估的因素,德国政府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对完善我国政府功能,推进社区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一)明确各级管理权限,把地方政府建设成为有活力的一级政权

德国是一个典型的联邦制国家,它的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市、镇)三级政府组成,各州、市高度自治,联邦与州之间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但联邦高于州的地位,州与地方的关系是地方自治较高的单一制,德国民众对政府的理解是:有权征税的官方组织。巴伐利亚劳工局的介绍比较清楚:在政府管理权限上实行分权制,宪法逐项列举了联邦的权力,没有列举的由各州行使,地方政府根据州议会的特许行使权力,这样,各个层次政府之间的职责明确,在规定的范围内,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并有比较完善的确保地方自治的法律体系,我们考察的法兰克福、柏林、慕尼黑等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都与他们政府能够有效发挥其职能作用直接相关。尽管如此,德国还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据法兰克富福利协会介绍,针对法兰克福是全德国第四大城市,又是州政府所在地,是一个多元化社区的特点,提出了政府的工作重点是应知道社区内的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怎样使政府少管一些,多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经过论证,确定了降低市场部分的税率、繁荣商业、增加服务和工作岗位等,明确政府由管理型政府改为向经营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购买服务,如:黑森州威斯巴登养老院,是劳动者社会福利协会主办的,建立这个养老院,私人投资了90%的资金,政府投入了10%的资金,投资者建好房就把它租给了这个养老院。政府发给老人养老福利金,老人就到这样的养老院交钱(养老金),由养老院向这样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养老院方面只计成本,不赢利,所收费用只够养老院的开支,政府对这样的社会福利事业免税。在黑森州向这样的福利院有500多个,老人都是用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到这些机构养老,这实际上就是政府购买服务。

(二)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基层管理体制

德国的地方政府体制从实际出发,各地千差万别。地方政府也就是市、镇之间相互独立、自治的结构,市、镇都是州的分治区,镇虽然处于某个市的区域内,但并不意味着它在行政上从属于某个市。因此,地方政府之间,只有执行事务范围的不同。在行政区划上,市与市之间、镇与镇之间,以及市、镇之间大小相差悬殊,除三个直辖市和州一级,一般说来地方政府的组织形式,由州议会以法律规定,但有的具体问题也由各地方政府通过选民投票,根据本地情况来决定。

(三)把能让社会办的事情尽可能让社会去办

管理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这是德国部分专业人士的看法,这种观点未免偏颇,但他的基本精神是对的。德国各级政府除了少量的行政部门外,存在着各种门类的非政府组织、社团组织、非营利性机构等,它的职能比较单一,主要是为市民的需要提供生活,工作、文化等多方面的服务,这些组织起到了沟通政府与社会不同利益团体的联系和拾遗补缺的作用。同时,德国还是一个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化较健全的国家,在各级政府拿出资金发展公共福利事业的同时,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私有经济发达的特点,采取各种办法,从民间筹集大量资金,利用私有经济、社会团体、非营利机构、志愿者服务等,与政府结成伙伴关系,共同办好社会福利事业。如:慕尼黑自然保护协会这样一个机构,它就是政府放手让他们从事绿化和自然保护这样一项工作,而这个机构又充分利用了政府的政策和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的资助,把这样一项本该由政府承办的事情办得有声有色,既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又调动了这些非营利机构的积极性,还使得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矛盾通过这样的“缓冲带”逐步予以化解。

(四)增加民主决策的透明度

德国为了鼓励民众参与社会事务,采取了一些公开形式,一是议会会议公开,会议场所设有专门的民众席,允许旁听,也可组织参观联邦议会;二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公开政府及其官员的情况;三是政府办公公开,上网即可查询有关政府运作的情况;四是重大事务预先告知民众,并举行听证会,让民众发表意见等,尊重民意。同时,通过各种社区组织,反映情况,开展社会工作。

(五)地方财政有较大的自主权、税收体系完善

德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开支和举办公益事业经费来源由税收保证,任何人都交税,买东西也都交税。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各有一套独立的税务机构、税种分开。这为政府提供足额的社会公益事业经费和福利资金起到了保障作用。同时社会强制保险为社会积累了强大的资源,每一个人都有了必备的资金保障,并有多个法律来保障社会保障资金的正常运行。

三、德国社区发展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德国社区发展的经验为我们现阶段的社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党和政府的强有力组织和推动在社区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个推动力,抓好当前的社区建设。

2、社区内各单位、机构、团体的协作力有利于社区资源的充分开发,也有利于社区凝聚力的形成。

3、社区内部组织的统合力关系着社区建设工作是否按照社区的发展方向有序的运作。

4、社区居民的拉动力关系着社区建设的成败。

5、居民社区意识、参与意识的培养是社区建设初期的关键,也是社区建设过程中一项长期的任务。

6、社区内中介组织的培养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

7、社区工作队伍,特别是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培养是关键。

8、社区活动有效开展必须依托于设施、环境、管理和人的有机协调。

社区考察报告范文(2)

美国社区学院教育考察报告

12月初,由我国北京、成都、深圳三地专业人士所组成的中国社区教育考察团,在国际社区教育协会(icfa)亚洲理事,全国社区教育委员会主席,全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厉以贤教授的带领下,历时12天时间,横跨美国东部和西部,分别到了纽约城市大学毕业生中心、内华达社区学院、洛杉矶山谷学院、东洛杉矶学院等四所学校,比较完整详细地考察了美国社区学院的教育。

考察团所到之处,受到了美方学院的高度重视,各学院周密安排,热情接待,宾主交流融洽。在东洛杉矶学院,院方还特别给全考察团成员准备了“美国社区学院教育交流结业证书”,由校长evnest h.moveno(莫文龙)亲自给每一成员颁发。

在美考察期间,美国教育同行的务实作风,治学严谨的敬业精神,无不使考察团深受感动,体验深刻,受益良多。在洛杉矶考察时候,当地《世界日报》以《中国社区学院考察团访东洛学院》为题作了专题的报道。

考察团此行主要是以社区教育为专题,全面考察了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历史、办学使命(宗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经费投入、学生管理等等,具体考察报告如下。

一、美国社区学院概况

美国的社区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集合体,为了区别与其他高等院校,总的而言,社区学院就是一所颁发副学士学位作为最高学位的地区性被认可的高等教育院校。其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实验中。其中一所最早期的公立初级学院是在1901年的时候,从伊利诺伊州的乔利埃特(joliet)高中演变出来的乔利埃特社区学院,至今,乔利埃特初级学院(joliet junior college)是美国的首家并且是最成功的初级学院。

美国社区学院是仿效了公立高中、私立初级学院以及四年制学院与大学,结合了所有这些院校的特性,但却发展了自己的独有特色。受到了诸如1890年以后公立高中发展迅速,20世纪初期大学领袖与学者们要求改革美国的教育,gi法案,生育高峰期,工商界对受过培训的员工的需求,60年代的民权运动,联邦学生补助计划以及成千上万的各州立法者的倡议与法律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美国的社区学院在美国的历史中以及对扩展大众接受教育机会方面有著深厚的根源。今天的美国社区学院秉承了托玛斯杰弗逊的信念,即教育应该是实际和自由的,并且应该兼顾到服务大众以及个人需要。

到目前止,在美国大概有1,130余所社区学院,技术学院,两年制的学院分部,宗族学院以及独立的初级学院,加上分校,总数达到1600余所。其中有970所是公立院校(详见表一)。公立学院每年为大约一千万学生提供教育—其中五百万学生就读学分课程,其余的五百万学生就读学分课程、学习班或学习计划等等。大概有47%的首次读大学的学生和有49%的所有少数族裔大学生都进社区学院就读(可参照表二)。大概有51%的社区学院学生是家中第一代的大学生—他们的父母都没有上过大学。如果不是社区学院的存在以及它们向大众开放入学渠道,恐怕很多人都永远没有进大学的机会。

除了向广大人民众提供学分课程与非学分课程外,很多社区学院在其社区中充当了文化、社会与学术的中心。大部分的社区学院都是公立和在经济上接受公众税款的支援。基本上社区学院是为非寄宿的学生而设的,大部分的社区学院均没有住宿设施,这也说明了社区学院大部分学生是非全日制上课的,这类学生占了63%。

每一所社区学院都有自己的文化,并为独特的地理区域与对象服务。然而,这些社区学院本身与学生之间都能共享很多相同的价值观、目标以及理想。社区学院与其他高等教育院校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对公开入学和社区建设的重视,这些基本的价值观在塑造社区学院的角色和规模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表一:以院校管理类别划分的社区学院数目:(1900至)(未加分校)

年份公立学院宗族学院 独立学院总数

1900088

192070137207

1930178258436

1940258317575

1950337311648

1960390273663

19708472441091

198010491821231

199012821831465

9951371132

表二:以院校类别划分的秋季入学人数:1975年到

年份社区四年制大学

19753,970,1197,214,740

19804,526,2877,7570,608

19854.531,0077,715,978

19905,240,0838,578,554

19955,492,5298,769,252

5,497,4208,802,835

二、美国社区学院使命(办学宗旨)

1、以大众公平就学为前提,给人人平等学习机会。

美国的社区学院所有活动都来源于自其本身的使命,简言之,这个使命就是为大众提供大专教育课程和服务,使社会区变得更健全和更富生命力。首先在入学这一关,其是通过公平入学政策,公平与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来体现公平与平等的。只要是学生年满18周岁,达到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只要愿意,都可以报读任何一间社区学院的任何一个专业,而且由于所有的区域范围都有社区学院,大部分的美国居民可以在自己通勤范围内的学院上学。我们考察团在东洛杉机学院考察时,陪同接待介绍的外语系主任、教授张立礼(lily chang)博士在谈到学生公平入学时,一再引用孔子:“有教无类”这句话,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其次,在平等就学上,一旦学生注册入学,学院需要提供支持服务,包括辅导,学业指导以及经济援助等,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同时,社区学院给每个学生承诺提供综合性大学课程,除了能提供大学学士学位的首两年课程,满足了传统的大学平行功能外,社区学院还可提供其他课程。虽然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使所有社区学院提供所有的课程,但是学生必须有机会选择他们在社区学院修读的课程。例如,如果大学生转学课程是一家社区学院所提供的唯一课程,这所社区学院就算不上是提供公平入学机会与公平就学的院校了,因为学生没有课程可以选择。很多来到社工学院的学生没有具备转学课程必须的学业资格。因此,如果这课程是他们的唯一选择,那么他们通往大学之门便被关闭了。

2、以服务社区为办学根本,为各阶层提供各类教育。

以社区为本的意思是,一所社区学院承诺满足某一指定地的需要,指定地区通常称为此社区学院的服务地区或服务区域。也就是说社区学院把向当地社区提供教育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

社区学院所服务的社区及民众,其需要是多样化的而且会随着时间改变,而且他们期望社区学能院能满足这些需要。大部分的社区都希望所提供的课程能容许学生转换到学士学位的课程。很多社区都希望社区学院能提供职业与技术培训课程,通常包括能满足某一当地行业的需要的培训课程。他们期望社区学院能提供通往取得证书、学位以及文凭的学分与非学分课程。很多社区希望学院能提供补救课程或启发性的课程,以帮助学生的学业达至大学水平。还有大部分的社区都希望学院能提供满足康乐、社会以及文化方面需要的课程和活动。社区学院也尽其所能去满足社区的需要要并保持优异的水平。很多社区学院都能与当地雇主紧密合作,设计和提供能帮助迅速就业的课程,而这些行业都被证明是很需要人才的。

虽然文化活动与社会活动不一定是社区学院的正式教育课程的一部分,这类活动却使教育内容和社区生活变得更多姿多彩。很多观察家都同意,让社区学院赞助艺术展览、体育活动、音乐会、话剧制作、健康展览会、社区论坛以社区论坛以及其他活动等很重要的,因为这些活动能让社区学院所服务的人群的生活变得更丰盛。参与活动赞助的取舍决定可能是社区内存在广泛需要的结果(例如,健康展览会),也可能是个人或团体抱着参参与活动赞助的欲望的结果。不论原因为何,社区学院对社区公平表示的需要作回应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能增强社区学院的教育使命。

3、以献身教育教学为首任,关注每一学生学习需求

一所教育机构的核心是教职员,社区学院的教职员都以献身于教育教学为首任。他们的教学是尽公民责任的一个途径,讲台是他们与别人分享知识的论坛,这里面更多的是他们人生的一个目标追求。我们考察组在内华达社区学院交流的时候,其中一位团友就对学院的副院长anneli adams(安莉·艾顿)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在企业公司里的工资比在学院高得多,为什么你还要在这里教书呢?anneli adams(安莉·艾顿)回答说:我到内华达学院教书,是因为我喜欢教书,喜欢和学生一起分享我的成功与快乐!而不是为了工资而来的。她的回答赢来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在美国的社区学院,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是一个忠诚的学者,经常掌握其范畴内的资讯,并与同事和学生们分享最新的发展信息。对社区学院的老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发展自己的能力,因应学生的不同形式以调整本身的教育形式,从而使社区学院的教职员与管理人员对他们在教学与学习方面的献身感到自豪。

4、以鼓励终身学习为始终,对全社会倡导终身教育

社区学院对终身学习的承诺包括了提供几乎是无限的学分和非学分课程、活动、以及计划等,通过这一切来丰富社区学院所服务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只要他们有学习的渴求便可以。很多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重回课堂目的是学习新的工作技能和改善现有的技术。新近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完成了硕士课程或其他高等学位课程返回社区于完成了硕士课程或其他高等学位课程返回社区学院继续进修。

社区学院的其中一个优点是,就学生所注册选修的课程与学科而言,终身学习者与一般全时间学生没有多大分别。终身学习者所选修的大部分课程与学科和一般为寻求学位者而设的课程是一样的。年龄大的成年人返回社区学院进修,无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能还是还学新的技术,他们与全时间学生的差别就会缩小。

在东洛杉矶学院考察时,我们在与学生座谈会上发现,有一位50多岁的居民带着他的中国妻子一起在学习,我们问到他年龄那么大了学习难不难?为什么要来学习?他耸耸肩很自然轻松地回答:学习不难,因为我可以慢慢学。至于年纪嘛,我们这里学生没有年龄的区别。由此可见,正因为美国一直倡导终身学习,美国国民的终身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为大众所接受。

三、美国社我学院(宗旨)的实现

美国社区学院是通过很多的课程、活动和服务来实现其使命。这些包括了大学转学课程、职业技术培训课程、启发教育和社区服务等。而社区服务还包括雇员培训计划以及各种技术服务。

1、大学转学课程

全美国的社区学院大部分都提供大学转学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完成大学课程的首两年。注册修读大学转学课程的学生可以选修与四年制学院或大学课程的学士学位课程所设几乎一样的科目。这些科目包括人文学、数学、科学与社会科学。最能使学生受惠的大学转学课程是能让他们的学分转换到符合一般学位要求以及达到计划程度的课程。

社区学院的大学转学课程已经获得极大成功。一些州政府已毫无疑问地接纳获得副学士学位的学生转到它们的四年制大学系统升学。很多在社区学院念四年制大学的首两年课程的学生,都能成功地将成绩转换到私立或公立的四年制大学业。美国的教育部研究指出,从社区学院转到四年制大学升学的学生,其学业成绩足以比得上那些一开始便在四年制大学就读的学生,具体数据可见表三。

表三:五种颁发最多的主修专业副学士学位:

学位获得人数

文理科、普通学科和人文科167,448

医疗健康与有关科学工作者76,848

商业管理与行政服务71,766

工程相关技术20,208

保护性服务17,445

2、职业技术培训课程

职业技术培训课程自从20世纪年代以来一直是公立社区学院地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美国将来在国际经济上竞争以及使美国工人赶上工作场所需要的日新月异的技术来说,也是绝对必要的。这因为为了使美国保持强盛,美国的人民必须获得教育以满足二十一世纪雇主的需要。

在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的初级大学将其职业课程限制于老师培训、办公室技能以及农业科学方面。随着时间的过去,很多这些课程已经演变成为四年制大学课程,而且在社区学院的课程中被取代为多样化的科目,如幼儿教育、办公室管理、激光光学,医疗与电脑技术、汽车板金修理及防火科学等。一系列的联邦政府计划包括1963年通过的职业培训法案,及随后于1968年和1972年的修订案,还有1984年的carl d.pekins法案以及后来的重新修订这一切都已经增强了社区学院发展新的职业技术课程的能力。从表四也可看到前学生选择职业专业的情况。

表四:五种根据起薪考虑的最热门社区学院课程:

课程名称平均开始薪酬

牙齿卫生$31,750

制造加工技术$30,675

电讯/交互 信息专家$29,268

物理治疗助理$28,782

注册护士$28,777

3、提供补救教育

在美国,有数千千万万的人基于某些原因,虽然到达成年人阶段却没有获得用以竞争高技能工作所需的教育。贫穷、歧视以及在单亲家庭生活所带来的困境,是导致儿童与成年人未能发挥潜能以获得解雇的员工可能缺乏再进入不断改变的劳动力市场的技能。缺乏英语能力的移民也可能要努力挣扎寻找工作。现在,不需要技能的工作已日渐减少而要求高技能的工作却与日俱增。如果人们继续于达到成年人阶段时没有获得二十一世纪工作所需的教育的话,则没有技能的工人的失业率将会上升,从而带来贫穷与社会衰退的问题。

社区学院具备有帮助回应这种教育危机的条件,所有的社区学院均提供补救教育或是启发教育,目的是把学生提高到具备符合参加大学本科程度课程或获取有生产价值的工作所需的能力。不论学生以前未能达到要求的原因为何,社区学院为他们提供一个渠道,让他们能改善其本身技能。虽然社区学院的学生必须具备某些先决条件才能踏入学术课程阶段,但是缺乏这些先决条件的学生仍然可以在社区学院内占一个席位,并在学习获得多样化的选择机会,从而使自己具有进一步上升的能力与空间。另外,从下表五来看也足可说明有学识民众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之重要,所得到的待遇也很高。

表五:18以上人士根据学历程度获得的中间收入:

最高学历收入

没有高中文凭$17,148

高中毕业(包括同等学历)$22,502

部分大学课程,没有学位$26,090

副学士学位$29,457

学士学位$36,525

硕士学位$45,053

专业学位$65,916

博士学位$56,758

4、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或是延续教育,是社区学院所提供的最具弹性和范围广阔的服务,它包含了一般由参与者支付而非由税款支付的课程和活动。所设课程由个人兴趣班,如插花艺术或汽车维修,以至信息技术培训或医疗急救等都一应俱全。

例如,工商界均指望社区学院为其服务地区的各行业员工提供切合需求的技能培训课程,而承包培训更是社区学院具有迅速回应工商界的培训需要的弹性,部分原因是社区学院与其服务而设的课程不需要管理董事或州政府协调机构的批准。很多社区学院与其服务地区内一些著名公司建立了良好关系。例如内华达社区社区学院和sprint电话公司建立了亚美am8官网开户的合作伙伴,sprint电话公司捐助了50多万美元最新技术远程通讯设备,对学院提供工程和课程的支持,学生享受有偿实习的待遇等等。

5、支援服务

社区学院对学生提供支援服务包括了道德与教育两方面的意义。假如注册入学的学生能尽自己的本分的话,社区学院有道德上的义务让他们得到良好的机会以取得理想的学业成就。如果要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学生通常需要在课堂以外参与一些支援服务。考虑到这个需要,社区学院经常维持好像藏有图书、胶卷与录像带的学习资源中心以及其他任何能促进学习的材料与设备。

此外,社区学院还提供广泛的支持服务,是专门为专注于学业的学生提供协助而设的。这类协助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提供,如写作实验室、学业辅导、个人与职业辅导、就业辅导,替有意完成学士学位的学生传达信息、事业计划、经营承包济援助辅导以及任何可以帮助实现社区学院的开放之门政策的诺言的服务。

四、美国社区学院的学生与教职员

1、学生来源的多层次,身份的多角色。

社区学院由于贯彻高教开放的招生政策,特别是有免试入学政策及低学费标准两项措施。因此,社区学院学的成分反映了美国国民的丰富多样性,社区学院的学生具有各种不同的年龄、种族文化渊源、及社会经济背景。

学生的阵容可能包括希望跟上行业内最新技术的医疗技术员,希望提高本身技能的工厂工人,希望学习或增强进电脑知识以便重新投入劳动力市场的退休人士或主妇,或是已注册就读转学课程的传统大学生。全国各城镇的人们的需要、渴求和梦想有多大,这个阵容就有多大。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们已经发现了社区学院并且已利用它来满足自己的教育需要。

社区学院的学生中,有百分之六十年龄在二十一岁以上。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预计今后将大量增加。由于许多人都是成年人,有工作和家庭负担,所以很多社区学院学生,尤其是那些人数超过了四百万的部分时间学生,他们担任的角色是公民­-学生,与学生-公民角色刚刚相反。他们所担任的公民角色比学生角色更显著。这些学生-公民是要肩负交税、全时间工作、养家、支付抵押贷款以及其他与全时间公民每天生活有关的责任。对一过些公民角色明显的学生来说,念大学固然是重要,但也取决于能使用的时间和金钱。从表六和表七我们也可以看出社区学院学生来源的一些情况。

表六: 首次接受高等教育的新生比例

表七:以年龄划分的社区学院秋季入学人数比例

2、教职员兼职为主、职级责任明确

教职员是一所教育机构的核心,不论他们是专职还是兼任的。社区学院雇用超过104,000名专职教职员以及大约190,000名兼任教职员。一般来说,社区学院三分之一为专职职员,三分之二为兼职教职员但大部分的课程是由专职员教授的。社区学院大部分的教职员都持有硕士学位,而且越来越多教职员(16%)拥有博士学位。

很多社区学院都设有与四年制大学类似的大学生教职员级别(如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以及讲师等)。有些社区学院所采用的制度,是以年资、表现和其他因素来决定教职员的等级和薪酬。很多社区学院都授予教职员终身职位。如没有终身职位制度的社区学院却有重新任命教职员的方法,例如多年任命制度或一个好像公务员制度而能保证职位延伸的制度。还有些社区学院的教职员是隶属工会的。

社区学院的教职员的基本责任就是教学,教职员平均每星期都保证一定时间用于办公室工作或为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协助他们计划自己的学习课程。教职员也协助学生参与学会赞助、社区项目、报纸制作、学术出版以及其他课外活动。我们在洛杉矶山谷学院了解到,其教师每学期至少教授五门科目(15个学分小时)每周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15个小时在课堂上课,15个小时在办公室给学生解难答疑,另外5个小时参加学院班或学科的教研或其他活动,平均每天至少6个小时在校工作。

有很大部分的社区学院的教职员是兼任的。兼任的教职员从事教学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尽公民责任之外,与别人分享知识,并促进自身学习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大部分兼任的教职员每学期只教授一门科目(3个学分小时)。详情可见下表八。

表八:社区学院教职员的雇用情况:1977-

五、美国社区学院的经费与管理

1、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正如社区学院其他方面的多元化特点一样,其经费资助的特色是也是多样化的,而各州的情况亦不尽相同。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处于同一个州的社区学院也有不同的经费来源。一般来说,美国社区学院的经费主要是从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当地税收而来,其中最大的的支援是来自州政府以及当地税收。全国平均来说,各项经费来源见表格九。

表九:社区学院经费来源

州政府39.8%

地方政府20.5%

学费17.3%

peel基金7.3%

其他联邦基金5.0%

其他9.2%

学费与杂费在不同程度上为社区学院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全国平均来说,公立社区学院的每年学费与杂费约为1,300美元。然而,各社区学院所收的学费与杂费也有很大差异。在各州社区学院之中,学费较昂贵的是马萨诸塞州、明尼苏达州、新罕布什尔州及德克萨斯州。有关学费与杂费详见表十。

表十:平均每年学费与杂费

社区学院也从其他资源获取经费,例如,很多社区学院通过社区服务及延续教育来开设非学分课程和活动,这些课程或活动一般由参加者自付费用。有时这些课程的费用会由与社区学院签订合同为某些工作培训或再培训员工的企业支付。合同形式的培训课程为社区学院带来的收入将会不断增加。另外,很多社区学院正在开始以教育基金的形式来补充收入。

2、管理董事会下的组织管理

在美国社区学院,对学校管理具有最重要内部影响的是经选项举产生的,或经委任产生的学院管理董事会。在法律上,管理董事会负责社区学院的福利。管理董事会所订立的措施由校长执行与监督。有时管理董事会负责预算案、计划与人事的审批,有些则将职能指派给校长。一般来说,实际的管理董事会不参与学院的日常运作,只要对雇用、评估和终止雇用学院校长等方面负责。在挑选校长时,管理管理董事会在学院的管理方法和领导方向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社区学院与其他的公司与大学一样,有正式的组织结构。学院的校长,作为行政长,需要负责学院的每天运作。此外,社区学院设有副校长、教务长、系主任以及其他为教职员与学生提供组织与监督行政支援的职位。各种委员会、学院论坛、学院理事会等代表了学院的不同层面,而校长的内阁则协助改善管理过程。学院的教职员通过在委员会与理事会的参与以及在公开论坛发表意见来参与管理过程,很多社区学院的辅助职员都有分参与管理过程,在某些校园,辅助职员与教职员都是工会会员,这些工会能影响学院的管理形式。

六、美国社区学院的新世纪思考

社区学院是美国的独创发明,其要旨是将公立高校设在靠近居民的地方。从其成立至今100多年以来,社区学院就一直是不分高下贫富、财产状况及学历程度,敞开大门,欢迎一切有志向学者的唯一教育机构。此行引发我们的美国对社区学院新世纪的思考主要表现下面几个方面:

1、定位准确

社区学院的定位非常恰当,就是教育全国的大部分劳动力,尤其在一些不需要学士学位但需要高中文凭以上学历的工作上。由于国家的经济越来越需要具有更高工作技能的劳工,才能在全球的市场上具有更佳的竞争力,社区学院必须在劳动力的发展上继续发挥其卓越表现。

2、途径最佳

踏进21世纪,很多人都在关注美国的社区学院,而且对社区学院的期望也很高。每一家社区学院仍保持其独有的承诺,而众多社区学院也继续寻求革新的途径以增强其教育服务,并与社区保持紧密的关系。进入社区学院就读,将继续成为一些市民获取大学教育的最佳途径。

3、高度灵活

社区学院强调为社会上各阶层提供服务,让几乎每一个追求高等教育的人都能求而得之。在21世纪,社区学院的成功将继续取决于其是否有能力回应不断改变的环境需要。除了保持灵活性和作适当反应之外,社区学院必须维持公开入学招生政策以及提供综合性课程来服务不断演变的人群,包括扩大其角色,提供学士学位课程,增加远距离科目等等。正如美国必须维持实现提供全球性高等教育的诺言一样。

社区考察报告范文(3)

民政部赴加拿大、美国社区建设培训考察报告

根据民政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关于社区建设合作项目的安排,民政部组织8个社区建设实验区的同志,于9月24日至10月8日对加拿大、美国部分城市的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由于加拿大多伦多市集中反映了加拿大社区建设的发展历史和水平,因此对加拿大社区建设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多伦多市及其所在的安大略省。在美国,重点考察了纽约和旧金山两个城市。在此期间,我们走访了政府有关部门,实地参观了10多个社区组织、社区服务机构、社区发展的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通过与两国政府官员、社区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交流座谈,实地参观,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对加拿大和美国的社区建设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受益匪浅。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国社区建设发展概况

加拿大社区工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一些省和矿区成立了具有互助性质的合作社,他们提出的口号“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具有典型的社区意义。到了20世纪30年代,在阿尔伯塔省的各个社区,组织起了各种剧社,以解决社区中各种具体问题,这种剧社就是当时的社区组织。

美国是西方国家最早开展社区工作的国家之一。19世纪末,美国成立了一些慈善组织或团体,与此同时,在一些城市的贫民区开展了安置所运动。20世纪30年代,社区工作开始专业化,几个有特色的社区工作包括:防止青少年犯罪的芝加哥计划,由居民参与提供服务的辛西纳社区组织试验计划。工作重点也因此注重个人和家庭对环境的适应。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解决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失衡问题,联合国把在发展中国家取得成功的社区发展方法,推广至发达国家。联合国的倡导,受到美、加两国政府的重视,成为实施这一计划的主要国家。到70年代前后,加拿大开始出现社区服务中心,80年代出现志愿者组织。80年代末,由于经济全球化,家庭结构小型化,人口多元化、老龄化等因素影响,使加拿大面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为迎接这一挑战,多伦多市政府于1989年成立了专题组,其任务是制订90年代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加强设,强化社区功能。90年代,社区网络在地区、省和国家逐步建立起来。自80年代开始,美国将社区工作转向有特别需要的人群,如少数民族、妇女、精神病患者及老人等,也有一些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的社区发展公司,以改善贫民区居住条件、服务质量和解决就业等。到90年代初,美国政府提出了“授权区和事业社区”的法案,并获国会通过。这个法案以重新界定政府和社区的关系作为突破口,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福利一体化发展目标。

从两国社区建设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社区的形成与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变动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又从反面说明社区建设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社区和社区组织的兴起,最初都是自发产生,在社区内人们互相帮助,对外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由于社区工作在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调所导致的社会冲突以及依靠社区服务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社会化服务需求等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因而后来成为美、加两国政府有目标、有计划地实施社区发展,不断地推进社区建设。

二、两国社区建设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关于社区及社区建设的概念

在加拿大,社区有两个意义:一是地域意义上的社区。这个意义上的社区是一个由彼此认同,彼此认为有重要共同点的人组成。社区的共同点是:1、住所邻近;2、人际间有交往;3、可以通过组织来认同。因此,一个具有很强组织形式的社区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生活在同一区域;二是具有很强的社会联系;三是通过某些共同点来联系。对社区工作来说,社区的地域概念是加拿大开展社区服务项目的主要标准,政府用于社区服务的资金,就是根据这一概念。二是功能意义上的社区。人们也可以是不以居住在同一地区为基础的社区的一部分,这称为“不具相邻性的社区”,如具有相似的兴趣、问题、需要和取向的人。例如华裔在多伦多市就形成一个社区。因此,一些社区工作就是专为多伦多市的华裔开展的。还有是针对具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开展的社区工作,如精神病患者、残疾人、老年人等。这些都属于功能社区,也是今后社区发展的目标之一。

在美国大多数城市,社区也都具有明确的地理区域。纽约市规定,社区必须符合如下要求:(1)只位于一个自治区镇的辖区内,并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理及特征相符;(2)各社区间应建成服务互联网络,特别是在服务领域、警务和卫生部门;(3)实施规模控制,每个社区人口不超过25万人。纽约市划分为四个区和一个岛,五个区、岛又划分为59个社区。

考察期间,通过与政府官员、社区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交流座谈,我们感到,他们对社区建设的看法和认识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认识:一是认为社区建设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社区拟定本身的需要和目标,定下先后顺序、寻找所需要资源,并采取行动去满足这些需要和实现目标。二是认为社区建设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合理配置资源,协助居民解决问题,培养居民的参与、自决及合作的素质,从而满足社区需要;三是认为社区建设是通过组织居民,采取集体行动,控制及影响社区的一切程序、计划、决定及有关政策。虽然观点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培养社区成员的民主意识和居民自治、互助的能力,鼓励社区居民解决社区内问题,促进居民广泛参与,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这是社区建设的主旨。

(二)社区组织的构建

在美、加两国,社区工作主要是通过社区组织来联系并具体实施的。在加拿大,社区组织主要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其中许多是根据特定目的形成的,也有许多是由扶弱助残的慈善机构演变而来的,如我们参观的迪克森社区服务中心、联合之路、中心邻舍房、社会规划委员会等。这些社区组织的服务领域都十分广泛,涉及到社区居民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方方面面。他们除了接受政府的资格审定,以及来自政府的财政、政策支持和监督之外,不接受政府的直接管理,有权决定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为社区筹款捐物,各自运作的自主性都很强。这些组织根据公众的需求和利益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如对老年人、残疾人、单亲家庭、无家可归者的照顾,家政服务、修缮民房,再就业培训等等。他们所积累的资金不作为个人分配,而是返还于社区,用于社区服务,以服务养服务。同时,通过这些组织,居民可以为本社区提供志愿服务。

在美国,社区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服务组织和管理组织两种类型。服务组织主要是非营利组织,如社区发展合作组织、各类慈善组织、各类基金会、各种志愿组织等等。他们的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资助和基金会的捐助、私人捐款以及所收取的服务费等。随着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共同合作和相互融合,社区委员会组织已经成为政府介入社区工作的一种社区管理组织形式。纽约市规定,在每个新建的社区区域都设社区委员会或社区董事会。社区委员会成员采取选举任命制,任期为二年。政府官员也可以成为社区委员会成员,但数量不得超过四分之一。社区委员会成员是无报酬的,但可以报销参加董事会时支付的一些必要花费。社区委员会的职责包括:研究本社区的各种需要,增进本社区的福利;促进社区内交往和社区与外部的沟通;参与编制预算,拟定资金使用计划和本社区发展规划;监督和评估社区服务质量;选聘社区主任和专业工作人员。每个社区委员会任命一名社区主任。社区主任受社区董事会的直接领导,负责社区日常事务。

(三)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美、加两国开展社区建设的内容不尽相同,各社区之间开展的项目也不一样,有多有少,给我们留下突出印象的主要有三项:

一是社区服务。社区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学龄前儿童、无家可归者、低收入家庭、单亲家庭、移民、难民、失业人员等。服务内容包括对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照顾,对学前儿童提供保育,对在校儿童组织夏令营,为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并进行家庭企业咨询,为无家可归者、单亲家庭提供食宿和住房优惠照顾,为妇女儿童提供保护服务,为低收入个人或家庭提供资助,帮助移民或难民迅速融入本地社会、实现本地化。服务的方式有:(1)设施服务。如多伦多市的迪克森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服务,多彩学习中心为移民、失业人员提供语言、专业技术培训、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对家庭企业进行咨询服务,旧金山邵逸夫夫人耆英中心专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2)外展服务。又叫走出服务机构的服务。具体采取哪一种服务方式,完全取决于实际需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由社区中介组织或非营利机构提供,也有由私人机构提供的。如加拿大联合之路组织是全国性非政府社区服务组织,其分支遍布各个社区。服务资金绝大部分来自政府拨款,部分来自服务收费。

二是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美加两国社区建设中普遍开展的内容,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他们认为,开展社区文化有利于促进人们的智力开发和恢复人们的活力,创造祥和的气氛,塑造社区的形象,修补和完善社区的社会结构。两国开展社区文化的形式很多,主要是利用社区中心、展览馆、音乐厅、图书馆、咖啡屋等社区场地和社区内的各种文化设施组织开展文艺、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例如举办故事会,举办文艺演出会,举办沙龙。社区居民在观赏中受到文化熏陶,并在参与中发现自己,提高自己。

美国的社区学院是开展社区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兴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以满足战后出生者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需求。社区学院几乎遍及全美各个社区。有56%以上的美国本土学生就读于社区学院。社区学院的重要特点是学费低廉(每年仅需1600美元),为多数社区居民所能接受。

三是社区治安。社区治安是社区居民最为关注的事情, 良好的社区治安,不仅有利于改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商业投资。在美加两国,社区治安是一种新的警务,其功能:一是控制犯罪。警察在社区建立责任区,设置社区警务,可产生威慑力量,使潜在的罪犯行为收敛,使惯犯减少犯罪;二是向处于危难中的人提供快速援助。三是可改善警民关系。为加强社区治安,多伦多市成立了社区治安工作组。工作组由两名议员共同担任主席。工作组成员中有警察、学校的代表、预防家庭暴力、邻舍预防犯罪机构的代表、商业、残疾人组织和市议会的代表等。通过加强社区治安,实行群防群治,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以消除社区内各种不稳定因素。

三、两国社区建设的做法和特点

社区发展在美加两国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社区发展理论和方法。目前,两国有许多大学和专业学院设有“社会工作系”或“社会工作学院”,对社区工作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指导社区工作的开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做法和经验,给我们印象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计划性、规范性强

美加两国的社区工作在形成和发展的初期,带有自发性质。随着社区地位、作用的突出,特别是50年代联合国倡导社区发展后,社区建设成为两国政府有计划、有目标地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成为国家实现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因此,两国政府每年对社区建设工作都要制定一系列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每项计划包括工作内容、组织措施和目标要求等等,大多都有数量指标。如每年对老旧社区的改造数量,新社区福利机构、文化娱乐设施、教育培训中心的设置标准,解决社区居民就业、贫困、医疗、老年、 青少年与儿童等方面的各类社区发展计划、廉价住宅计划、济贫计划等等。

目前,两国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据安大略省负责社区事务的官员介绍,过去,政府既要负责掌舵,又要划船,现在则只负责掌舵,不再参与划船。将具体事务交给社区组织或民间团体,政府只负责宏观调控。这样做既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又发挥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目前,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之间对社区建设都有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如安大略省政府与多伦多市政府在社区服务方面的分工是:为正常人的服务,由市政府负责,为非正常人提供的服务由省政府负责。

在美国纽约,政府和官员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都很明确,如市长的主要职责是:(1)确保市政府职能部门在涉及到地方服务和居民意见的所有事务中与社区委员会进行合作;(2)审核社区委员会对资金预算和使用的合理性并建议拨款数额;(3)确保城市各专业职能部门指派官员参加社区委员会领导下的社区服务的工作,为社区中的各种问题提出亚美am8官网的解决方案;(4)对社区委员会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给予总体帮助。区政府对社区的主要职责包括:(1)与社区委员会共同就社区划分事项、公民和企业以及其他直接影响两个社区以上的土地使用事宜提出建议;(2)审议社区总体或个别计划;(3)对社区的财政预算做出综合陈述;(4)对社区的财政状况和服务状况的数量、质量进行评估;(5)与社区委员合作调解社区间的争议和冲突。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两国政府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大量具体工作主要由民间团体承担,工作机制、组织体系健全

美加两国的社区工作组织体系是由政府各职能部门、政府资助的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举办的非营利机构以及商业性的服务企业所组成,他们称之为“三大板块”,或叫做“三个部门”。政府在社区工作体系中承担的主要职能:一是制定相关政策与立法,并通过制定规划来贯彻执行;二是财政支持。政府每年要拨出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发展事业。加拿大安大略省1999年用于社区建设方面的资金达69亿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3%。财政拨款的主要依据是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就社区内拟帮助对象和服务内容所提出的申请,经政府审核后给予资助,并由这些组织和团体具体组织实施;三是监督、检查民间团体和非营利机构的工作情况。政府根据每年的监督、检查情况,确定下一年度的财政资助;四是实行严格的宏观控制与管理。政府通过制订标准、发执照等进行管理。民间团体以及所举办的非营利服务机构是政府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上的亚美am8官网开户的合作伙伴和具体的执行者。他们在政府的组织、协调下独立地开展社区内各种有偿、低偿或无偿服务工作,以自己的服务争取政府、社会各界和居民群众的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的企业界对社区建设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们不仅为社区捐款捐物,而且主动投资社区事业,直接提供商业性的社区服务。他们认为,参与这方面工作是增进企业在社区里的形象的机会。经过几十年的社区发展,两国初步形成了政府组织、指导与监控,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主办,企业在社区内通过市场机构提供优质服务,以满足不同人群特殊需求的社区发展运行机制和组织体系。三者之间相互补充,互利互惠,密切合作。这是两国社区建设的一大特色。

(三)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发达,专职人员都受过社区工作的专业训练

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动承担社会公共事务和社会福利事业的社区中介机构。在两国的社区建设中,非政府组织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数量多。仅在多伦多市,与社区有关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就有3000多个,美国现有非营利组织140多万个。二是分布广。与社区服务有关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几乎覆盖所有社区。三是服务领域广泛。涉及到社区服务、文化、治安、卫生等居民需求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群众有需求,他们就有服务。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为社区居民提供具体的服务。由于两国政府不直接提供服务,几乎全部的居民服务均是由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来承担。而且这些组织可以及时了解群众新的需求,并根据新的需求拓展服务项目。(2)拓宽资金来源。这些非营利组织提供服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政府资助,约占60%左右,资助采取项目制,即资金的去向和多少,依据各类社区服务组织和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来决定;二是社会捐助,约占10%左右,主要是一些企业和个人捐款;三是收取的有偿服务费,约占30%左右。 如加拿大的联合之路组织,不仅直接提供服务,且还是较大的筹款机构。他们用筹划来的资金为居民提供服务,解决了政府在社区发展方面资金不足的问题。(3)了解和反映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利益。由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直接为群众服务,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因此它们对群众的需求最为了解,所提供的服务更贴近居民的需求。同时,居民可以通过这些组织了解政府的政策和信息,这些组织又把居民的需求传递给政府,从而影响政府社区发展政策的制定,达到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有的非政府组织本身就是某一群体利益的维护者和保护者,如大多伦多市反对向妇女施暴委员会,直接向政府反映妇女的需求与利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国从事专职社区工作的人员,无论是在社区管理组织中,还是非营利组织或志愿机构中担任的专职人员都要经过专业训练,一般要修完“社会工作学”课程。这些专职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从社区理论、政策到组织、动员、宣传等技巧。其收入和待遇与政府工作人员大体相同。

(四)社区参与广泛,自治和自助能力不断提高

社区参与广泛主要体现在社区参与的结构上。不仅参与人员中有老人、中青年,且有中小学生;不仅有社区内的非营利组织和志愿组织,而且还有驻区企业单位。加拿大的志愿活动受到全国的高度重视,国家规定:中学生每年必须到志愿组织义务劳动一定的时间,否则不能毕业。据统计,美国现有80%以上的成年人参加过各种志原服务活动,其中有50%以上的人曾为社区发展事业和社区组织提供某种志愿服务。

大多伦多联合之路组织与加拿大贝尔电话公司赞助的“贝尔公益计划”是专为学生设立的社区参与计划。这个计划是让学生了解社区的需要,改善说话的技巧及群体精神。学生要负责拟订所推行计划的概念,提出建议书,直至实施整个计划。“设计自己,建设你的社区”是让学生从义工做起,不仅可为他们将来投身社会前取得工作经验,如学习护理的可从照料老人中得到经验,读商业管理的学生可从组织筹款活动中学到财政预算及策划,而且也使社区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士得到援助。

两国强烈的社区参与意识,缘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的大力提倡、鼓励。政府将其作为提高居民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予以倡导和鼓励,如多伦多市政府研究促进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36种方法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36种方法就是通过社区广泛参与,开展志愿服务,提高本社区自治、自助能力,加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照顾,从而达到调节和缓和社会矛盾的目的。二是社区居民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径。在两国,社区的兴起就是缘于社区居民互相帮助的需要而发起的,因此,社区居民通过自愿参与,提高社区荣誉感,实行社区自治,并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参与来解决本社区的建设和自身利益问题。三是新的经营理念所取得的成功。加拿大企业界的经验和体会是:企业在与社区居民融为一体,了解社区居民的真正需求,并通过企业自己的长处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进行经营。美国的许多金融企业通过在社区里经营,可以熟知借贷者及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据此制订经营战略,并通过社区对银行贷款的项目、业务进行全面监控。

四、借鉴和启示

从加拿大、美国社区建设的情况看,社区建设在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与加拿大、美国的国情不同,它们的社区建设发展道路不一定都适合我国,但它们社区建设的历史长,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成果多,认真研究和借鉴两国社区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推进社区建设是非常有益的。

(一) 进一步提高对社区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加快 推进力度

美加两国的经验证明,开展社区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国家加强城市管理的一种必要手段。其目的是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加强政府同社区的联系,通力合作,使社区运用各种外部援助和内部资源,改善社区的物质、文化条件,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大量“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是中国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工作、养老问题的解决,都在走向社区,下岗职工最有效的解决途径也在社区,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包括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在内的城市基层社会结构面临改革和调整的任务,社区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因此,社区建设的提出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通过美加两国的实地考察,结合各实验区一年多的试点工作,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社区建设工作既是一项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又是一项加强和巩固国家政权的基础性工作,更是一项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体现为人民服务根据宗旨的民心工程。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基层民主,改进和加强城市基层的管理与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城市改革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方向明确,意义深远,应加大力度。

但目前,我国社区建设发展还很不平衡,对社区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社区建设的法律保障和理论研究还有待于完善和提高,尤其是群众的参与程度和加快对社区建设的推进力度还有待加强。为此,我们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不断总结实验区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通过典型引路,把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以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全面开展。二是加大社区建设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广泛介绍社区建设的基本知识,社区的功能、作用,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三是在条件成熟时,应考虑修订《居委会组织法》,为推进社区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四是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在推进社区建设中,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从居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建设,切忌社区建设模式的单一化和形式主义。

(二) 要抓好社区组织建设,重点建设好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

美国、加拿大在五、六十年代开始推动社区建设时,在一些城市都相继成立了社会发展部,建立了社区委员会,后来又发展成为社区董事会,为满足社区的多种需求,在董事会中又设立了各种类型的专业委员会。通过考察,我们感到,社区建设尤其是在初始阶段,能否全面地推动和落实,核心和基础是搞好社区组织建设。因此,我国在推进社区建设中,更要抓好社区组织建设,重点是社区党组织建设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其前提是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要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以及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 对原有街道、居委会所辖区域作适当调整,以调整后的居委会辖区作为社区地域。在此基础上,建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

近年来,美加两国的社区组织在工作方式上愈来愈多地采用“冲突的方法”和“社区行动”的策略,即采取和政府“讨价还价”的冲突策略。据多伦多大学有关学者介绍,采用这个策略的目的是号召社区居民为自己争取利益和权利,来保护社区的环境和一些被剥夺的群体利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在处理社区组织与政府的关系、社区居民自治同社区党建的关系问题上,我们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在我国推进社区建设中,要以社区党建为核心,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社区居委会的成员经民主选举产生,由社区的领导班子来管好社区的发展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根本性质是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目前,我国有些实验区实行议事层和执行层相分离,社区居委会议事决策,社区工作者具体办事。居委会经选举产生,除主任外,其他成员以社会兼职为主,义务为居民服务。社区工作者作为职业,通过竞聘方式,由居委会根据工作需要聘任。我们认为,这是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较好形式,是今后我国社区组织发展的方向,应继续探索与实践。

(三)加强领导,发挥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美加两国的实践表明,在推动社区建设中,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法律和政策,采用宏观调控手段,指导和支持社会中介组织、聘用社区工作者、发动社区志愿者等经济和社会的方式来组织、管理和推进社区的发展。

在我国,社区建设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体制和制度创新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尤其是目前我国的社区组织发育远未成熟,居民对社区参与程度不高,相互沟通、互助、交流程度较低,市场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更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

强调政府的作用,并不是说政府什么事都要管,都要揽,包办本应由社区组织通过居民自治可以自己解决的一切与居民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制定社区建设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政策法规,加强指导,搞好协调,帮助解决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动员社区居民群众来促进社区事业发展,使社区建设的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当前,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好城市社区建设“十五”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指导和帮助街道、社区居委会做好社区发展规划;其次,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履行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支持,按照各自的职能做好工作。同时,各级民政部门作为推动社区建设的职能部门,要发挥参谋助手、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作用。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各方力量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推动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四)发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大力培养和发展社区中介服务机构

在强调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的同时,更要强调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的作用。社区建设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组织来利用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发动居民群众解决社区自己的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经过十多年社区服务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参与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总体上讲,人们的社区意识和参与意识还不够强,还有待发动。从美加两国实践经验看,当前我国居民参与社区工作可采取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参与居民自治。通过居民选举居委会成员,参加居民会议等各项活动,使居民群众挑选自己信任的当家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监督政府和社区工作。这对加强居民群众参与,搞好我国城市基层政权建设,贯彻实施党中央关于“依法治国”的方略,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是参与志愿服务。通过志愿服务参加社区的各项公益活动,也可以通过各种志愿服务机构,以组织的方式参与社区服务。在适当时候应考虑出台大中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相关法规,从年轻时候起,就培养他们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可以预料,随着社区建设的推进,基层民主制度的逐步完善,将直接有助于提高居民参与的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非营利性服务机构是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在我国政府和市场之间还缺乏这一社会中介组织,中介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在我国尚处于发育阶段。随着社区建设的推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将逐渐增大,社区中介组织将成为发展的趋势。我们认为,只要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群众欢迎、有利于促进社区建设深入开展的社区中介组织,我们都应采取积极扶持的态度,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现阶段,要充分发挥现有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的作用,根据居民服务需求,培育和发展各种类型的社区民办非企业性服务组织和服务机构,通过这些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为城市社区提供多方位服务,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继续鼓励和支持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工作,并使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要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建立起社区居民自治管理和社区服务组织网络,形成政府主导,社区居委会主办,社区中介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新格局。

(五)多方筹集,拓宽社区建设资金渠道

同其他事业一样,社区建设也需要资金的支持。从加拿大和美国这两个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社区建设的资金都不是来自单一渠道,而是采取以政府资助为主,社区组织、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多途径投资和捐助为辅的资金投入方式。这不仅大大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而且提高了全社会的参与程度,使社会上更多的单位或个人关心社区、回报社区、建设社区。

目前,我国社区建设资金来源极不规范,尚未形成固定的投资方式,很多是通过街居经济来实现的,缺乏政府预算和社会赞助的良性机制。根据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我们认为,我国社区建设资金更应采取多渠道筹集的方式,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方筹集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社区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以及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和社区组织的办公经费。随着社区体制的建立,各级政府应建立对社区组织、社区服务机构的项目资助制度,并将这种投入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科目。目前我国的一些社区建设实验区在政府资金投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一些实验区将社区建设纳入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财政上建立预算科目,实行费随事转,税收返还、财政转移支付、特殊补贴等等,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促进了社区工作的开展。这些成果要继续巩固,不断提高和发展。二是鼓励和吸引社区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个人投资、捐助社区建设。要继续坚持社区服务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实现以服务养服务。要动员驻区单位、居民个人集资举办社区公益事业,达到共驻社区、共建社区,邻里互帮互助。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用于社区建设,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三是加强对社区建设资金从筹集、使用到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化管理,对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督,保证社区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

社区考察报告范文(4)

关于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

最近,政协城建环保委员会组织城建口委员到吉林省四平市考察了社区建设,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四平市城市规划面积49.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1万,75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四平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社区建设的新路子,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考察组一行到四平市长征、东兴社区和社区指导中心参观,十分感慨。总结四平市的社区建设工作,大家感受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施建设,一蹴而就

四平社区办公用房每个社区都有一栋,此外还有3栋市级和区级社区服务中心以及一栋老年福利服务中心。79栋小楼,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风格,成为老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走进四平市社区,让人耳目一新,社区办公用房格外醒目,社区健身房、阅览室、医务室等一应俱全。而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些高标准的社区用房是四平市人民在80天的时间里统一建造完成的,人们纷纷将这种建设速度称为“四平速度”。

过去,四平居委会用房十分落后,市委、市政府以设施建设作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突破口,超常规运作,各部门积极配合,造就了“四平速度”。四平建筑设计院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免费设计出全部图纸。四平市委、市政府还通过“七个一部分”的做法将各种力量整合到一起,举全市之力打造精品工程。市财政解决一部分;驻区单位赞助一部分,有实力的“单位型”社区由单位自建社区用房;开发商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上的,无偿提供不少于120平方米的社区用房;民政部“星光计划”项目与社区共建,投入一部分资金;社区建设涉及的各项建设行政费用一律免收;工程队贡献一部分;电业部门无偿改建线路并提供电力设施,供热、供水单位免费为社区用房接水、接气,电信部门无偿提供话机并免费安装。通过这个办法,四平市解决了近4000万元的建设资金。正是靠着这种一流速度,超常规运作,才造就了四平人美丽的社区家园。

二、社区功能,日臻完善

四平市是一个有51万人口的中等工业城市,过去居委会的主要工作也就是给人开个介绍信、调解个纠纷。,四平市相继完成了旧城改造、道路建设、绿化美化和小区整治,市区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四平市委、市政府越来越感到: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难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许多工作都要依托社区来完成,原有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8月,四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社区建设全面展开。分别建立了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居委会等社区组织,并逐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近几年,在省民政厅的指导下,四平市委、市政府根据社区居委会的性质和作用,结合当地实际,将社区功能重新定位。在建设社区基础设施的同时,搭建了城市基层管理、居民服务和民政工作三个平台。在城市基层管理平台上,社区环境、治安、教育等工作有序展开。特别是治安工作效果突出,每个社区配备了2名以上民警;在居民服务的平台上,各个社区广泛开展了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社会救助,面向下岗职工开展再就业服务;在民政工作平台上,低保、老龄、捐赠、优抚、民间组织、福利彩票等工作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民政这项以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为主的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百姓。

三、组织建设,特点突出

居委会是社区的组织管理机构,四平市居民委员会干部的选举很有特点:一是打破地域限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允许非本社区居民报名竞选;二是强调对竞聘者的政治、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审查,采取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对报名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测试,然后深入到其所在单位或居委会做进一步了解,再确定候选人;三是依照严格的选举程序进行民主选举。候选人在居民代表大会上发表竞选演说,再按照差额、无记名投票的原则,由居民代表选举居委会委员。通过公开招聘、依法选举,75个社区产生230名社区居委会干部,使社区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从50多岁下降到37岁,大专以上学历者占53%,党员占50%。在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后,成立了党支部,健全了社区各类协会。为使社区干部尽快进入角色,市区两级多次举行社区干部培训班,培训社区知识、社区党建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通过培训提高了居委会干部的能力。

到四平市社区考察,社区干部良好的精神面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四平市平均每个社区2220户,6340人,而社区居委会干部只有三人。几年来,居委会工作越来越多,救助保障、医疗保健、治安防范、普法维权、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无所不包。而居委会干部的报酬只享受政府发给的生活补贴,补贴标准参照工资最低标准线,每月只有400到450元。我们与居委会干部探讨报酬问题,他们却说:虽然忙,但工作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有一种成就感,心情舒畅,这就足够了。

四、社区活动,丰富多彩

社区的办公用房有了,服务设施有了,怎样发挥它们的功效,四平市采取“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办、社区民间组织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各类社区民间组织志愿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各项活动。如,长征社区配有党支部办公室、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星光老年之家、信息服务网络、居民学校和室外活动广场。可别小看这“三室三站一家一网一校一场”,它涵盖了社区生活的全部内容,居民的基本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居民自发组织了合唱团、演出队等社团组织,定期排练演出,社区活动有声有色。考察中,我们走进社区,丝竹声不绝于耳,医疗咨询人来人往,健身场地热闹非凡,不得不感叹社区功能的完善和社区活动的丰富。

五、居民自治,经营社区

四平市树立了按居民自治和市场规律经营社区的新观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常态运行机制。各社区开展的居民评议保证了社区居民的主人翁地位,例如社区警务室民警的居民满意率达不到60%就地下岗,社区医务人员被认为不能为社区提供良好医疗服务的,可以建议撤换等等。《四平市社区建设暂行办法》还规定,在小区整治中新建改建的120余处、1平方米小区用房和所有的自行车棚全部无偿交给社区管理经营;对社区开办的便民利民服务网点免收各类管理费;社区用电、用水和使用天然气、电话、网络等费用,享受居民用户价格等等。此外,四平市还首开福利彩票进社区的先河,全市75个社区建立福利彩票销售网点340个,平均每个社区4.5个。各社区销售网点享受3%发行费和11.5%福利金的优惠政策,社区建设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支撑点。通过社区建设构筑的三个平台和社区经营的良性循环,标志着四平市初步实现了对城市基层民政工作的整合,形成综合性、多功能、一体化的基层民政服务机制。一个现代化的新型社区城市展现在人们面前。

考察中,政协委员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讨论,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主要是:

一、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口老龄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日益明显,这对城市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日益迫切。加强社区工作的领导,引导社区建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完善社区功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县社区管理起步晚,居民区建设遗留问题多,社区建设难度大。特别是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偏差,让社区的概念被各部门和居民广泛接受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推进社区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新形势下扩大基层民主,改革现行管理体制的需要。要加强引导和宣传,提高对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营造社区建设的大环境。

二、积极协调,搞好社区共建

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是社区工作得以开展的载体和依赖。只有建设好社区办公用房、活动场地等硬件设施,才能更好地培育社区意识,建设社区组织,增强社区队伍,搞好社区活动;只有做好社区各项工作,才能联系群众,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丰富群众生活,全面推进社区建设。

进一步加快社区工作和服务设施建设是社区建设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如何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四平市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超常规运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造就了“四平速度”;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推动了社区各项活动的开展。社区建设需要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调动社区内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等一切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发挥社会优势,整合社区资源,形成上下各方合力共建的良好氛围。

三、把握趋势,完善社区功能

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方位转变,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各界人士以及普通百姓关心的话题。

未来城市社区发展趋势,总体目标的优与劣,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的稳定。要适应城市化、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社区功能,努力建设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的新型社区。

四、积极引导、丰富文化活动

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制观念和生活质量,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影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全县上下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离新形势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要积极引导,及时发现、培育热心社区文化事业并有一技之长的文化骨干队伍,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鼓励,充分调动文化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扩大社区文化的影响力,提高社区文化的品位和档次;要发挥居委会的作用,努力探索社区文化建设新路子,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提升社区文化的内涵和水准,积极营造社区文化氛围。

9月

社区考察报告6篇

社区考察报告 美国社区学院教育考察报告 白云区社区考察团赴香港参观考察报告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2月18日至22日,在县委组织部的组织带领下,由组织部、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社区考察范文

  • 社区考察报告6篇
  • 社区考察报告6篇77人关注

    社区考察报告 美国社区学院教育考察报告 白云区社区考察团赴香港参观考察报告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2月18日至22日,在县委组织部的组织带领下,由组织部 ...[更多]

考察报告热门信息

网站地图